


摘 要:本文闡述了“草場承包”實施以后,不僅沒有對草原帶來利處,反而加大了對草原的破壞,致使草場退化嚴重,沙化現象隨處可見,牧民貧困化加大。文章提出:在牧區不能像農區一樣把草場分割到戶,只有游牧才能適應牧區,但并不是重走傳統游牧道路,而是牧民自發地合作起來,把草場整合,建立合作社,走向合作化道路。
關鍵詞:合作社 牧區 畜牧業 可持續發展
一、研究區概況
東烏旗是錫盟一個典型的牧業旗,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植被類型自西向東依次為荒漠草原、干旱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林地。畜牧業仍然是一個基礎產業,但近年來工業發展迅速,尤其是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牧民的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所調查的哈日高畢嘎查位于該鎮的東北部,草場面積828平方公里(124萬畝);共有174戶,767人;大畜1128只,小畜37665只;大畜以牛和馬為主,有少量駱駝;小畜以綿羊為主,綿羊主要為當地的烏珠穆沁肥尾羊,牛主要是烏珠穆沁牛。該嘎查以畜牧業作為主要的產業,基本上都是蒙古族,并保持了蒙古族的生活習慣。
二、牧民建立經濟合作影響因素
(一)草原生態環境惡化
草原生態環境惡化主要表現在:草場退化、草地沙漠化、草地生產力下降等。自草場承包以來,我區草原生態環境惡化加劇,90%的草原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和鹽堿化現象,其中1/3基本喪失生產力。純牧業的24旗市的草場理論載畜量由20世紀60年代初的6000萬羊單位降至21世紀初的3000萬羊單位。另外,由于整個牧區范圍濫采濫挖礦產資源,使得草地環境更加惡化。
(二)貧困化嚴重
我區貧困問題嚴重,從“草場承包”、“定牧”以來,牧區由無貧困戶到了貧困化嚴重階段。草場退化使得可利用草場面積極少,草場承載力下降,從而牲畜頭數下降,影響牧民生活,貧困化現象加大。加上“以草定畜”、“春季圈養”等一系列政策的影響下,增加了牧民畜牧業生產經營成本,減少了收入,牧民更加貧困。東烏珠穆沁旗吉仁寶力格嘎查牧民人均收入幾十年一直是名列自治區近3000牧區嘎查之首。但據東烏珠穆沁旗政協的調查報告,到2005年底,該嘎查貧困戶占到61%。建國以來幾十年,牧區牧民生活水平一直高于農民,但據計算,2004年,內蒙個牧民的平均純收入不及農民的1/3??梢娔羺^整體貧困現象非常嚴重。
(三)自然災害頻繁
我區位于季風區邊緣帶,自然環境惡劣。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亞干旱寒冷氣流影響,而夏季來自海洋的溫暖濕潤氣流的影響小,所以干旱少雨寒冷大風是我區氣候特點。一年時間里2/3的時間是大風。加上草地退化,生態環境惡劣影響下,使得干旱、沙塵暴、黑災、蝗災、雪災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根據內蒙古牧區78%的中西部地區500年的旱澇史料分析,干旱年份占據70%—75%,存在“3年約有兩年干旱,7年左右一大旱”的規律。1951—1990年,內蒙古牧區干旱頻率為92.1%。1998年牧區雨水豐沛,牧草茂盛,但同時遭受了干旱的面積為520萬hm2。由于草場承包,不能游牧受災地區損失3.1萬頭牲畜。
(四)國家實施了鼓勵“合作化”法律與政策
2007年7月1日,國家頒布和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2010年1月,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都出臺了鼓勵牧民合作化的《1號文件》。近幾年,錫盟盟委、行署曾多次組織摸底調查、專題研討就牧區經濟合作發展問題并成立指導小組,專門制定出臺《關于加強發展牧區經濟合作組織的意見》。2007年,東烏珠穆沁旗政府實施“四個整合”,即整合草場、牲畜、勞動力、基礎設施等。
三、合作社情況
(一)合作社建立
哈日高畢牧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3年1月21日,最初是協會,2007年《合作社法出臺》,并于2007年12月12日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為“哈日高畢牧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的主要業務是培育和銷售種公羊,有《烏珠穆沁旗寶》商標和哈日高畢合作社活畜交易市場基地;小范圍的進行草場公用。2012年,合作社榮獲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
(二)合作社運行
合作社主要進行以下工作,牧民在草場利用、牲畜品種改良、生產資料和畜產品銷售、勞動力利用、資金、技術、基礎設施等方面探索了多種合作途徑。這些工作對生態、生活、經濟發展都有其很好的作用,即對牧區可持續發展有很大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為了更好地理解合作社情況,以及草場利用狀況,牧民給予的看法和其合作社運行是否對牧區可持續發展有利,我們組成的四人沿哈日高畢嘎查周圍一線,共采訪了14戶牧民, 因時間關系主要采訪了已經共用草場的人和對合作社運行情況比較了解的有關負責人。
1.草場共用
由于合作社剛剛成立不久,受“草場承包”影響深,草場共用只有四片:
A片:由5戶組成。據悉,他們很早就開始草場共用,培育出優良的羊群,所以在種公羊群中他們的羊的比例是最高的。而這里也是合作社辦公室所在地和種公羊管理基地。
B片:由5戶組成。其草場是臨時的,剛開始使用共用草場,有的圍欄拿掉了,有的沒拿掉,但是羊可以隨意走動。他們還沒有把羊合群,而是把草場整合人后分成四塊草場。但是隨著合作社的進一步發展,他們有打算把羊也合群的意愿。草場圖如下:
C片:由兄弟五人組成,合作是很早就開始的,但沒有把草場劃分,只是把整個草場圍起來然后再把草場分成春夏秋冬草場。第一次草場劃分時他們只是把自己草場的面積記住并沒有把草場劃分,一直以來兄弟幾個都是一起放牧,一起用草場,一起租草場。因為屬于草場少、畜牧多的牧戶,所以經常租草場。以前租草場是難找到合適的草場,但是加入合作社以后,很容易找到草場并且很便宜。
D片:也是由5戶組成。這片區草場的一個特點是他們每一戶的草場都非常單調,整個草場都是戈壁或者都是塔拉。他們的羊群整年都吃不到各種各樣的草,所以羊群質量差,草場整合是必然的。草場圖如下:
2.種公羊基地
培育種公羊是合作社主要業務之一,它有一個顯赫的標志“烏朱穆欽寶”。烏朱穆欽羊是優質品種,肉香、體型好、產量多,這一特點逐漸得到市場的認可,才使當地牧民有了發展烏朱穆欽羊的想法并逐漸開始做,給牧民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收入。政府也支持培育種公羊,給了一定的幫助。
種公羊的選取方式為:較為核心的幾戶牧民已經將草場、牲畜合在一起。母羊、種羊、羊羔分群放牧,從每年的羊羔中選擇較為優質的種公羔,在種公羊基地培育為2歲的種公羊出售。相對外圍的牧民,由合作社對每年的羊羔進行挑選,選擇符合標準的種公羊羔,由合作社根據一定的標準購買并培育成種公羊出售。選取標準為:
種公羊的培育給合作社、牧民帶來了很好的收入,通過優質種羊的選育,提高羊群的質量,從培養肉用羊到培養種羊,從而提高牲畜的市場價格。2005—2010年,合作社選育500只優質種公畜,為會員牧戶提供優質種公畜,目前合作社生產的種公羔羊已全部達到優質種公畜標準,秋季出欄時的每只羔羊體重增加10-20斤,創收直接經濟效益6萬余元。根據2009年的價格,作為肉羊出售的一只羊羔價值400元左右,大羊價值500元左右,而一級的二歲種公羊價值1000元,每只羊的價格可以提高數百元。
3.其他
哈日高畢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生態建設和畜牧業項目方面給予了重點傾斜。建設了200畝高產飼料種植基地,投入30萬元接入了網電,投入3萬元購置一臺大型拖拉機,投入8000元購置一套種草機,投入5000元購置一套打草機,投入11萬元新建了兩眼機電井。合作社按照為會員提供優質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會員牧戶畜牧業生產支出、穩定增加牧民收入的原則,統籌安排飼草購入工作,以比市場價每捆草低于1元錢的價格批量購進飼草,5年內批量購進10萬捆200萬斤牧草,有效節省購草開支30萬元。為保障會員牧戶飼草來源,確保飼草價格穩定,會與飼草料出售地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切實解決了會員牧戶冬季飼草短缺問題,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增加了收入。
還有一個大的生產性開支是洗浴防御方面的,協會(合作社前身)跳過中間環節直接聯系武漢藥廠,既保證質量,又便宜。這項工作持續了4年,基本上四萬頭牲畜最少節約了2萬塊錢。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牧區地廣人稀、生產落后、自然災害頻繁、貧困加劇這一殘酷事實面前唯有把牧民組織起來,建立合作社才是緩解牧區草原生態環境惡化、草場沙化鹽堿化、貧困化的唯一出路。另一方面,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現實情況,牧區一家一戶的經營方式無法立足,必須把他們組織起來提高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大力發展畜牧業,才能使牧民收入提高。
牧區合作社的建立是對牧區可持續發展要求所做出的回應。在牧區“三化”趨勢嚴峻,草場生產力急劇下降;草原人口增長過快,草場承載力不堪重負;草場承包規模下的放牧方式和草原生態系統間存在明顯矛盾;牧區貧困嚴重;傳統蒙古游牧文化對草原保護積極作用被忽視并走向衰落現象等一系列影響牧區走可持續發展到道路的因素下,建立合作社緩解勞動力不足、合理分工、提高效率,有利于合理利用草場,抵御自然災害,保護生態環境,防止“三化”,擺脫貧困,走向繁榮。
參考文獻:
[1]海山.內蒙古牧區貧困化問題及扶貧開發對策研究[J].畜牧經濟,2007(10).
[2]錢占元.試論烏蘭夫牧區經濟思想.內蒙古檔案館.
[3]海山,烏云達賴,孟克巴特爾.內蒙古草原畜牧業在自然災害中的“脆弱性”問題研究[J].災害學,2009(6).
[4]胡敬萍.在希望的草原上——內蒙古自治區牧區的變遷與發展.
[5]富志宏孟慧君.牧區新型合作經濟發展問題研究[N],2007-12-27.
[6]周維.內蒙古草原牧區的合作化之路[N],2011-4-8.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