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的意識、創新的觀念,來自學習,來自實踐。教師只有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在各種場合為學生的想象創造機會,并加以正確引導,才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創新能力;培養;探究;小學數學
教育的創新,要有創新的意識、創新的觀念。創新的意識、創新的觀念來自學習,來自實踐。小學生作為成長中的個體,能力發展的基本趨勢總是由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從“自我中心”到“逐步社會化”,從低級水平的“協調發展”到高級水平的“協調發展”。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所表現出來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獨立操作的能力,獨立感受事物、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表現出來的創造欲望,正是學生創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礎。而數學本身就是一項創造性勞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本身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及實踐探究,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為創新能力提供土壤
創新能力的生成需要一個寬松的環境。教師要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創設輕松、愉悅、活躍的氣氛。寬松、和諧、自由、平等、競爭的環境,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靈感,易于知識的創新。例如,在數學活動課中,提出問題,分小組進行解答,讓他們在討論中得出結果;又如,在教學新課時,先放手讓他們根據已學的知識,加上自己的想法先解答出來,然后各自把自己的思維過程發表,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具體又要做到以下幾點。
1.應極力避免引起學生害怕的心理壓力
教師要善于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調適學生心理,努力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特別是根據小學生好玩愛動的特點,做好課內外的交流。教師要對學生一視同仁,讓學生在一個寬松平等的學習環境中充分展示個性和發揮創新能力。
2.教學中要創造一種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使教學相長,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
3.新世紀的學生,應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要有迎難而上的精神
如果學生從小就不具有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則很難適應形勢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創造能力提供基礎
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始,有利于啟迪學生的創造“潛質”。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懷疑,敢于提出不同凡響的見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需要教師通過各種手段去刺激、引導,如準備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實物教具、掛圖、教學資料等,以及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在進行創造性思維中,難免出現錯誤,教師要善于以“錯誤案例”催開學生的創造之花,對學生知識性、結論性、判斷性的錯誤,教師不要馬上給予否定評價,要以點撥為主,采取激勵、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學生繼續思維,把改進的機會留給學生,促進學生的自悟,啟動學生的創造潛能。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創造能力提高空間
思維研究認為,每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在創新能力。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給每個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筆嘗試、動口表述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自己去發現規律,變學習過程為探索創新的過程。例如,在講解應用題時,盡量鼓勵學生一題多解,或者把原題進行改編、變題等靈活變通,從而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這個過程不僅訓練了學生的直覺思維和簡單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對事物認識的獨創性和跳躍性思維品質。
四、開發學生想象力,為創新能力插上翅膀
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還要注意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對學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訓斥或輕易否定,那些看起來似乎很奇怪的,出乎教師意料的想法或問題,正是學生一瞬間產生的實現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其次,教師要及時為學生創造“想象”的機會。小學生從一個無拘無束的環境突然進入嚴肅的學校,難免產生壓力。因此,教師要及時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在各種場合為學生的想象創造機會。
總之,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造條件,點燃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并加以正確引導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變得越來越活躍,越來越獨特。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不斷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愛因斯坦L·英費爾德.物理學的進化.上海科學出版社,1962.
(作者單位 甘肅省隴西縣實驗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