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語文教學應致力于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在課程改革的輝映下,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發展與完善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人生境界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如何教會學生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學會分析鑒賞經典的名文,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乃至人生境界呢?下面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探索的一點淺顯見解,貽笑大方之家。
如果課堂教學是育人的前沿陣地,那么閱讀教學就是重中之重,既要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又要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
一、閱讀教學要充分形成師生和諧互動
雅思貝爾告訴我們“教育是一棵樹涵洞另一棵樹,一個心靈涵洞另一個心靈的過程。”它是一個師生心靈體驗感受的提升與完善的過程。所以,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自主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快樂,主動參與學,也主動參與教。教師只要“充分發揮“兵教兵,兵帶兵”的作用,善于培養“領頭雁”的作用,學生的主體意識就會如雨后春筍般被激發出來。
二、語文閱讀教學的設計要有梯度
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對語言的認知,對文本負載的重要信息的提取與整合,對文章內容與表達方式準確地加以分析和概括能力;簡單地說就是認讀與解讀這兩個環節。作為文學作品,還要進行鑒賞和評價。認讀,即為掃清文字障礙,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疑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后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并加以解決。解讀,必須做到準確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達的內容。閱讀也該有一個整體思路,把握行文思路即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在這一輪環節中,教學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容,由認讀到鑒賞,甚至到評價與創新,都應體現出梯度。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善于組織的就去組織;善于觀察的多談觀察心得;善于思考的就積極表述思想;善于辯論的要讓他暢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勵他表現自我……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向上的情緒的話,最終會產生強大的整合效應。在教學設計的梯度化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的發揮程度、專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滿意度都趨于最佳狀態,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語文閱讀能力的具體培養措施
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必須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為中心,規范和訓練學生良好閱讀習慣。一般可分為下面幾個發展階段:
1.積累階段
這是一個完整動態而連續的過程,是以下幾個階段能力具備和發展的基礎。積累的內容包括,語言材料方面:音形義的基礎知識,要熟練地把握文體特征、語言表達的特點;思想感情方面:能夠閱讀范文和課外讀物,學會理解或吸收豐富的思想感情,同時,還要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生活經驗,以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識,教師應結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紹,然后要求學生積累。中華五千年的經典文章不勝枚舉,許多陶冶性情,增強身心修養的道德文章比比皆是,只有廣博的閱讀積累,才能厚積薄發、熟練運用。
2.理解階段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只有善于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力才能應“源”而生,這一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判斷、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和聯想、想象力,它們在理解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1)判斷力的培養。判斷力是檢驗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與認識能力的訓練。可以利用文本有關于判斷性的詞句進行品析、鑒賞、替換等手段,激發思維、提高感悟、增強理解,教師應致力于引導與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感受,這樣,文本與學生就會有效地兼容、滲透,達到心靈情感的共鳴。
(2)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分析、綜合能力是閱讀理解能力的核心。教師只有抓住文本中的“可疑點”,值得體會的“鉆探點”“擴充點”,適時激活學生的思維主動出擊,討論探究、合作交流、個人小組乃至全班探討展示。創新的火花不經意間便成了燎原之勢。
(3)聯想能力的培養。聯想能力指由此及彼的思維轉化,是學生自身的體驗感受再創造提高的飛躍過程。教師要以文本為基礎,善于引導學生將其中的觀點情感的外延無限擴大: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社會、人生無所不涉獵,借助聯想學生的創造性理解分析能力與創造能力便會“草長鶯飛,雜花生樹”似春意惹人愜意。
3.評鑒階段
即對文本內容和形式進行評價和鑒賞的階段。只有掌握豐厚的知識底蘊,能進行化形象思維為抽象思維的閱讀,才能評鑒作品。中學生應該而且能夠具備評鑒能力,因為他們熱情澎湃、活力四射,對新事物充滿好奇與探索興趣,他們對具體的人物、言談舉止、故事情節、作品特點、某一觀點作評價,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看法,能寫成一點一議的小論文。討論之后,再進行欣賞,如朗誦、品味,在評鑒欣賞中越覺其妙,學生則愈益喜愛該讀物,有的學生甚至能在筆記中主動寫評論文,抒發己見,使其身心徜徉在書香之中,其靈魂在潤物細無聲的閱讀感悟中不斷提升與超越。
總之,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學生語文素養與人生境界的提高,必須切實深入到課堂教學實際,讓閱讀真正走入學生的心靈乃至生命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閱讀成為學生生命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課。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有氤氳著和諧的陽光、人性美的關懷、塑造完善人格的高度,學生的閱讀能力便可逐步提高!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太山鎮第二中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