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中,要提倡啟發式,以問題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只有讓學生學習的需要變為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求,才能變被動式吸收為主動式探求。它要求教師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學生;啟發式;主體意識
一、作為教師應轉變觀念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有權對教學設問質疑,有權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則應為學生的自由發展創設有效的空間,應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一想他們在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困難,哪種教學方法更能被他們接受,盡量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努力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這樣才能達到師生間民主、和諧的關系。因此,我在教學中,都是送給學生激勵的話語,特別是后進生,既給他們發言的機會,又肯定他們發言中的點滴優點,而且我總是教育學生認識到,學習是個互相交流、互相啟發的過程。每個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見,而這些意見有的正確,有的不正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積極思考、積極發言的學生可能想錯了、說錯了,但是,他們是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消除了心理障礙,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雖說錯了,但學生發出的是友善的笑聲。
二、培養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愉快地接近或探討某種事物而進行學習的心理傾向。因此,培養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1.立足課堂,培養興趣
課堂教學安排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上課設定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回答問題接龍比賽、速算比賽、學生提問、學生解答等,不僅使學生一節課下來不覺得疲勞,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展現背景,以史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教師應恰當穿插一些數學史料,這必定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我在教學《勾股定理》這一章的時候,給學生講“勾股定理”是由誰發現的,由誰證明了,并說明了美國第二十屆總統加菲爾德也提出過證明的方法,從而使學生有興趣去探索、去證明,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3.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懸念在心理學上指學生對所學對象感到困惑不解而產生急切等待的一種心理狀態。懸念可以觸發學生的求知動機,激發學生的思維。
4.以生動語言、幽默動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是理科各科之母,但其內容一般是抽象而枯燥的,易使學生厭學,從而教師應善于運用生動語言、幽默的動作或通俗易懂的比喻來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輕松愉快的心情,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學習了平均數后,我要求學生算出自己前學期考試成績的平均數,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他們理解平均數這個概念。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
為活躍課堂,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我常選些“一題多解”的試題,將思維發散后又指向問題的歸宿,達到同一目的。這樣既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內在潛力,拓寬了學生的數學視野,優化了學生的解題質量,又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己,讓全班學生來品嘗他們思考的歡樂。在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要教會學生發現疑問,鼓勵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大膽推測和猜想,互相討論,并大膽質疑,從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為學生創造一個提問和爭論的和諧氣氛,讓學生在問題的情境中輕松愉快地接受數學知識,能極大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四、自我總結歸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授課后,課堂小結,多數應由學生來完成,使學生回顧一節課所學的內容,把知識串成串,把握重點、難點,把整個思路整順。課堂以外學生應做小結,像一章節中涉及定義、定理,能夠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并且把本章涉及的數學方法、數學技巧進行總結、歸納,形成一個較系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知識結構,并且要善于改錯,把一段時間來課上和課下做錯的作業、錯誤的想法改正,有利于發現自己學習中的缺陷,及時糾正,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識。
總之,教師只有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數學意識,引導學生探索、歸納、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素質,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甘肅省鎮原縣三岔中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