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到知識經濟的興起及信息化、全球化的影響和沖擊,傳統的教育受到了挑戰。誰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誰就會在競爭中掌握主動權,誰就將領導世界的潮流。素質教育已進行了多年,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成效不夠明顯,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基礎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這次改革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調整和改革教育體系,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課程體系,打造高效課堂,培養具有高度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人。
關鍵詞:高效課堂;課堂流程;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課堂檢測
一、課堂流程模式還比較傳統
課改就是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變成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會學、樂學模式。有些教師在上課之前也做了充分的準備,導學案的編寫也很到位。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卻沒落實好,講得很多,傳統的教學模式痕跡依然很深。
二、小組運行機制不完善
我們把小組合理建立后,在組長的帶領下,每個成員角色分配好,他們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同時還要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清楚知道這樣一個結論:獨立學習、獨立思考永遠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最核心的學習品質和思維品質。在聽一些教師的公開課時,有些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獨學這個環節,教師把問題提出之后直接就讓大家立即討論,不留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空間。這樣在小組中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比較快地得出了問題的答案,而那些基礎薄弱的學生這時還沒思考成熟時就被打斷,久而久之他們就可能不再思考,直接去獲取別人的勞動成果。這樣會造成小組成員間的兩極分化,成績好的會越來越好,成績差的會越來越差。我們要先讓學生獨自思考,讓他們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嘗試自己去獨立解決問題。能自己處理好的自己處理,這樣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樹立自信心。自己不能獨自解決的,可以借助其他在這類問題有優勢的成員或者小組全體成員的力量,合作解決。這樣既鍛煉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又培養了合作精神。
所以我認為,獨學是基礎,對學要選擇,群學看需要。沒有獨立學習的對學是低效率的,有獨學的對學、群學效率是最高的。任何形式的學習都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不要太在乎學習的形式和人數多少,更不是人越多越好。
三、督評機制名存實亡或者沒有
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是小組每個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要想發揮每個成員的潛力,同時達到個人目標和整體目標的實現,我們要確立一個評價機制,這個機制要把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小組整體評價和個人評價相結合。既讓學生體現自己的價值,又讓他們知道合作學習的價值意義。
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在對評價機制的把握方面不是太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忽視小組成員自評。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發現自己在學習方面的不足,要讓學生經常評價自己小組學的情況,讓他們更好地認識合作學習的方式。
2.教師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兩極化,有的沒有或很少評價,有的評價過度。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成果展示很少鼓勵或者干脆不鼓勵,這樣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有的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成果展示鼓勵過度,動不動就全體學生鼓掌,這樣會讓學生產生受鼓勵疲勞,降低他們的成就感。
3.對學生的評價和對小組的評價混為一談。對學生個體和小組的評價都要兼顧,既讓學生自己有個人成就感和優越感,還要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小組的一分子,要讓他們真正懂得,取得成功并非光靠一己之力,每個成員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課堂檢測力度執行不到位
有些教師在課堂檢測這個環節,在檢測的內容上準備不夠充分,在時間的把握上不是太好。有次,一位教師的觀摩課,前面的教學流程安排的也很合理,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也很好。但是,在課堂檢測的內容上安排得不是很合理,內容量太大了,學生在完成這個檢測內容時用的時間太長。還沒來得及展示,下課的鈴聲就響了,這位教師不得已草草收場,這樣就沒有達到檢測的目的。
以上是高效課堂改革過程中我發現的幾種主要傾向和誤區,究其根源主要是對高效課堂把握不準,吃得不透,而在追求形勢、潮流上下文章,忽視了課堂的性質及精神。在課改中,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在實踐中處理好發展與繼承的關系。多一些踏實的作風,多一些理性的思考。這樣,我們的高效課堂才能更好地實施,才能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作者單位 安徽省太和三中)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