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發展應該是多領域的發展,包括知識、情感、人生觀。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接受信息過程中的認知因素,更要關注學生接受信息過程中的興趣、學習方式、情感體驗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使知識通過情感、能力這個媒介更好地為學生接納和內化。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學習興趣;自主合作探究;貼近生活;重視評價
這些年,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如何讓思想品德課堂從枯燥、乏味變得受學生歡迎,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讓思想品德課變成學生喜歡的課堂,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引導學生喜歡思想品德課堂
好的開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思想品德課堂也需要一個有趣,同時能吸引學生的開篇導語,好的導語能夠激發學習學習的欲望,增強學生參與的熱情,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開篇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就像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悅耳動聽,就容易引起聽眾的注意。同樣的,如果導入精彩,也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入成敗,直接決定該課的教學質量。例如,我在教學《學會拒絕不良誘惑》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同學們,老師今天心情特別好,你們猜猜為什么?我今天遇到了一件事兒,說給大家分享下。”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一聽老師說有好事兒要分享,一個個都特別認真的往下聽。緊接著我拿出手機讀短信:“尊敬的用戶,根據您2013年度的消費額度,您獲得200元話費獎勵資格,有效期為3天,請回復字母XX確認贏取。”短信念完之后,我問:“同學們,怎么樣?是不是好事兒?你們說我應不應回復確認贏取?”接下來,學生開始踴躍發言,有的說,回一條短信試試,反正短信費也不貴,有的說,不能回,肯定是陷阱。在這樣的討論聲中展開教學,所有的學生都樂于參與到教學中,自然會提高教學效率,成為學生喜歡的思想品德課堂。
二、改“教授”為“合作”,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學生才會真正喜歡思想品德課堂,而不是“填鴨式”教學,強行灌輸知識。要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就要改變教學模式,轉變角色,主動放權,相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作為引導者,通過創設情境、選取典型材料,然后讓學生分組合作、討論研究、總結歸納。最終達成教學目標。如,在教學《網絡上的人際交往》一課時,我拋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1)小梅得救與互聯網有什么關系?(2)要是沒有互聯網,教材“引言部分”中的小華與jack能認識并發展起友誼嗎?(3)互聯網還可以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學生帶著教師給出的問題,仔細閱讀,分析問題,互相討論,最終得出各自的答案。然后教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補充、歸納、總結。作為教師,要相信自己的學生有能力分析并解決問題。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獨立閱讀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教學模式上,也可以更加自由一些。例如,在教學《挫而不折,積極進取》一課時,我想:如果依然采用合作討論分析的課堂模式,未免有些單調和枯燥,所以,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我采用小品表演與分組討論相結合的形式來展開教學,這樣不僅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同時采用多種模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覺每節課都是新鮮的。從而對思想品德課有所期待,進而喜歡上思想品德課。
三、貼近學生生活的思想品德課,才能更受學生歡迎
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遵循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三項原則。在此指導下,我開始讓思想品德課接地氣,貼近學生實際,融入學生生活。例如,在教學《人生難免有挫折》一課時,我提前給大家布置作業,每人寫兩條自己遇到過的挫折,或者正在遇到的挫折,然后不記名以紙條的形式交上來,接下來,公布挫折,征求大家解決意見,看看大家在遇到如此挫折的時候都用什么好的方法對待?這樣一來,自己的挫折得到了解決,也幫助別人解決了問題。同時,所學的知識也在生活中得到了運用。
四、教師要重視及時評價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鼓勵和信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渴望得到贊揚和肯定。所以,作為思想品德教師一定要注意到這一點,要做會賞識學生的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同時,表揚和肯定的語言不宜過于單一,初中生已經有了辨別真心與否的能力,如果表揚和肯定過于敷衍,相反的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的自尊心受挫。所以,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要在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的時候注意組織語言。
如何將思想品德課上成學生喜歡的課堂,任重而道遠,我將且行且思。努力向最受歡迎的課堂這一目標前行。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集思廣益。我想,只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就一定可以上好思想品德課。
參考文獻:
[1]柯建來.思想品德課體驗教學模式的構建.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7(04).
[2]張志勇.情感教育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12.
(作者單位 甘肅省正寧縣月明九年制學校)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