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教師應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真正體會恰當的語言環境。
關鍵詞:語境;語法教學;體會
英語語境是英語語言在情景交際中的具體運用。在具體的交際活動中,語境是靈活多變的。以今年的高考題為例,單項選擇的27題:
We ______ very early so we packed the night before.
A.Leave B.had left
C.were leaving D.have left
學生看過此題后,就產生錯誤的理解,換句話說,是進入出題者挖好的語法陷阱,“起床早”用過去完成時,“打包”用過去式,此題就是語境的重要性的體現,本題的語境是:因為我們要離開得早,所以我們在前一天晚上打包。此題的語言環境是發生在過去的兩個動作,所以確定兩個動作都用一般過去時的某個時態。所以此題的答案是C。時態題是難點,因為語境上的變化無窮。所以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語境,加強語境下對語法的理解。情境認知理論認為,知識和能力的發展就像語言的發展一樣,發生于實際情境中不斷進行的運用知識的活動中。情境認知理論打破了傳統的傳授知識的觀念,情境學習觀點的側重點在于“知識講授在具體情境中處理”,重視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在情境中成為知識意義構建的給予者。這種教學過程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師生或生生的互動,體會真實的語言環境,學會理解,學會運用。
在語法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真實的、反映知識如何形成和運用的學習情境,創建良好的實踐環境,注重課堂文化的形成,關注課堂情境的細小的環節,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意義進行理解與構建。語法教學中教師應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語法知識創設形式多樣的情境,讓他們在生活化的氛圍中領悟語法規則的真正含義,并在實際做題的過程中準確運用所學,真正體會恰當的語言環境。例如,幫助學生理解a(an),the之間的區別:A Mr Wang is waiting at the gate. Mr Wang works in a computer company near his home.在特定的語言環境描述中,學習者就能自然而然地領悟出冠詞使用的恰當性。有了具體的語言環境,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抽象的語法。利用圖片、音像資料創設情境,把每個抽象的語法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讓學生先理解后運用,使生硬的語法有鮮活的生命,使學生靈活地理解并恰當地應用。
總之,英語教師要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展開語法的教學,教得靈活,教得恰當,學生才能學得扎實,用得靈活。
參考文獻:
佘建英.語境理論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1(07).
(作者單位 吉林省乾安縣第七中學)
編輯 劉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