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足于當代護理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發展狀況,展開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指導,闡述積極心理教育理論及測量方法,構建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策略及現實意義,以適應護理事業發展需求,培養具有優良素質的護理人才。
關鍵詞:護生;心理健康;積極心理品質;策略
在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問題已經不是陌生話題,介于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它仍然具有一定價值,對于教育事業發展意蘊深厚。有研究報道,對于新入學大學生31.4%需要給予積極心理關注。有研究采用SCL-90量表對不同年級護生進行心理調查,顯示因子分均明顯高于全國青年常模,并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積極心理品質可以使個體思想、情感和行為方式具有積極取向,因此受到眾多教育工作的重視。有調查發現,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得分平均分為3.67,處于中等水平;護生積極心理品質總體水平低于大學生常模。由此可見,正確認識護理專業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并開展教育尤為重要。本文旨在探討培養護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的教育模式及培養策略,為護理教育者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一定依據。
1.積極心理品質的概念、測量及影響因素
1.1概述
積極心理品質屬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范疇。它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學科,2000年1月賽里格曼和心理學家西卡森特米哈伊發表于世界著名心理學雜志《美國心理學家》上的《積極心理學導論》一文是積極心理學為世人熟知的標志。積極的心理主要體現在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特質及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三個方面。與消極情緒相對的積極情緒,可以使個體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產生多種思想和行為,其中創造性或創新性的思想和行為可以促進其遷移;賽里格曼提出了“解釋風格理論”,其中把人格分為樂觀型解釋風格和悲觀型解釋風格,其中樂觀型解釋風格是積極人格特征的表現;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也就是積極心理產生的外界環境,它能夠更好地促進個體獲得積極體驗,從而更易產生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的心理品質主要表現在幸福感、創造性、情感智力、大局觀、勇氣、堅持性、正直、仁愛、慈祥、審慎、感激、希望等24個方面。
1.2測量
護生積極心理調查和研究中多采用孟萬金等編制的《中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該量表通過對智慧和知識、勇氣、人性(情)、公正、節制和超越六個維度,分別對認知、情感、人際、公民性、避免極端及精神信念等力量,包括20個積極心理品質進行測量。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及信度檢驗顯示該量表具有較好的效度和信度,其中6個分量表和總量表的內在一致性信度系數均在0.65以上,被廣泛用于測量大學生積極心理及相關研究。
1.3研究現狀及影響因素
郭玉芳等在對護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橫斷面調查中發現,在20項積極心理品質中,護生具有較好心靈觸動、團隊精神、真誠的心理品質,而在熱愛學習、領導能力、自制方面相對較差。對于在校期間護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影響因素研究中顯示,護生的學習成績、體育參與度、母親文化水平、母親的關心、父母的期待、老師的關注、與同學的關系、對積極心理品質的了解和認可度是其主要影響因素。
2.護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教育模式及培養策略
2.1教育模式
劉曉芹等提出評估—實施教育:針對新生,了解其心理健康狀況后,實施個性化心理輔導,為培養和樹立積極的心理品質打下基礎;對在校學生進行心理狀況評估,了解人格、生活事件等因素對護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制定相應的心理干預措施,保持積極心理不被外界環境中的眾多因素影響;實習前,加強護生角色轉變,避免由于實習和就業等因素造成心理沖突,為適應實習需要及社會發展做好準備。張銀玲等提出了教學目標設計中的積極價值觀,可提高護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習得積極情緒;教學內容的創新性,更關注護生知識、能力和素質提升以及促進護生積極成長;體驗式教學方式促進護士自我實現;多元化考評護生的積極體驗。
2.2培養策略
2.2.1積極心理干預
積極正面的心理引導有利于學生培養和保持積極的心理品質。注重積極的心理理念的學習和引導,營造學習氛圍;預防消極心理對護生身心的影響,防患于未然;結合護理專業特點,使護生扎實護理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操作,培養其自我成就感,有利于幸福指數的提高;提高護生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其歸屬感和自我認同感;教學過程中對存在的心理危機護生實施重點輔導,防止極端事件發生。
2.2.2自我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格發展的內部因素是人格的自我調控系統。
通過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控制的意識層面的培養和提高,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不同護生的潛能差異,鼓勵其主動尋求外界幫助并積極增強自身力量。首先培養自我認知能力,加強護理文化的宣傳教育,使護生對其護理職業和未來規劃正確認識;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激勵護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習中習得的積極體驗;加強護生自制力的培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明確目標,學會排除學習和生活中的干擾,同時理性控制自己的欲望。
2.2.3開展豐富的體育活動
張娜等研究中顯示,體育活動參與程度影響護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鼓勵護生參加適當和適量的校內外各種體育活動,喚起其積極心理情緒,增強愉快和喜悅,消除學習和生活中情緒壓抑、性情浮躁和神經緊張等心理障礙。
3.小結
在積極心理學理念引領下,加強護生的積極心理教育,符合護理事業人來培養的目標。了解護生的積極心理健康狀態,并有針對性地展開心理干預或引導,可以促進護生學習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及未來職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培養高素質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石階瑤.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及干預研究[D].蘭州大學,2006.
[2]董勝蓮,劉海娟,陳長香.護理專業女大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6,21(2):4-6.
[3]李林英,趙敬,劉玉利.大學新生積極心理品質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5):546-547.
[4]郭玉芳,張娜,張靜平.護生在校學習期間積極心理品質的現狀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52-55.
[5]弗蘭克·戈布爾.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M].呂明,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231-236.
[6]任俊.積極心理學思想的理論研究[D].江蘇:南京師范大學,2006.
[7]馬甜語.積極心理學及其應用的理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09.
[8]孟萬金,官群.中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編制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2009(8):71-77.
[9]劉曉芹,盧國華,杜春萍,等.護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14(6):526-527.
[10]張銀玲,柳琴,曹寶花,等.積極心理學理念下《護理心理學》教學模式的建構[J].護理研究,2012,26(4):1045-1046.
[11]呂春明,周廣云.臨床護理教學與護生心理誘導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1,19(4):61-62.
[12]郭玉芳,張娜,張靜平.基于積極心理學改善護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3,28(2):94-96.
[13]趙靜.積極心理學理論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9):87-88.
[14]王新波.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0,(11):40-45.
[15]麻艷香,蔡中宏.自我教育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133-136.
[16]周鑫,吳正虎.群體危機狀態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探析[J].醫學與社會,2010,23(3):52-54.
[17]張娜,郭玉芳,張靜平.不同體育參與度護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比較[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4):615-617.
(作者單位 王春霞:石家莊市第一醫院 張燕:河北中醫學院杏苑校區)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