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階段,特別是英語學科,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的能力尚未形成時,完全靠(農村初中)學生自己主動地學習英語,簡直就是一句空話,不能起任何作用,反倒使學生認為高不可攀,望而卻步,漸漸地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后果很嚴重。要想從源頭制止這種現象的發生,憑借十多年來的英語教學經驗,淺談一下,英語課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方法。
關鍵詞:英語;興趣;培養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想使你的學生主動學習,達到高效率,就要讓學生具備相應的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行動。在每節課前,讓學生都要對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細讀教材,對本課所涉及的單詞要做到聽、說、讀、寫樣樣通,對于詞組和句型進行研究,分析其結構,課文要與同學進行分角色朗讀,達到讀熟的效果。這一切的一切準備好了,在學習新內容時就能得心應手,就會感到輕松、快樂,逐漸就會使你所教的學生產生樂學和要學的意識,對主動學習英語有很大的幫助。
教師在上新課之前,對于學生預習中產生的問題應及時解決。教師要提前深入到班級,對學生反映的個性和共性問題進行解決。對學生單詞的讀音、記憶的方法、句型的構成、單詞及短語的用法、句型轉換、語法知識等是否全面、準確地整理在積累本上,教師要細致地對所教學生進行檢查,這樣做,看起來,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一旦形成習慣,學生學習英語就能上“路”了,教師就會輕松地上好每一節課,學習成績上升的幅度就會大大提升,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就會濃了,參與的積極性也就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就彰顯出來了。
即使老師不在學校,學生也能獨立、主動地學習新的內容,你的學生也能向老師一樣教其他學生,這樣做的最終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教師檢查學生主動學習情況是整個環節中重要的一步。必須有布置就有檢查,有布置無檢查是形同虛設,時間長了,學生惰性大了,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的檢查與指導要采取課內與課外、個性與集體、定時與不定時等方式相結合。檢查時,發現問題,針對問題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
學生課前主動學習是一種習慣,應從上初中開始就培養,這種主動學習的習慣是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保障,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這種活動。這種長效機制既能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使學生形成好的習慣。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也有利于學習其他學科,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
作為當代教師的我們,教學方法和路子很多,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的特點,新課的內容采用不同方法,靈活處理。教師要有創新精神、努力刻苦鉆研的科研精神,只有這樣,才無愧于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郁池蓮.淺談如何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0(27).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豐收鎮中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