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讀教學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通過朗讀教學能夠使學生整體感知文章,把握作者的情感態度,并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及寫作能力。在朗讀中,學生還可以培養語感,發散思維,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重要性
小學語文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學科。通過識字、閱讀培養小學生說話、作文能力,把自己要說的話,要做的事用口頭文字表達出來,進行思想交流。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方面,朗讀貫穿始終,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而抓好朗讀訓練,在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朗讀的訓練,加強對朗讀的指導與訓練。那么,朗讀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有利于學生正確領會文章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文章通過學生反復讀誦,對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有了整體的把握,再加上對背景的掌握后,就會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幅完整合理的畫面。激發學生思考的熱情,使他們能夠自己總結本文的中心思想和情感態度,讓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感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活躍氣氛,避免出現以前課堂死氣沉沉的局面。
如,《翠鳥》一文中,學生通過朗讀,便可將翠鳥的外貌特征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同時又在生動形象的語言中感知到翠鳥是怎樣機靈地捕捉小魚,它的動作又是怎樣的敏捷?在最后讀老漁翁的話“孩子們,你們知道翠鳥的家在哪兒?沿著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又很深,不容易逮啊!”時,重點讀出了養翠鳥的可能性很低。學生都從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失望以及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之后學生便由這種情感做出延伸,有的說要保護小動物,有的說要為動物創造一個舒適的家,有的說要熱愛大自然中的一切……一篇文章,通過教師與學生反復的朗讀,學生自然可領會其中精妙所在。再也不會陷入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分析文章,而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
二、有利于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隨著課改,教材中口語交際部分和文章背誦篇目逐漸增多。“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已經成為必須。由于朗讀的實質是朗讀者在自我欣賞自己的聲音,這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自我培養,有利于開發右腦,在朗讀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能力,而且,朗讀使學生愛講話,他們的性格也會逐漸開朗。長時間的朗讀有利于學生體會到辯論、爭論的價值,這是更好地、高質量地參與未來事務的一種素質。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大多數成績較差的學生經常在朗讀課文這一塊卡殼。之后我對他們進行重點培養,給他們示范,然后要求他們模仿大聲讀,反復讀,并且多次強調重點句子的讀法以及朗讀時的語調、語速等。又在課堂上施行分角色朗讀法或視聽結合法等多種方式,力求融情于聲,以多種方式,讓他們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科學表明,通過大聲朗讀,人的腦神經處于極度興奮狀態,這會刺激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理解。因此,在一段時間的訓練后,許多成績較差的學生也都逐漸培養了語感,不但成績有了提高,而且自信心也增強了,上課也變得活躍,能夠積極地加入討論。學習興趣增長,交際能力變強。
三、有利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寫作的基礎;作文是讀的書面結果,是厚積基礎上的薄發。朗讀他人作品是學習的過程,朗讀自己的作品實質是修改完善的過程。由此可見,朗讀對寫作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在大量朗讀的基礎上會形成一種對語言的直覺思維能力,有良好語感的學生,往往能通過語言的表層意義迅速而準確地捕捉到語言的深層意義。
朗讀是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前提,寫作是對信息進行處理加工。只有將大量好的句子文章爛熟于心,才能做到下筆如有神。在寫作時,能以豐富的語言準確地表達信息。我曾多次要求學生將背熟的好句子進行仿寫再記憶,或者創造情境要求他們說出自己背誦過的句子。經過反復練習,學生的作文明顯提高了一個層次。
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要重視這一時期,要求學生從小養成正確朗讀的習慣,還要求讀書必須逐字逐句透徹理解,進而深入體會,反復揣摩,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把握文章思路、行文特點,獲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蘊,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語言表達方式,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從而發展語言能力。
綜上所述,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加強有感情地朗讀訓練。堅持讓學生從朗讀中自主感知文章主旨,了解作者的情感態度。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在長期的課堂實踐中,不斷地積累和反思,讓有效的朗讀真正走進語文課堂,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并在朗讀中培養語感,為學生寫作交際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使他們擁有良好的語文素養。
(作者單位 山西省交口縣雙池中心校)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