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節奏是音樂的靈魂。節奏不僅能鍛煉學生的音樂思維,而且能調動課堂氣氛。把節奏巧妙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上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要抓住音樂的靈魂,去塑造音樂形象,促進音樂更深層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效地運用好節奏,解決好教師怎樣巧妙運用節奏,切實處理好節奏與課堂的關系。
關鍵詞:音樂;節奏;現狀;對策
一、節奏在課堂中的應用背景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教師要利用節奏深入課堂,運用肢體語言以節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思維,加強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思考,幫助學生成功地運用到音樂中去。節奏深入課堂最大的功能是建立以尊重和愛為核心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利用節奏的訓練幫助他們樹立自尊自信,使學生始終保持昂揚勃發的精神狀態。
二、分析小學音樂課堂中使用節奏訓練的現狀
就小學音樂課堂發展的大方向來說,大多數音樂教師長期不注重節奏方面的錘煉,整個音樂課堂一直聽音樂、抓音準、演唱歌曲,而沒有用心地去抓住節奏,在音樂教學中利用音樂語言比較貧乏,浪費了很多時間,沒有抓住音樂的重點。因此我們需要明確現今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表面化
教師對教學大綱沒有深入研究,只是淺顯地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細致地分析。在教學中,教師根本沒有去抓住音樂,一般只是稍帶而過。
2.公式化
大多音樂教師由于經驗豐富,在課堂教學中容易利用老套的模式,套用公式的教學方式。課堂內生搬硬套,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3.權威化(老師說了算)
教師容易把教學權利據為己有,沒有把師生平等放在首位。認為音樂教學是老師一個人的事情,沒有做到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很少加入節奏的訓練。
三、把握音樂課堂的對策
1.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節奏
這必須從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具體的操作方法上下工夫。我們首先應該深刻理解新課標中對于如何在音樂實際課堂教學中實現人文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學生音樂素養方面的提高。
2.鼓勵音樂創造
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所以唱歌譜的時候我們教師也要披文入情,要用情感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
四、音樂教學節奏運用的方式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本身需要熟悉課本,能夠了解本課的音樂結構,而且應該抓住音樂中的主要節奏進行創編。
1.如何運用節奏導入
在音樂課上,教師的導入,很多是被動地讓學生接受教師的生搬硬套。在導入上,教師應從節奏上花工夫讓學生自己動手學習,讓學生從節奏中感受音樂。教師通過肢體語言和激勵性語言進行講解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怎么利用節奏調節課堂
小學生對節奏的敏感度比較強,所以通常對節奏的辨別非常有興趣。教師不能單一地利用手來拍節奏,要利用不同的方式達到不同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拍臉和身體的各個部位進行同學之間的節奏交流。
3.怎么使節奏在教育中教學相長
利用節奏深入,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節奏在音樂中的意義,而且能讓學生更輕易地了解節奏帶給音樂更深的理念。在利用節奏傳播音樂的同時,促進了課堂的和諧發展,這樣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發現更多不同的節奏。
五、音樂教學中如何把握節奏
1.準確得體
節奏運用要準確而得體,能恰當地給學生以提醒,讓學生明白老師對節奏的示范意義。
2.機智巧妙
上好一節好的音樂課,要學會從學生的本質出發。低年級的學生喜歡新奇、有特色的節奏形式,中年級的學生喜歡游戲性的節奏形式,而高年級的學生更喜歡有挑戰性的節奏形式。教師應該具備更綜合的教學實力和機智巧妙的教學技能。
3.獨特創新
教師的示范表達形式多種多樣,將有聲語和體態語有機結合,將預設語和隨機語有機結合,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或突發情況,臨時調整原先預設的節奏形式,巧妙應對,獨特創新地進行評價。如課堂上,老師一會兒鼓掌,一會兒蹺起大拇指,一會兒與學生握手,祝賀學生的精彩節奏表現等。
4.面向全體,相互交流評價
利用節奏對學生的教育應該是全面的、立體的,使全體學生的思維活動都參與交流。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評、互評。
總之,節奏不僅在課堂適用,而且適用于生活,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的節奏中。讓學生生活在一個有節奏的環境中,無論何時何地都注意音樂的學習,成為一個有音樂素養的公民。
參考文獻:
[1]于潤洋,吳斌.音樂鑒賞[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2]吳銳淼.中小學音樂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3]樸東升,金湘.演奏[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臨海市大田中心校)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