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發化學教學的生活化資源,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化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化學生活化;挖掘教學資源;初中化學
化學是初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幫助學生進行化學知識的建構,同時用學到的理論解決和解釋生活中的化學問題。課程目標規定了化學教學要面向生活、面向學生,將化學的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提供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問題的機會或者是環境,形成主動學習和積極探索的習慣,形成應用理論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鑒于此,教師要積極探索提高教學效果的途徑。與生活內容密切結合,就是提高化學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下面談談這方面的體會。
一、開發化學教學的生活化資源
一切科學知識的發展都離不開生活,生活是科學產生和發展的源泉。初中化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如何在教學中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呢?首先教師要善于發現生活和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為學生提供生活化學習的資源和環境,善于拓展教材,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化學理論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化學現象。在教學實踐中,我幫助學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學資源: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之上,建構新的化學知識,并且是基于生活實踐產生的,尤其是從學習生活出發,整合化學理論知識,在生活中建構化學知識。而且強化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探索。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發現化學,比如,廚房用的洗潔精是如何去油的;有人胃酸要吃含有小蘇打的藥品去綜合胃酸,這些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教師應該順利地將這些內容恰當地應用在教學中,作為教材內容的拓展。這樣做的結果是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最后是給學生提供生活中學習化學的機會,比如,給學生布置課后化學實驗的作業,讓學生在家庭生活中親歷化學知識的建構,形成動手操作的能力,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某些化學實驗結果在課堂中匯報或是演示,激發學生發現化學、學習化學、研究化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化學教學生活化的質量。
二、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
新課改實施后,大力提倡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培養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是實現新時期人才觀的基礎。學校是人才培養的機構,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習,是學生日后開展科學研究的基礎,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探索能力,意義深遠而重大。初中化學的自主探究主要是指學生在老師提供的學習材料中,能夠自我進行質疑和學習問題的設計,并能夠總結結果。在此過程中親歷知識的建構,體會獲得知識的快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這種化學教學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去感知、求疑、解惑,開放化學課堂,幫助學生建立具有獨創性的觀點。學生的全面發展是需要全面參與學習的基礎支撐,學生的質疑問難能力、探究解惑的能力,都可以在實踐中獲得。比如,“我們周圍的空氣”和“化學與生活”的學習內容,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制學案,開放課堂,多渠道、多層面地獲得知識,搜集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資料,運用走進社區,運用社會調查的方式,重視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的培養。
三、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化學這種自然科學知識,很多觀點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教學中只是讓學生驗證前人的觀點,所以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啟蒙學生的探究意識,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運用推理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尋找化學反應規律,驗證前人總結出的化學觀點,體會知識的建構過程,同時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化學知識的能力,能夠從實踐中獲得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能夠和同學交流實踐所得,嚴格按照科學實驗的規范操作,形成嚴謹科學的素養,形成學生較強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驗證科學論斷的能力。特別是對于化學課這樣實踐性極強特點的課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尤為重要。在生活中讓學生自己探究,比如,要求學生對實驗后的產物進行研究,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探究能力就會得到提高。教師也要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設計新穎活潑、具有一定思考價值和探究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形成探究能力。將化學實驗搬出實驗室,搬到生活中,搬到校外的課堂中來,在實際生活中,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和形成探究習慣。
將化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形成學習化學的學習興趣,形成科學素養和探究習慣,是初中化學生活教學的目標,也是教師探索的一個永恒課題。
參考文獻:
[1]馬寧寧.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2]康波.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微粒觀的現狀調查與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
[3]周曉蕓.家校合作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
(作者單位 河南省登封市石道鄉初級中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