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們的教育一直被應試教育所困擾,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只重視學生的語文、數學成績,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主課”,片面地追求升學率,卻忽視了學生在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中的教育,也就是所謂的“副課”,因而導致了教育發展的不均衡性。
我認為:音樂教育是人類文化的濃縮與人類文明的結晶。沒有音樂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有效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其他學科所不能代替的。音樂與其他學科緊密結合是促進其他學科學習的動力,音樂教學是實施美育的有效途徑。音樂能培養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學生盡情地享受音樂,成為音樂教育的受益者。我國音樂家賀綠汀說過:“音樂是培養人民高尚道德品質、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見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來,人們的觀念和意識有所改變,許多家長對孩子的音樂教育很重視,在許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逐步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但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弊端,致使音樂教育發展緩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音樂教學設施不完善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人口眾多,經濟條件有限,尤其是偏遠地區,經濟發展滯后,再加上音樂教學與所謂的主課教學的差異性、重視性等原因,導致了教學設施缺乏、教育經費不足,造成了教學設施的不完善,使部分教學內容無法完成,直接影響了音樂課堂教學效果和任務的完成,嚴重制約了素質教育的推行。
為了改變這一困惑,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們只有根據學校現有的情況和學生的本身素質,盡教師的最大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積極調動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教師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手串鈴、沙錘、雙響筒以及頭飾、掛圖等簡易直觀的教具,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同時還解決了教具緊缺這一難題,營造了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形成了學中玩、玩中學的教學理念。
近兩年來,農村學校的教學設備逐步得到改善,個別學校已經有了專門的音樂教師,還配置了電子琴、手風琴、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利用多媒體上課,學生感到新鮮、好奇,聽得投入,學得認真,課堂效果很好,但仍然滿足不了素質教育的需要。
特別是農村學生對音樂課的渴望,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管理部門高度重視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師資力量薄弱
我們都知道:教師是學校最重要的資源,人才是強校之根、立校之本。百年大計,教育為重,教育大計,教師為重。教師是新課改的承擔者,新課程是通過教師實現的。只有充分發揮教師在素質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建設一批與素質教育相吻合的優質教育資源為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創造寶貴財富,才能實現素質教育的遠大目標。
目前,我們農村學校專職音樂教師特別少,有的學校根本沒有專職音樂教師。滿足不了教學需求,更談不上素質教育了。要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配置合理的教育資源,是當務之急。師資力量的缺乏,是實施素質教育前進的障礙,為了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必須做到開齊學科,開足課時,重視音樂教育,力爭達到新課改所要求的目標。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校安排僅有的幾名音樂教師跨校任教,每名音樂教師擔任兩個學校的音樂課教學,彌補了師資力量不足這一缺憾,使全鄉各村小學校園都能聽到悠揚的歌聲,學生也在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總之,音樂教學是諸多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容忽視的學科。加強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要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加強對農村學生教育的培養,才會創造出生命的奇跡!培養出更杰出的人才!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太山小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