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這樣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呢?從課堂教學過程來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
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是課改的一項重要任務。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互動、交流、對話的平臺,學生才能輕松愉快、活潑熱情、興致盎然地發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進入學習。例如,在教學《桃花心木》一文時,學生對文中種樹人的做法不理解,也缺乏生活體驗,教學中通過教師范讀課文、小組讀文、學生自讀課文重點部分等方法,漸漸地讓學生感悟到了種樹人的做法是在培養樹苗適應自然、學會生存的能力。最后,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自己也感慨:“我”如何對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學生各抒己見說出了自己的認識:“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p>
二、動手操作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更加活躍。
三、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語文寫作生活情境化教學,其本質是貫徹與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體現現階段教學聯系現實生活實際的主導,把更多的課堂時空交予學生,讓其更加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從一定的程度上,其有了一個屬于個人或小組團體的寫作時空與情境,其寫作內容往往會傾注自身的真情實感,有血有肉,能夠最大限度上解放其天真爛漫的心靈以及個性發展的學習生活。因此,實踐表明,語文寫作生活情境化教學,使得初中生寫作更積極主動,逐漸地產生寫作興趣,其語言表述力與文字張力顯著提升,個人、小組以及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更加緊密與融洽,構建了良好的寫作教學氛圍,有效地降低了原本教師的教學執行力與主導力以及教學難度,直觀地提升了現階段的語文寫作教學質量。
語文是一門關于語言的學科,可以說,在人的一生當中,語文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小學時期,小學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小學階段的語文是非常獨特的,而傳統意義上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是灌輸式的,教師僅僅是單純地講解課本知識,學生不能夠很好地理解課本上的一些知識,也不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思考,過度地依賴教師。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只有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方式,通過師生互動教學的模式,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愉快地學習語文知識。所以,適當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
(作者單位 新疆石河子133團第一中學小學部)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