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長春版小語教材第一冊《謎語》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現在你能借助拼音寶寶的幫忙把謎語讀通順嗎?
生:能。
(生熱情洋溢地朗讀起來)
師:同學們讀得可真認真,這一點很好!現在老師想找兩名小助手來讀兩則謎語。注意老師有要求,你讀得不僅要流利,還要讀出感情來,有信心嗎?
(生紛紛舉手,示意要來當“小助手”)
師:奚新宇、孫梓豪來讀吧!其他同學現在閉目想象謎語中的圖畫。
師:你們看到謎語中的畫面了嗎?誰來說一說?
生:在第一則謎語中,我看到了光禿禿的五個樹杈,什么都沒有。
生:是啊!我也看到了,人們還用它吃飯、勞動呢?(偷偷地笑)
生:在第二則謎語里,我看到了兩扇門一會兒開一會兒關的。
師:你們談得都很好。現在咱們就把圖文結合在一起,猜出謎底吧!(生歡呼雀躍要搶著回答)
生:第一個謎底是“手”。
生:還有“眼睛”。
師:說完整話好嗎?
生:第二個謎底是“眼睛”。
師:那能說說為什么猜的謎底是它們呢?依據是什么?
生:大人小孩兒全都有,那肯定是人身體的一部分唄!
生:吃飯、勞動全靠的東西肯定是手。
生:第二則謎語的謎底,我是從后兩句看出來的,房里能容很多人,就是不容沙粒進去。那肯定就是眼睛。
師:你說得太有條理了,可真像個“小哲學家”,快給這位“小哲學家”鼓鼓掌吧!
(生笑、鼓掌)
師:那手和眼睛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方便呢?
生:手可以干活、寫作業,眼睛可以看動畫片。
生:手能寫字、吃飯、穿衣服,眼睛能看路。
師:那沒有手和眼睛會怎么樣呢?
生:我不能吃飯了,也不能看見東西了。
生:那樣會很慘的,我見過盲童,他們很可憐的。
生:我會什么事也做不了!
師:你們見過殘疾人和盲人很可憐,那如果在他們有困難的時候,你們應該怎么做呢?袖手旁觀嗎?
生:我才不會呢!我會盡力幫他們的。
生:我也是。因為幫助人是一種美德,老師您不是說過嗎?
師:你們說得真好啊!老師代替那些盲人和殘疾人給你們鞠一躬。太謝謝了,你們都是善良的好心人。
(生都沉默了)
師:下面啊!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嘗試一下真正沒有手和眼睛的滋味吧!
做盲童找東西的游戲和沒手的殘疾人吃東西的游戲。
師:游戲做完了,也給你們帶來了歡樂,可是歡樂之余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生:他們生活太難了!
生:剛才做游戲時,我很開心,可要是我真沒有手、沒有眼睛,也就活不下去了。
生:手和眼睛對我們太重要了。
師:是呀!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雙手和眼睛呢?
生:削鉛筆時小心不讓小刀割著。
(生眾笑)
生:我以后不看太長時間電視了,對眼睛不好。
生:做事時要當心,看書時間也不能太長。
師:同學們,你們說得太棒了,那現在咱們就要注意保護自己。在咱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他人吧!老師看你們的行動呦!
生:好!(很大聲)
【評析】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人”,就是在學生心田“播種”,播種一顆火熱的責任心。給學生一個信念“我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一、以趣激情,激活學生的責任心
莎士比亞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利用小學生好奇、求勝的心理。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好奇心,激發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激活學生責任心做好準備。依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愛國教育、傳統教育,使之從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以成功體驗,發展學生的責任心
在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感受自主探索的樂趣,使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責任心。在教學中,把傳播知識與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結合起來。我們把責任感教育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滲透在相關學科的各種教育活動之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發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三、以嘗試錯誤,錘煉學生的責任心
有人曾說過,我們甚至期望“學生犯錯誤,因為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便可爭取明天的成功。”的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和錯誤是正常現象。讓學生在嘗試過程中錘煉自我,培養他們敢于克服困難的堅毅性格,促進對自己負責的責任意識,這未嘗不是件好事。
同時,我不僅僅在學習內容上對學生進行責任心理的教育,還通過班會、故事會、教育圖片、宣傳板報等,對學生的日常行為因勢利導,充分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
我要讓學生慢慢懂得:“讓別人因我而更快樂,讓明天因我而更美好!”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小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