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目前中等專業(yè)學校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任務單導學”為主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機械基礎的課堂教學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關鍵詞:任務單導學;機械基礎;課堂效率
機械基礎是機械類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為學習專業(yè)技術課和培養(yǎng)專業(yè)崗位能力服務。教材內容包括:機械傳動、常用機構、軸系零件、液壓與氣動四大部分。對于中職學生來說這門課程涉及的內容多而雜,而且沒有平時的細心觀察,以傳統的模式灌輸給學生的話,學習起來會比較困難。改變常規(guī)教學方法,化學生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起主導作用,課堂效率會不會更好?我對本課程作了一些教學改革的研究。
一、傳統教學模式下存在的問題
傳統教學主要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但學生聽懂多少呢?我們心里都很清楚,學生缺乏思考的時間和能力。對于中職生而言,本身的基礎就不是太好,他們聽一兩遍就能懂,那是不太可能的!專業(yè)理論課相對文化課來說,對學生要求更高!要求學生有較好的理論基礎、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知識運用的能力,這些正是他們所缺乏的。上課的時候課堂氣氛不是很活躍,就像一潭死水,時間長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也就低了。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為學生開通一條道路,指引學生走向積極快樂的大道。所以要改變現有的教學方法,采用任務單導學的模式,讓學生自己作為課堂的主人,積極思考問題,小組合作。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因此,采用任務單導學模式的教學方法是切實可行的。
二、任務單導學在機械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1.任務單導學模式的內涵
所謂任務單導學即任務、任務單、導學。教師精心備課,巧妙設計任務,通過任務單的形式發(fā)給學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間合作研究,自主完成任務的內容。
2.任務單導學教學流程
任務單導學按照講解的知識巧妙設計任務單,做好任務單的組織工作,并明確任務的要求和時限。任務單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完成模式,使學生互相促進,加強交流,也可以采取個人學習方式進行,讓學生以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學習。教師對學生任務中出現的學習問題進行理性的提示和引導。
任務完成情況評價分成組內自評、小組互評、組間交流總結及教師點評四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組內自評,以評促自學;通過小組互評,以評促團隊意識;通過組間交流,以評促競爭意識;最后進行教師點評,從鞏固知識和規(guī)范操作技能等目的出發(fā),進行點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與鞏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3.優(yōu)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
優(yōu)化教學內容,進行任務化組合,按照“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原則,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yè)需求為主線,以任務實踐為主體”的總體設計要求,兼顧學生實際和專業(yè)需求,優(yōu)化教學內容,進行課題分解和任務組合。
豐富教學資源:(1)組建專業(yè)教室;(2)充分利用現有實物和模型;(3)精心制作模型、廣泛收集實物;(4)利用計算機制作模型、仿真動畫進行輔助教學。此外,根據教學要求,還可組織學生在實習車間或工廠車間現場教學。
三、合理運用任務單,避免形式主義
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采用任務單導學模式,理論聯系實際,可使理論教學更直觀,理論知識更易懂,學生學習興趣更濃厚。通過任務單學習,可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畢業(yè)上崗后能夠更快地適應工作,工作信心更足,工作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機械基礎課程與其他機械類的專業(yè)理論課程存在著共性,即課程的理論性普遍較強,采取單一、陳舊的教學方法只能使課堂教學更加枯燥乏味。因此,專業(yè)課教師應想方設法改革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內容,使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直觀化,讓學生在任務中學習理論知識,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孫大俊.機械基礎.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如皋第一中等專業(yè)學校)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