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以能力為本位,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創設一種仿真工作實際的學習環境和氣氛,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組織和指導學生在完成具體任務的行動中手、腦并用,做、學結合,身體力行獲取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是世界先進的職業技術培訓教學法之一。
機修專業是培養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生產一線的維修人員和管理人員的。但由于諸多因素,機修專業學生綜合素質不高,學習基礎普遍較差,對專業知識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認識;學生對專業理論、專業技能的學習感到困難很大。尤其是對機械創新設計這門課來說,它要求學生具有發散思維和綜合專業知識,因此學生對復雜的機械機構有畏懼心理,所以,學生入學后只是三分鐘熱度,然后就失去了興趣。所以,在機械創新課教學中,如何采用恰當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適應將來的工作需要我們深入研究。
一、教案設計方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采用各種有效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方能達到最佳效果。作為一個機械創新老師,設法讓學生對創新課程產生興趣,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前提。
1.以實例激起興趣,上好引入教學
拿出上屆學生做過的機械構件,激勵學生,引發學生興趣。例如,講機構的組合原理時,拿機構來講解和分析,同時結合生產生活實例,突出機構組合在家庭電器及工農業生產中的具體應用,使我們的教學貼近生活。通過講解,許多學生首先克服了對復雜原理的畏懼心理,并且產生了好奇心。
2.具體講解:將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相聯系,以保持興趣
學生往往對簡單重復的操作不感興趣。我便在教學中先進行課題分解,針對具體課題,列舉機械設計中經常出現的各種組合現象,并說明組合時應注意的事項,這樣把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譬如,在進行并聯的組合設計時,純原理知識他們厭煩,認為學到的東西不實用,感到非常厭煩。但是我們及時抓住這一苗頭,因勢利導,從網上查到的并聯機器人視頻的演示和對并聯機器人優缺點的比較教學,許多同學看了很感興趣,也想對此進行探討。在課堂上,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展開討論,分析機構組合的優缺點。最后,歸納出進行組合設計的若干原則和方法,并讓學生自己準備試驗,學生看到自己經過機構組合的原理創造機構并能正常運行,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學習創新課的勁頭就更足了。
3.教學實踐:以小制作、競賽激活興趣
學生好勝心強,渴望成功,利用這一特點,我組織小組之間、班級之間的制作競賽。在競賽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形成一個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通過這一活動,促進了創新課的學習,形成了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良性循環,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要做和做好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4.總結評價
通過最后的總結評價,分析學生在進行組合機構試驗時出現的一些問題,現有學生自評,老師做總結評價,這樣,保證這門課的學習效果。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創新課教學中的實施
1.課前準備
教師于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多媒體課件的準備,教學任務書的準備,學生組內分工的設計,教學設備的準備,學生完成任務所必需的材料、元器件、儀器儀表的準備等。
2.下達任務
教師以簡潔的語言陳述這節課的任務,并下發任務書,任務書包括:主題、時間、注意事項等。
3.完成任務
這個階段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主體部分。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完成任務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學生的具體學情,劃分學習小組,組內分工協作,完成“任務”,形成“作品”。
4.展示學生作品
教師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討論,找出規律特點,并對學生作品作出積極的評價。
實驗課題組將對行動導向教學法教學系統的六個方面(目標群體、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質量控制)進行全面實驗,重在掌握精髓。要結合學校實際,完善優化模塊化、一體化教學系統,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創新課教學中的實施效果
通過采用行動導向法教學,啟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動手能力。很多學生都親自動手制作創新小作品,有帶燈的眼睛適合夜晚看書,有帶燈、帶風扇的筆,還有學生自己制作的簡易搖臂式液壓鉆床等等,都體現了職業學院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事實證明,這種基于行動導向的機械創新課程訓練,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面向發現、發明、動手、動腦等興趣問題,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既可使學生較快地掌握專業技能,又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造力、獨立工作能力和與人協作共事的能力。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班學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些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強、創新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強、團結協作精神好。
(作者單位 西安技師學院)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