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在接觸物理、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情緒問題也是物理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因素。這跟物理學的深度、廣度和學習物理的必然過程有關。在教學初期,教學工作以培養學生興趣為先,引導學生入門,但隨著教學活動的深入,就會發現單憑興趣引導學生學習會遇到不可逾越的瓶頸,學生學習基礎與思維方式的差異會使學生產生不良的情緒反應,嚴重影響學習效果。所以,充分認識和消除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產生的負面情緒,對改善物理教學與學習活動非常重要。
關鍵詞:物理;心理;興趣
一、興趣缺失
一時的好奇不能保證一定會產生持久的濃厚的興趣。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知識內容及其難度的增加,不少學生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上課聽得懂,聽得清,就是在課下做題時不會。”大大影響了學生持續學習的興趣。這說明學生對所學知識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操之過急,對所學的知識不能要求學生一步到位,而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放慢速度,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隨著認識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多安排一些實驗,并注意提高實驗效果。物理教學要聯系實際,聯系生活。除此之外,還要通過閱讀科普讀物、編制理論聯系實際的習題等開闊學生的視野,樹立學習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二、焦慮心理
由于物理學的嚴謹性、抽象性等,使一部分學生產生特殊的情感體驗:對物理學的恐懼感,伴隨的就是對物理學學習的一種焦慮情緒。在對物理學的基本認識上,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越來越感到物理學是難學的,成績欠佳的學生更有此感覺。為消除學生對物理學的神秘感和恐懼感,幫助學生建立信心,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了解學困生的情感世界,正確對待其缺陷,尤其保護他們脆弱的心理,加強情感修養,不講過激的、傷害其自尊的話,盡量以鼓勵為主,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即使暫時沒有起色,也要用溫暖的話語激勵他們。在日常教學中,應向學生傳授:物理學是生動的、有趣的,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多鼓勵少批評,賞識教育使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逆反心理
在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課堂教學往往都“以教師為中心”,這種教學方法導致教師對學生統得過死,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填鴨式”灌輸。許多學生養成了學習上“觀望、等待、依賴”習慣,學習不主動、思維不活躍,不善于把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系和串連起來,而把原本有系統、有連貫東西割裂開來。因此,學了新內容忘了舊知識,造成新舊知識脫節。教師如不正視這種現狀、不正確處理好教學進度,學生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教師要主動學習、接受現代化教育,積極鉆研教材教法,并把它們運用到教學中去,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現代化教育者。教師要明確其任務不僅是傳授現代化所需要的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能力,使學生有現代化科學思維和素質。另外,教師要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善于學習,勇于創新,采取多種辦法,使學生一貫保持高度學習積極性,并對學生學習方法給予正確指導,認真備好每一節課,避免趕進度而引起學生反感,發現學生掉隊要及時進行幫助、補課,讓所有學生都跟上教學進度。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用教師的愛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對學習的熱愛。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爭取更多機會學習和交流,建立感情。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師生關系自然而然地會融洽起來,從而促進學生在上物理課時的熱情。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教師不要過分嚴肅,應盡力減少學生緊張和焦慮情緒,促進學生愉快地積極參與物理學習。心理學研究證明:輕松愉快地學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潛能,從而增強記憶效果,加強掌握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
(作者單位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