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的實施體現了老師是引導者,學生是實踐者的教學理念。但是它的實施模式并非是一個模板,在具體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的隨機因素。教師在實施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促成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知識構建;導游課程
任務驅動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它打破了傳統教學中老師為主體的教學局面,轉向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這一教學模式是否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被廣泛使用并推廣呢?本人在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比較后覺得這一教學模式固然有其自身的優點,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如何發揮這一教學模式的優勢?在教學實踐中還有待探究。
一、任務驅動教學的利弊分析
(一)任務驅動教學的利
1.利于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學習積極性
任務驅動教學是以任務為驅動,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就會以其自身的認知來對任務的實施。同一問題或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同一場景,學生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比如,在學習到丹陽話的復雜難懂時,一組同學以一段丹陽話的繞口令來展示,而另外一組同學則以唱歌的方式來表達。也有同學則以教學丹陽話的方式來呈現。正因如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看到不同學生的才華展示,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也豐富了課堂的內容。另外,為了完成任務,學生就會充分發揮自己學習的主動性,將知識學習當作一種能力的挑戰,實現學習達成的成就感。當學生在完成一項任務時,在心靈上產生的那種滿足感能成為下次任務實施的有效動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利于學生自我展示,自我反思
建構主義者強調,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些問題他們即使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往往也可以基于相關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在任務驅動教學的環節中,學生在任務評價中查找自身的不足,促成新知識的構建。這種學習方式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直接、有效。當學生實行任務遇到困難時,老師給予鼓勵或明確的方法支持,這更容易促成學生反思與自省。
3.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由于任務教學是以組為單位進行任務分配的,最后的成績評定也是以小組為單位。因此,為了目標的實現,團隊內部成員就會相互督促與幫助。
(二)任務驅動教學的弊
1.缺乏自主學習精神的學生不易達成教學目標的實現
由于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結構,在獨自完成任務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在搜集資料中,因為本身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者片面性,導致講解內容失誤。過度地依賴網絡,不懂得正確地對講解內容進行鑒別,盲目地下載、復制。以簡單地完成任務為目的,只追求形式,不追求質量的好壞,這樣的課堂效果就失去了原本教學的目的和意義了。
2.學生不能按時完成設置任務,導致課堂混亂,課時拖延
任務驅動教學是以任務驅動方式進行的,它的良好實施效果是以學生主動完成任務為前提的。一旦學生不能按照老師設定的時間完成任務,就會出現課堂計劃被打亂,教學任務無法順利實施。
3.學習任務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學任務的實施
學生在實行任務展示時的知識比較零散,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其中還有知識的錯誤。因此,在學習任務進行之后,教師還有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的知識搭建,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任務驅動教學實施建議
(一)精心設計任務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任務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任務驅動教學實施的成敗。這其中包括教學任務的實施和學生完成任務的可行性。既能體現教師的教學理念,也是對學生完成任務的引導。在教學任務的設計中,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
1.教學大綱與知識拓展相結合
雖然導游課程教學沒有固定的教學大綱,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學內容的隨意性。在教學設計中,既要參照教學課本的內容,也要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將課本知識與導游實踐知識相結合,體現出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以便學生在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
2.知識與技能相結合
導游專業課程的特性是知識與技能相結合,在任務設計中就應當體現出來,避免將知識與技能生硬地分開。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可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于具體個體之外。”據于此,在教學任務設計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我們任由其選擇游客對象,根據其最熟悉且最感興趣表達的一種方式來選擇講解內容,以其熟悉的角度去思考發揮。這樣既能減輕學生學習的畏難心理,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靈活性與具體性相融合
任務的設計以任務的完成結果為目標,中間過程應允許學生出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在關鍵的步驟上必須加以強調,特別是特定的操作、不可回避的步驟一定要給出,否則學生不能達到目的,往往會產生畏難的心理,對任務的完成產生負面影響。
(二)合理組織課堂
根據任務設計合理組織課堂,是完成任務的關鍵。實施課堂教學,分三個步驟:
1.明確目標,提出任務
在學生進行任務展示之前應向其提出明確的目標與具體的實施要求,避免任務的展示泛泛而談、含糊不清。任務應有它的可行性、操作性,且有大有小,有的任務可能只有一步,而有的任務可能要結合前面已經完成的任務進行,所以應避免流于形式,走傳統授課的老路。
2.教師引導,促成任務
上課操作前應針對重點、難點進行必要的分析,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務的途徑。在有效的時間內使學生完成任務而少走彎路,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暗示還是需要的,但應對學生的引導千萬不可固化步驟,以束縛學生的思維。
3.檢驗與評價
在整個任務教學中,檢驗與評價是學生最為關注的一個環節,而這一環節往往也是許多老師所忽視的。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效果通常以作業的方式檢驗。在任務教學中,我們實行分數競爭制。在實施過程中,學習效果的檢查與評價主要采取課間現場評價和課后作業評價相結合,實行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綜合評價相結合。這一評價模式的推行,一方面能在學生學習當時給予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提高。現場評價能及時給學生提醒與改進。另一方面,能較好地促成學生自身學習的反思,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給予及時的鞏固與提高,對于新舊知識的構建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課外任務的設計
傳統的教學鞏固模式往往是以課后作業來體現,而對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如何讓學生在課余也能用到導游知識和具體技能的提升就是“任務驅動”教學的延伸。在設計課外任務時的原則應以應用為主,通過應用來達到鞏固和創新的目的。這里所說的應用不只是導游書本上的東西,而是比較全面、比較廣闊的范圍內對新知識和技能的獲取與實踐。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實施體現了老師是引導者,學生是實踐者的教學理念。但是它的實施模式并非是一個模板,在具體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的隨機因素。教師在實施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促成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胡曉晶,鄒建輝.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探索.旅游發展研究,2012(02).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北京:清華大學,2007.
[3]狄保榮,金剛,劉峰.發達國家旅游職業教學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旅游發展研究,2012(01).
[4]葉廣荃.國外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比較研究與借鑒.教育教學研究,2005(6).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中等專業學校)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