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生聰明識字始。”字詞教學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也是重點,同時又是啟蒙教育的開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所以小學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找準切入點,聯系生活,重視體驗,情趣識字,增強識字與生活的聯系。
關鍵詞:能力培養;注重觀察;尋找方法;實踐活動
有專家提出在一年級剛開學的時候,單調的識字教學會使兒童很快感到疲憊,失去學習的興趣。教育心理學認為,保持和再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有關的心理活動。我認為其實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探討,自己去推論,應該盡量引導他們去自己發現。以下就是我在小學語文字詞教學中總結的幾點教學經驗。
一、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培養識字能力
識字能力是語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培養識字能力,能促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由“被動的學”變為“主動的學”,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逐步掌握識字的方法,形成獨立識字的本領。
能力的基礎是知識,掌握足夠的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學生具備了基本筆畫、筆順規則、常用偏旁部首、漢字結構等知識,就可以形成能力。在此基礎上要學會靈活運用,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漢字之間的聯系,能比較形近字。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熟記所學的生字,還能學習新的生字。比如,我在教學《青蛙與蜻蜓》中的“青”和“蜻”時,把已經學過的字“晴”拿出來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使學生通過分析不僅記住了“青”和“蜻”,還了解了“請”“清”“情”“睛”等字的不同之處,減少了錯別字的發生率。
二、注重學生的觀察,鼓勵學生自己尋找異同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也是識字教學的一個必要環節,對于學生識字、記字、弄懂字義很有幫助。學生的思維和觀察是緊密聯系的。因此,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主動求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結合起來,納入已有的認識體系并尋找出某些聯系,從而產生新的組合,就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學生對新鮮事物總是很好奇。我就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例如,在教學這一組詞語:提水、掃地、擦桌子、抓小雞、捉蟲子時,我問學生:“你發現了什么?”此時就會有學生說:“我發現了這些字都是提手旁,我發現它們都是表示動作的,我還發現了它們的字義與“手”有關。這樣在學生的觀察中,就歸納了與提手旁有關的字,明白了字義,也記住了漢字。
三、尋找方法,掌握規律,自主認字
低年級形聲字占得比重較大。二年級又主要是偏旁教學。所以我首先鼓勵學生結合字的偏旁了解字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再讀準字的讀音。這樣的字很多,如,挺(手叉腰,挺直腰),艇(超級大船就是艇),蜓(蜻蜓是昆蟲);轉(車輪轉轉轉),磚(石頭也可以當磚用);抱(用手抱),飽(飽食一頓)等等。另外,我通過編兒歌、摘蘋果、走迷宮、找朋友、猜字謎等游戲活動,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加深印象,在一二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發現,“編口訣”能幫助學生輕松地掌握一些難教的生字。比如,在講解關于“饣字旁”的字時告訴學生“饣字旁”是表示跟食物有關,一個人餓了,可以去飯館把肚子填飽。所以“饣字旁”的字有:饑、餓、飯、館、飽。又比如,在講解“月字旁”的字時因為帶有“月字旁”的字大部分表示器官,所以我把相關的生字寫在黑板上,并結合“我說你來摸”“我指你來摸”的游戲讓學生在觸摸自己的身體部位時認識這些生字,從而做到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掌握規律,自主識字。其實只要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尊重他們的勞動,他們就會給你帶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
四、在實踐活動中把學生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
教師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兒童的興趣出發,開展實踐活動。比如說,小學生愛聽故事,所以我在教授中國四大名著是哪四本書時,把每本書都串成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并在講述的過程中把一些學生比較熟悉,字形又不太復雜的詞語寫在黑板上。這樣學生不僅認識了漢字,還對我國的四大名著產生了興趣。很多學生課后會自己去閱讀古典名著,并且把一些問題和看法帶來班級集體探討。
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總之,我們必須認識到,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是初級的、模糊的,有的甚至是錯誤的。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蹲下來看學生,拉近成人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其實,在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一個成功者。他們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的學生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在滿足中體驗著成功帶來的歡樂,之后他們會用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去創造。老師們,讓我們創設自主識字的天空,讓學生展開創新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吧!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師院附屬豐澤小學)
編輯 王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