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教學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抽象理論說教和題海戰術,要還原學生的主體地位,從他們的實際認知和知識結構出發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置,以期活化數學課堂,充分調動學生探索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結合教學實踐,詮選幾點九年級數學課堂的啟發和引導方式進行分享。
關鍵詞:九年級數學;挖掘教材;聯系生活;自主探索
長期以來,我國沿襲蘇聯傳統的教育模式,以教師為核心,學生被動地坐在下面聽滔滔不絕理論宣講的課堂長期盤踞,到九年級階段往往再輔以題海戰術來提高成績。新課改要求我們革新理念,還原學生的主體地位,從他們的實際認知和知識結構出發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置,以期活化數學課堂,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鑒于此,筆者結合這些年的一線教學實踐,對提升九年級數學課堂效率的方法遴選幾點進行討論與分享。
一、根據認知規律,挖掘結合契點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材是知識的承載,是課堂教學的準繩,沒有教材的話,課堂教學就變得盲目和散漫。因此,九年級作為知識的總結和升華階段,也要從這兩個因素入手。囿于此,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認真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并能找到其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點,有針對、有計劃地喚起學生的學習需求,激活他們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發散思維,遷移知識。
如,在引導大家復習《變量與函數》知識時,因為函數是初中階段重要的數學思想,諸多知識和數學理念都要靠函數思想來理解和闡述,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就不能只從表層的概念和基本練習復習,而是要站在初中階段函數教學的高度,挖掘教材聯系,比如可以聯系不等式、方程等進行引導和拓展,如此設置方能讓學生生發知識概念,掌握函數的精髓,為以后更深層次的探索和學習奠定基礎。
二、鼓勵動手實踐,倡導質疑發難
知識有其自身生成和發展的過程,學生只有通過體驗和探索才能掌握知識精髓,而質疑發難又是學生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中間環節。所以,課堂教學中,不能讓學生積壓問題,要鼓勵他們敢于就自己探索中發現的問題質問發難,這樣才有可能探驪得珠,獲取知識技能。鑒于學生客觀上存在認知差異,我們千萬不能搞一刀切的形式問題,要注意分層次引導認知和評價鼓勵。
比如,在復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除了讓大家回顧基本概念和定義外,筆者要求學生用紙做好三個全等等腰三角形,然后讓他們分別在三個全等圖形上作出底邊上的高、中線和頂角的平分線,然后讓他們三個疊加起來照著太陽看看,他們很神奇地觀察到“三條線重合”。然后,老師鼓勵他們發散思維,大膽說出自己的問題,有的同學就問了:可以不可以說三條線重合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呢?這時就需引領他們進行逆探索最終得出結論。實踐證明:動手實踐能激活學生的探索興趣,能發散思維讓學生迸發出創新的火花,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誘導暴露不足,提升反思免疫
學習中出現錯誤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我們一味地遮掩錯誤那只能會錯失彌補的良機,浪費教學資源。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常在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先行設計陷阱問題,讓學生把錯出在課堂上,發現不足才能有效彌補才能措升自身素質。比如,勾股定理對于學生可以說是耳熟能詳,針對許多學生從心理上的輕視,筆者就設置如下問題來引導反思:“某三角形,其中的一個邊長是4,另一個邊長是3,請問這個三角形的第三邊長是多少?”問題一出,許多同學粗心大意沿襲剛才的勾股定理脫口而出:第三邊長是5。看看,中計了吧!細心的學生會發現,這里缺少了勾股定理的關鍵性細節條件:三角形必須是直角三角形,且3和4分別是直角邊,不具備這兩個條件我們貿然用勾股定理肯定是錯誤的。這樣的問題構陷,讓學生在課堂上吃一次虧,上一次當,就會迫使他們養成注意細節、勤于思考、時時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樣引導教學讓學生從多角度來深層次理解和掌握知識,可以有效提升他們的數學運用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四、聯系現實問題,強化運用理念
俗話說:學以致用。初中數學知識和思想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密不可分,如果學得好、用得妥,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有積極的指導意義,無論是投資理財、炒股房貸,還是開店賣貨、活動促銷,都需要用數學知識來討論和計算,最終利用有限的資源,賺取最大的利益。因此,教學實踐中,我們要診好每一個數學知識點的脈絡,并及時設置契合現實生活情境的問題來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良好習慣。
比如,筆者在引導大家學習“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問題”時,就給大家設計了一個生活問題:小李開店賣衣服,一般每天能賣30件,每件盈利50元。五一活動期間為了吸引客戶,需要設計一套促銷方案。調查顯示,衣服單價每降低1元,平均銷量就會增加2件。如果該促銷方案必須保障每天盈利不能低于1200元,請問我們如何調整價格?如此設計切近生活的實例,讓學生體會到該知識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技巧,培養他們學以致用的探索精神,進一步提升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數學課堂的最高追求。
總之,九年級階段是初中數學知識的總結和升華階段,所以,我們的啟發和引導要注重能力。當然,我們不能照搬別人的理論,一定要從自己班級的實際學情出發,認真分析和研究學生實際認知和教學內容的契合點,然后有針對性地設置靈活互動的教學方案,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欲望。唯有此,方能最終實現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效率的目的,完成新課改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練建光.啟迪智慧鑰匙: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設問[J].新課程學習:下,2013(02).
[2]郭家武.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關鍵[J].考試周刊,2010(32).
(作者單位 浙江省天臺縣南屏學校)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