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就不再僅僅屬于認知、理性范疇,而是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結合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淺析開展體驗性教學的探索和體會。
關鍵詞:學習方式;體驗性學習方式;課程
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就不再僅僅屬于認知,理性范疇,而是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學習過程不僅要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要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嘴巴去說,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
初中物理課程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展所必需的物理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的情操;引導學生認識物理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影響,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初中物理課程目標指出:通過物理學習,要使學生能夠體會物理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了解物理的價值,增強對物理和學好物理的信心。在教學實踐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注重挖掘教材資源,激發興趣,設計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使所講的物理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的物理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和環境,讓學生經歷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學習物理。
一、在生活中體驗物理
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物理就在生活中。學生在生活中學物理會更加生動真切,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物理、用物理的意識。例如,在學習分子運動理論的擴散現象時,我除了讓學生做紅墨水在冷水和熱水中擴散實驗,還用小燒杯裝冷水熱水做食鹽的擴散實驗。學生比觀察墨水擴散表現得更興奮。由此可知,學生對身邊的事物更感興趣。我布置學生進行家庭實驗:觀察生活中的擴散現象,思考觀察的現象有什么問題。同時,讓學生思考擴散的快慢與什么有關?
幾天之后,有幾位同學跑來問我:“為什么炒菜時放一點鹽一會兒菜就咸了,而腌咸菜很長時間菜才能咸呢?”“固體之間也可以發生擴散嗎?”“我知道擴散的快慢和溫度有關了。”“不同的狀態的物體之間也會發生擴散嗎?”從這些可以看出,只要給學生活動和思維的時間,學生就會積極去參與和體會。
二、在愉快學習中體驗物理
愉快學習是一種體驗性學習。愉快來自成功的體驗,只有體驗性學習才能使學生成為“完整的人”去學習,真正使學生愉快學習。我們知道物理知識有些抽象難懂的,比如,電學部分的串聯、并聯電路、歐姆定律、電功率等。怎樣使學生學習這些知識不感到枯燥無味而且又能主動參與呢?這就需要教師挖掘教材資源,創設形式多樣的活動。在學習電路的連接時,我讓學生利用實驗器材將小燈泡接入電路使兩個燈泡都可以發光。學生興趣盎然地完成實驗都高興地報告:“燈亮了!”我再引導他們比較自己和他人的連接方法有什么不同。學生相互比較發現了不同的連接方法:串聯、并聯。有些同學還發現了開關的作用不一樣,有的發現并聯的燈工作不相互影響,有的發現串聯電路開關接在不同的地方控制作用是一樣的,而在并聯電路中開關控制作用與位置有關。至此,我又引導大家繼續實驗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總結出結論。學生興趣高漲,議論紛紛。我看到學生自己因順利找出答案而洋溢在臉上的喜悅之情,我自己也體驗到了愉快教學所帶來的舒暢心情。
三、在操作活動中體驗物理
要學會游泳,就得親自下水游一游。所謂體驗性學習,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通過體驗與感受,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體驗性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是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學習活動,旨在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知識和方法,增進對科學的理解,從中體驗探究的樂趣。物理教材中有一個探究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與什么因素有關。這個實驗如果教師在講臺上演示,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不那么理想。經過思考,將實驗改為學生的實驗,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仔細觀察并思考:(1)如何測量摩擦力的大小呢?(2)為什么要水平勻速拉動物體?(3)要探究摩擦力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關,為什么要保持壓力一定呢?如何研究壓力呢?(4)摩擦力與接觸面積有關嗎?
學生一直認真地去實驗、觀察和思考,課堂上思考不了的下課后還會實驗、查資料來解決。
實踐證明,在物理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體驗物理,經歷認知的全過程,才能實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認知、發現、創造、發展思維,體驗物理的真正價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 安徽省蚌埠五中)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