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教師可以通過教育教學的很多環節來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其中,通過試題的解析引導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關鍵詞:物理實驗;情感教育;科學態度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物理學科命題時,要著重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考查。近年來,中考中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考查往往通過探究題的形式出現,而且比重越來越大。筆者認為這類試題不僅能反映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掌握和運用情況,最主要的是能通過題目很好地進行情感教育。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從而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那么,利用探究題可以進行怎樣的情感教育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探究題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大膽想象,勇于創新,關心科學發展前沿,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從而初步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具有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就此筆者以教學實例來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物理探究題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日常生活中很多現象與物理息息相關,這些現象天天呈現在我們面前,大多數人已習以為常,但是很多原理可能就蘊涵在其中。如,牛頓對蘋果落地的好奇,最終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好奇于被水蒸氣沖得直跳的壺蓋,最終發明了蒸汽機等等。因此,創新活動都是從好奇心開始的。中學生思想雖不成熟,但他們好奇心強、求知欲旺,因而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鑒于此,圍繞這一點的探究題應運而生。如,實驗桌上有一只盛有水的茶杯、兩張紙,利用這些器材能做哪些物理實驗?解析:茶杯和紙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教師在講解時讓學生邊演示做邊講解,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物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有學生做了一些教材中涉及的實驗,如,覆杯實驗、流體和流速關系實驗、慣性實驗。也有學生另辟蹊徑,將紙折成青蛙放在水杯后、紙折成小船放于杯中、紙折成瓦楞狀承受杯重、將紙卷成筒狀發聲、手彈動水杯的不同部位、將茶杯壓在紙上再用力壓住茶杯后抽紙條……通過這種方式的講解,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又能培養學生對自然、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二、物理探究題能引導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完善實驗過程
物理學從本質上說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規律的發現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必須以嚴格的物理實驗為基礎,并接受實驗的檢驗。在教學實際中,很多教師在實驗過程中未達預期目的時,往往以實驗有誤差或儀器有問題而搪塞過去,甚至于以實驗條件有限為由,以講實驗代替做實驗,編寫實驗數據,這些都是非常不可取的。筆者在平時的物理教學中,經常要求學生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如實地記錄實驗中觀察到的各種現象。很多物理探究題中,也非常注重引導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不僅能增強學生的科學素質,也是培養創造型人才的需要。實驗中數據應以實驗測量為準,尊重實驗結果,絕不能文過飾非,當實驗結果與某一規律相違背時,應回顧和分析實驗過程,檢查和分析實驗過程中的一切可能因素,盡力排除不利因素,從而發現實驗中的問題,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改進實驗的方法,進一步完善實驗過程,來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養成科學的研究態度。
三、物理探究題能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勇于創新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想象力是創新思維的重要實現形式,想象力越豐富,就越能把有限的知識和經驗充分調動起來,就越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很多時候,想象是一種預言,創新是一個目標。好多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東西,就是前人想象中夢寐以求的東西。很多探究題就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勇于創新。
四、物理探究題引導學生關心科學發展前沿
物理學是與自然現象、科學技術、社會生產及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探究題通過展示現代科學技術新成果、新技術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應用,使學生意識到現代生活離不開現代科學技術。同時,通過引導學生接觸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如,環境保護、能源危機、噪聲污染等,使學生意識到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全面提高學生的社會意識和決策能力。
總之,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需要教師把握好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不放過任何一個教育時機,使學生獲得終身的學習興趣及良好的科學態度,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彩香實驗中學校)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