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學生作文水平低,錯字連篇,不懂語法,甚至有的學生連基本的遣詞造句都做不到,更談不上有什么真情實感了。因此,希望能找到一些方法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關鍵詞:初中學生;作文水平;抓基礎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計劃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抓基礎
語文基礎不扎實,是寫不出好作文來的。試想,整篇作文錯字連篇,語法不通,怎么算得上是好文章呢?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非常強調基礎,字詞反復過關,容易錯的字詞再多次聽寫,多次強調。可是,有的學生屢教不改,怎么都改不過來,看來真是積重難返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還是想了一些辦法。比如說,網上有個小游戲,叫作“瘋狂猜成語”,我就在課外活動時跟學生玩這個游戲,學生興致很高;還有我們小時候玩過的一個游戲:將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做成小紙條,讓學生抓鬮,然后根據所給的條件自己編成一個小故事。最近,電視上開始宣傳重視漢語,還出現了兩個電視節目,一個是《漢字聽寫大賽》,一個是《漢字英雄》,我看了幾期,覺得這樣的形式很好,是可以引進課堂的。這樣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在游戲中進步。但有些學生小學沒有打好基礎,所以要繼續學習,繼續努力。
二、重積累
這是寫好一篇作文最基本的條件。如果沒有一定的積累,是不可能寫出好文章來的。那么,怎樣積累呢?我認為積累材料是一項非常復雜、非常煩瑣的事情,如果沒有高度的自覺性,是做不好的。教師要讓學生主動地融入生活中去,到書刊中去尋找寫作素材。積蓄寫作養料,捕捉寫作情思,養成有意識地去積累材料的好習慣,而不要臨陣磨槍,一個作文題下來,才被動地去尋找材料,翻遍所有的作文書、上網查找相關內容,卻不知道有多少珍貴的材料已經從身旁悄悄地溜走了。如果長期這樣被動地接受,是不可能積累起豐富的材料的,而且即使得到了一些,也不過是些零亂、膚淺、籠統、模糊的材料。所以,教師在平時的生活中,就應以積極的態度,充分發揮感知覺功能,細致地觀察生活,用心地品味生活,深刻地思索生活,那么我們獲得的材料就會豐富得多、深刻得多。
有時,我們看到一篇作文題目,會突然想起,我前兩天正好在某本書上看到過有關的內容,不是正可以用上嗎?這樣似乎是無意中得來的素材,反倒對寫作起了巨大作用。但這種現象并不能證明習作者無需保持高度自覺的態度,因為只有那些保持高度自覺的人,才能化無意積累為有意積累,才能認識到這些稍縱即逝的材料的意義,這種看上去“得來全不費功夫”的結果,實則是建立在“踏破鐵鞋”的基礎上的。誠如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所說:“在觀察的領域中,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
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是沒有這種自覺性的,那么,作為教師,就必須采取一些措施來督促他們去積累。
首先,我要求學生每天摘抄一兩句話,然后背誦下來。當然,如果碰到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你可以把它抄下來,但并不一定要全背下來。有些基礎好的學生,基本上每天都是一段,還能全背下來。其次,我在家長會上對家長作要求,督促孩子每天在家要有半個小時的閱讀時間。當然,這可以靈活掌握,如果作業實在太多,那么臨睡前在床上看十分鐘也可以,但一定要堅持。但是這一點,我感覺實施得不太好,因為有些家長的確是不負責任,對孩子放任自流。所以,下學期,我打算在班上開展“同讀一本書”的活動,促使學生積累材料。最后,每天安排一個學生講故事,可以是美文,可以是勵志故事,也可以是自己寫的文章,講完故事后,問問大家,聽了這篇文章有什么收獲?使聽的學生也能記憶深刻,并能互通有無。
三、講技巧
很多學生連基本的作文要求都不能達到。這就必須給他們精講、細講,小到標點符號、卷面要求,我都要分別用一節課來講。容易出錯的常用字,反復講解、辨析。然后再從格式、結構、內容、思想等各方面進行分別講解。當然,這不可能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任務,需要循序漸進。如果一節課能完成一個目標,很不錯了。
四、勤練筆
平時,要多給學生一些練筆的機會。碰到課文中好的語段,就讓他們即興仿寫;有優美的語段,也要求他們背下來。每周一篇周記,先提要求,只提一兩點就可以,能達到這一兩點簡單的要求就算過關。兩周一篇作文,要達到當期的作文目標。例如,我這周作文課上講的是人物外貌描寫,那么學生這篇作文中就一定要有多處外貌描寫,有詳有略,通過外貌描寫來突出人物性格。
希望通過這些方法,能夠使學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當然要讓初中學生達到作文的基本要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還需要我們不斷努力,這樣學生才會取得新的更好的成績。
(作者單位 湖北省江漢油田油建學校)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