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各類媒體充斥著人們的生活,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 手機的功能從傳統的通話和短信擴展到了無線上網、視頻拍攝、音樂播放等各個方面,手機已經不僅是一種單純的通訊工具, 更成為了人們獲得信息的重要媒介。[1]
大學生由于其較高的文化素質、對新事物較快的接受能力和對信息的獲取要求相對高,對智能手機的使用率明顯高于其他人群,而且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因此,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智能手機的使用現狀的研究,不僅能反映當代大學生手機消費情況,而且能反映我國智能手機的發展進程和趨勢。
本文試以延邊大學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在校大學生智能手機使用現狀和話費使用現狀進行深入調查,以此反應中國當代大學生消費觀、智能手機的主流發展趨勢,為在校大學生手機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國內手機行業發展提供有效信息。
一、延邊大學在校學生智能手機消費現狀
正在使用智能手機的大學生比率高達70.21%,當代大學生智能手機使用率如此之高具有其深刻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社會階層、家庭及周圍人等因素。文化對消費者行為有著深遠的影響。它是從社會中習得的一系列行為模式, 指導消費者的信念、價值觀和習慣。[2]
總的來看,大學生手機消費價格集中在500—2000元,這一比率達到了68.09%,大多數大學生使用的手機都屬于中檔手機。大學生整體上來看比較注重手機消費,但理性消費占主流。大學生,特別是進入高年級以后,由于知識積累更加豐富,所以對問題的認識愈深愈邃而且較全面,那種從眾、模仿的心理更多的被自我、敢為的心理所代替。使用價格超過2000元手機的大學生比例高達23.41%,這意味著仍有在校大學生在手機購買上仍然存在超前消費現象。大學生選擇智能手機受購買時間影響較大,基本不受手機價格影響。
在手機類型和價位的選擇直接受家庭所在地的影響。調查數據顯示,生活在城市的大學生智能手機使用率為77.78%,從小生活在農村的大學生智能手機使用率僅為54.55%。從消費特征來看,城鎮學生更追求時尚、超前的消費,而農村學生在消費上顯得更加謹慎和理智。[3]
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是今年和去年購買手機的大學生高達72.34%,是兩年以前購買的手機的大學生僅為12.77%,五年以前購買手機的為0。調查數據足以顯現,大學生手機的更換頻率非常高,對流行的敏感程度較高,大多數大學生緊跟住時尚的腳步。同時也體現了當代大學生過分注重時尚、潮流,從而忽視了實用功能和勤儉節約。
針對大學生手機品牌的選擇,我們發現當代大學生手機品牌選擇呈現多樣化趨勢,國產品牌和外國品牌使用率十分接近。近些年來我國手機產業的穩步提升,國產手機在性能和質量上穩步提高,而且在價格上比國外品牌手機存在優勢,因此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國消費者逐漸改變以往崇尚外國品牌的態度,更多的使用國產手機。
二、延邊大學在校學生手機費用的使用現狀
話費金額直接受手機類型影響。調查發現,使用智能手機的大學生月話費在50元以上的達到了64.71%;而使用非智能手機的大學生月話費在50元以上的僅為38.46%。使用智能手機的大學生話費使用一般高于使用非智能手機的大學生的原因在于:智能手機具有傳統手機沒有或不完善的上網功能與程序,互聯網應用軟件較多,所帶來的流量費用的增加。
三、延邊大學在校大學生手機功能的使用現狀
在手機的通話和短信兩大基本功能使用上,調查對象中74.47%經常使用通話功能,25.53%經常使用短信功能。打電話是其手機最實用、最基本的功能,通話具有時效性、準確性、情感性等短信無法具備或無法達到的效能,所以使用頻率更高。
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手機逐漸呈現多媒體合一傾向,功能越發的呈現多樣性、實用性、即時性、娛樂性等特征。手機功能多媒體化的趨勢愈加明顯。[4]大學生由于其自身特點,比其他群體使用更多的手機功能,特別是那些連接互聯網的各種軟件、聊天工具。
四、結論
當代大學生在手機的使用上逐漸智能化、高端化、時尚化,隨之而來的是話費的不斷增長,這也可以說是智能手機各項功能的使用所伴生的。大學生智能手機使用上的特點,是與其他群體完全不同的,對研究大學生消費行為、校園文化、身份認同、心理特征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譚亮.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探討[D].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2008(10).
[2]金貞花.中國手機市場現狀及消費者購買行為分析[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
[3]李碧君.在校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變化趨勢分析[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2(4).
[4]鄭如霞.大學生手機消費行為和購買決策因素分析[J].西安郵電大學學報.2007(02).
(作者簡介:楊 爽(1989.2-),女,漢,吉林人,碩士在讀,延邊大學,民族學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