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財政的作用和定位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也對財政的行事規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議精神明確指出,要建立現代化財政制度。那么何謂現代化的財政制度,我們又應當從哪些角度建立現代化的財政制度,更新我們的“傳統財政”?本屆三中全會,在財稅方面提出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以及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專家指出,總體要解決的是三個實際問題,也是由來已久的三個問題:法治、分配和科學,那么這三點的突破口又在何方?
法治:長期缺位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日前于某座談會上表示,本屆三中全會提出了財政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支柱,財政改革,除了推動了經濟體制改革,實際上也推動了行政體制改革的步伐。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法治都是其中的重點。
“比如我們從微觀角度來說一個問題,房產稅的問題。”白景明表示,現在房產稅的推進有兩種聲音:其一在于先改革后立法,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處理房產稅立法中遇到的諸多問題。第二表示要先立法方能改革,否則改革將受到干擾。
廣東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黎旭東表示,所謂的現代財政制度,實際上說的是一個體系,是一個包含了完整的財政法律體系和行政體制安排的體系。那么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財政作為一個綜合性部門,它在很多方向上的法律是不到位的,甚至是缺失的。
“我們有一部預算法,這是財政最大的一部法律。但其他很多方面都是一些條例,比如政府采購,國庫資金等一些關系到政府資金流向的問題都沒有嚴格的法律依據。而且最迫切的是我們的政府資金如何分配,財力如何切割,這都需要立法約束。而且預算法的剛性也不足。”黎旭東說,表面上看來,這是一個財政法律缺位的問題,而如此長的時間里都沒有完善的法律出臺,實際上也是整個財政體制制約著法律體系無法建立。
白景明表示,即使是從一些細節的角度,也需要中央出臺一些法律性、綱領性的文件去規范地方的做法。“比如現在新提出的中期預算,這在預算法中是沒有體現的,它與年度預算要進行銜接,那么從技術手段上,如何處理收入預期?”一些專家也表示,很多好的財政制度和想法,都是從口頭到口頭,而要推動一件事,是需要落到“筆頭”,也就是用制度,用法律來約束規范的。
分配:四面不均
專家表示,現有的中央財政、地方財政之間的問題,或者說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最大問題,是各種生產要素和權力的分配不均問題。
第一種分配不均,是各級政府、各級財政之間的財力分配不均。江蘇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豫平表示,現在我國已經形成了一種倒金字塔形的財政格局,即中央擁有最大財力,往下省市縣鄉逐次遞減,而且這個遞減趨勢非常明顯。
他表示,不僅僅是江蘇,許多地區的鄉鎮自留財力甚至都不到10%,一些看起來很富裕的鄉鎮,看起來是自留財力幾個億,其實它收入的絕大部分都上交給上級財政了。一些人說基層財政哭爹喊娘,不是說基層財政不能賺錢,而是留給他們的財力實在太少。所以我們說簡政放權,方向是正確的,但不能只下放審批權,財權也要同時下放。
第二種分配不均,是上下級政府之間的事權分配不均。浙江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余麗生表示,在財稅改革和制度改革的過程中,財權與事權應當同時上升下降。比如一些跨區域的項目,就應當將財權和事權上升到中央財政層面。“比如環保項目當中的一些跨區域林業項目啊,一些流域性的生態保護項目,這些項目很容易上游和下游扯皮,而且不容易調和。這種項目就應當由中央財政出面處理。”
他表示,除了環保層面,還有一些通常認為的盲點項目,比如教育。“一些不發達地區來到教育發達地區上學,使用這些地區的義務教育資源,實際上這些都是要當地財政買單的。比如北京、湖北的一些地區等等,這些地方的財政教育負擔已經遠遠超過它應有的負擔程度,教育資源越發達的地區,這種壓力就越大。”因此他表示,教育也應由中央財政負責。還有本身就是“全國一盤棋”的社保項目,考慮到地區差等問題,他也推薦由中央財政統一研究。
第三種分配不均,是法定支出造成的部門項目間分配不均。江西省財政決策調研室主任陳向明表示,要想建立現代化的財政制度和財政體制,必須脫離“數字游戲”。
“我們有時候說,人頭不如豬頭,為什么?因為現在太多所謂的法定支出,造成了一口豬可能獲得的補貼比農民一個人獲得的補貼還多。那么這就是一個很不正常的支出方式。”他表示,法定支出很多時候在固化我們的財政支出模式,而這是一種反現代化的財政思路。
黑龍江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秦鳳翔表示,財政支出應當以一個整體的形式出現,而法定支出從一定意義上肢解了財政資金。“比如教育投入要達到GDP的4%,那我們首先得知道,財政收入占GDP比重是多少。如果說是占10%,那么這一下就法定出去了40%。再去掉很多剛性支出,財政手里就剩不下錢去做事了。我們說現代化的財政制度,這種切塊法恰恰是最不現代化的。”
第四種分配不均,是稅制改革中出現的收支分配不均問題。秦鳳翔表示,雖然我們一直在說土地財政在衰退,但很少有地方找到了代替土地財政的財政收入模式。而地方財政自留財力的減少,又讓一些地區無法擺脫依靠轉移支付活著的現狀。余麗生表示,我們可以通過消費稅改革的方式,擴大消費稅征收范圍,將間接稅轉化為直接稅等方式讓稅制更加科學,“但在房產稅開征還很漫長,有些地方又缺少稅源的情況下,有些基層財政活著的確很難。”
科學:現代化基礎
本刊2013年11月封面報道《河北國庫電子化沖關》中,詳細報道了河北省財政廳國庫電子化進程。而早在兩年前,河北省國庫電子化系統就已經開始籌備策劃。但我們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地方財政還在“電子化”“無紙辦公”等概念上邁步時,公司理財行為早已形成了有序、科學、完備的現代化財務制度。
“所以我們這些財政人要向公司的這些理財方式學習。”黎旭東表示,雖然實際情況比公司理財模式要相對復雜和多變,但這不能成為現代化財政固步自封的理由。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蔣洪表示,其實預算網絡化,就是變相的一種預算透明,而由于現在的政府機構龐雜等原因,網絡辦公的效率,要比傳統人力辦公提升5倍以上。
余麗生表示,建立財政的內部平臺,甚至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政務電子化平臺,已經是大勢所趨。但這種現代化模式,需要由頂層設計層面來推動,也就又回到了文初所說的“法治財政”問題。因此他也表示,財政問題從來不會是一個割裂的、可以單獨分析的問題,建立現代化財政制度,實際上也是建立現代化的行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