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欣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面對這個宏大的命題,與中央大刀闊斧的改革姿態相比,地方財政部門的態度相對審慎。某省財政廳長向記者表示,全會結束后,他們已經抓緊時間學習了會議精神,同時,他并不諱言,地方財政部門對于中央所提出的改革稅制,目前普遍持觀望態度——他們在等待中央出臺相關的實施細則。
改革稅制,言簡意賅的表述發人深思,改革的步伐究竟會邁向何方?
此消彼長的稅種
日前,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長高培勇在某經濟論壇上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涉及到財稅體制改革基本原則的內容包括完善立法、明確事權、穩定稅負、改革稅制、透明預算、提高效率。這24個字的原則中涉及稅制的關鍵字起碼有8個,是穩定稅負、改革稅制。他認為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觀察點,不管是做整體的稅制改革還是做地方稅體系的構建,一定要在穩定稅負的前提下展開,穩定稅負和改革稅制是相互聯系的。
在穩定稅負的條件下再考慮如何改革稅制的問題,而改革稅制又涉及到地方稅體系的建設。這次《決定》中有幾個關鍵詞,一是增加直接稅比重,不管是整體稅收制度改革,還是地方稅務體系的構建都要在增加直接稅比重的路徑上去推進。但與此同時,它上面的約束條件是穩定稅負,在稅收負擔總體不變的前提條件下,要增加直接稅的比重,顯然也得有它的通道,這個通道就是降低間接稅的比重。一增一減,增減同步,才是這次稅制改革,也包括地方稅改革的一個基本路徑。
如何減少間接稅?《決定》提出,推進增值稅改革,適當簡化稅率。高培勇認為,簡化稅率本身就是一種減稅的動作,增值稅的改革也是一項減稅的動作?!氨热缯f今年8月份,‘營改增推廣到全國時,有預測說年內可實現減稅1200億,這僅僅是從8月1日到12月31日這個期間,如果拓展到全年,減稅的規模很可能達到2000億到3000億元,這是‘營改增的第一步減稅曲。第二步,當‘營改增推廣到全國所有行業的時候還會有進一步的減稅,測算減稅規模應該在4000億到5000億元之間。第三步,當‘營改增全面完成之后,接下來就是增值稅稅率的減并,現在的增值稅稅率有四檔:17%、13%、11%和6%,這構成了世界上最復雜的增值稅稅率,這不是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方向必然是將這四檔稅率加以適當減并。以往的嘗試告訴我們,稅率減并肯定不是由低向高靠攏,而是由高向低運動。由此測算,如果增值稅的標準稅率在此基礎上再削減1到2個百分點,大概也得有2000億到3000億元的減稅規模。通過‘營改增以及增值稅自身稅率減并,可以實現7000億到8000億的間接稅減稅安排的話,那么增加直接稅便有了相應的空間,這個空間就是房產稅開征的空間,就是個人所得稅實現由分類所得稅制向綜合所得稅制轉移的空間,這其中就包含著為地方稅體系建設尋找主體稅種工作的進程?!备吲嘤抡f。
消費稅留給地方
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在評價這次財稅領域的改革時說:“我的看法是,本次改革在影響力上可以說不亞于1994年的財稅改革,甚至在某些方面比那次改革還要深刻。其中,絕對沒有爭議、一定要繼續做的就是營業稅改增值稅?!?/p>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在完善稅收制度方面涉及多項稅種改革,目前無論是財稅部門還是專家學者紛紛表示,最能夠讓他們確定的一項改革是“營改增”的進一步深化。雖然,他們對于在“十二五”期間就要完成的進度預估并沒有那么樂觀,但是這項改革的方向確定無疑。
問題隨之而來,營業稅是地方政府的主體稅種?!啊疇I改增可以說是在流轉環節進行的全面減稅措施。那么它減稅減去一部分,假設減20%,事實上,上海和深圳都減到35%-40%,全國平均要減20%,差不多相當于減掉3000多億。增值稅是按照中央和地方75:25的分配制度進行分成,但這是不可能持久的,因為企業會發生重組、合并、分設,合并分設以后稅按什么比例分成?沒法計算。所以或遲或早一定會在分稅的問題上并軌,而這個并軌又不可能并到都歸地方。如果按照75:25分配,地方政府又會減少9000多億。這9000多億不是減稅,是交給中央政府了。這樣會產生什么問題?地方政府的財力大大萎縮。而我們現在的統計數字是地方中央收入約各占50%,但是地方承擔的支出占85%,中央承擔的支出15%。也就是說,地方政府每花0.85元要依賴中央財政0.35元的轉移支付。這個依賴度太高,所以中央準備上收一部分支出責任。
但是,與此同時,如果地方收入沒有別的措施的話,它們就會降到整個收入的20%。這樣每個省級以下地方政府總體上對中央財政的依賴程度就會過高。因此,現在的一個共識就一定要給地方的稅收體系找到一個主體稅種。所謂主體稅種就是收入至少要一萬多億,并且隨著經濟增長它還可以繼續增長的一個稅種。
對于用什么稅種來擔當這個主體稅種目前有幾種不同說法。其中一個方案是把現在在生產環節征收的消費稅調整到零售環節征收,同時把零售環節征收的車購稅一并合在一起交給地方,作為地方的主體稅種。靜態算帳大概有一萬多億。也就是說,這個改革能夠基本上對沖地方收入的減少。
這個改革對企業仍然有很大影響,所有生產消費稅商品的企業它的出廠價就會大幅度的降低,因為營業稅原來消費稅含的要剔除,那么零售環節稅收的稅率就會大幅度的提高。咱們先假設它不變的話,這個對于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會有一些減弱,對于地方政府鼓勵本地區居民增加收入、擴大消費就會有一定的刺激。所以,它還有其他方面改革的一些紅利會釋放出來,我覺得這個改革大概是確定不移的,只是一個時間推進的問題,可能需要五到七年的時間?!痹S善達說。
某地方稅務局工作人員說,在看到《決定》提到調整消費稅以及提出完善國稅、地稅征管體制的內容后,他們此前懸在心中的“不確定性”才終于煙消云散。從“營改增”推行之時起,關于國地稅合并的傳聞就甚囂塵上,“國稅40萬人,地稅40萬人,還有20萬協稅大多數也在地稅里頭,所以我們現在是龐大的地稅,這跟國外都不一樣,現在把占中國稅收30%多的大稅營業稅拿到國稅之后,國稅越來越忙,地稅越來越閑,讓我們地稅局干嘛去?這是一直以來盤旋在我們心里的疑問?,F在,我們心里踏實了。”
稅收法定主義
《決定》中涉及多項稅種改革,一位長期從事稅制研究的學者直言,“文件提出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中央這么大一個文件中,不能完全不涉及到個稅改革,但是這項改革確實又很難操作,綜合與分類相結合,配套跟不上。文件里還說到加快資源稅改革,其實在2011年時,天然氣和石油已經在全國推開了,資源稅改革方案早就有,無非就等一個時機。文件這部分最后提到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現在各種排污費有的是,簡單的改成稅沒有意義,這里有沒有一個率的調整,負擔的調整,但是抬高收費比例,又面臨了企業負擔的問題,現在企業的成本已經很高了,最終又是一個面臨著是要環境還是要GDP的問題?!?/p>
不過,這位學者認為,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是這次會議的新意,體現了稅收法定主義。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與以往在上海、重慶推行的房產稅試點不同,《決定》中的措辭是“房地產稅”,已經有稅務領域專業人士提醒,雖然僅是一字之差,卻代表著兩個稅種。對此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我個人的理解是,房地產稅是廣義的跟房地產有關的,不是單一的一個稅種,是有關的稅系。過去提的房產稅是這個房地產稅系其中的一個具體的稅種,未來的改革方向應該還是一致的?!蓖瑫r,業內亦有擔憂,進入人大立法程序的房地產稅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預算法》修訂案,從此在討論中遙遙無期,對此,賈康說:“立法應該理解為,它包括著從現在的紅頭文件上升為暫行條例的這種形式,不一定非得就是法,我們現在18種稅里只有3個法,不可能一下變成18個法,所以允許這種逐步升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