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梓
【摘 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如何化解這些危機,關鍵是建立公共財政應對突發危機機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體系,建立長效財政危機管理機制和財力保障機制、健全和完善公共衛生財政補償機制等措施。
【關鍵詞】突發事件;公共財政
縱觀當今社會發展,人類毫無預感或未能準確預測突發事件的發生,尤其近些年變得更加頻繁,從國外的印度洋海嘯、卡特里娜颶風到國內的南方大雪災、旱澇等,如何應對和解決突發事件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所面對的難題,學術界也給予了相當高的關注。公共財政視為預防和解決社會突發事件風險的最后一道防線,尤其顯得十分重要,所以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共財產應對突發機制,是我們亟亟研究的課題。
一、構建我國突發事件公共財政的意義
公共財政是以國家為主體并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政府分配行為,具有社會職責的經濟防范和歷史使命的歷史范疇。合理配置市場資源是防范和化解公共風險的最后一道防線。政府部門的應急處置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政府的應急處置能力體現在部門預案、現場應急指揮和處理能力、人事管理等方面;在眾多部門中,擔任財力支持和后勤保障的財政部門也處于相對重要的位置。
在公共財政體制中,應對突發事件的項口增加和資金投入的加大,是公共財政能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發揮積極重要性作用的原因,原因有二,第一,突發事件是一種社會公共服務。
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和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部門應建立健全高效的社會突發事件的應對管理機制和與之相應的處理能力。第二,政府部門利用自身的職能,能在突發事件發生后的極短時間內調動到很大的資金,并且高效的投入到突發事件處理中,這是其他私人、社會團體做不到的。第三,我國現在正處于經濟的轉型時期,經濟轉型必然會觸及到社會各方面,這就可能會形成諸多影響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另外,外在的旱澇、臺風自然災害也頻頻發生,這就對我國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構建我國突發事件公共財政的主要途徑
(一)重構財政支出結構,重視突發事件公共財政
我國公共財政不斷在完善,雖已有雛形,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如財政支出的“越位”和“缺位”并存,預算管理不科學、分配秩序不規范等。所以,應推進公共財政管理改革,規范資金供給,合理高效分配。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決定了我國公共財政的管理職能也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也決定了獨有的財政支出的范圍。所以,我國要構建合理規范的的公共財政支出范圍框架,應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彌補市場失靈缺陷,優化社會資源配置,讓政府在“失靈”領域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對社會資源分配和調節;第二,維護和鞏固我國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堅持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夯實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這就使得我國財政支出方面為社會主義國有經濟發展如國企投資、政策扶植等多方面給予有力的支持。第三,逐步完善市場經濟建設,政府部門在公共財政支出方面制定出更加規范和有效的法規,為市場經濟有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市場經濟下,構建科學合理的財政支出管理體制能夠提高財政資源的優化合理配置。一要改革財政部門的核算體系,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支付的財政資金支出管理模式,就要改變現行的財政資金支出層層撥付的繁瑣程序,由國庫直接支付給收款人;二要科學優化預算管理,國家財政部門要根據公共物品的需求額定標準來確定供給規模及數量,細化資金預算,節約財政開支。三要積極推進政府采購制度,對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都應以社會公開招標方式向社會購買,做到公正、透明,由政府直接支付資金。
(二)建立并完善我國突發事件財政保障機制
抵御公共風險是財政部門公共管理的重要職能之一,政府應承擔起對公共風險的預防和對應的責任。
常見的應對公共風險的緊急手段是預備費,它針對的是需求資金不大的突發性公共風險。然而,當突發事件的危害影響力遠遠超過了預備費的能力時,就應啟動其他應急手段,這樣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同時也會增加操作成本。所以,強化和完善預備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預算法按照本級政府預算支出的1%-3%設置,這種方法不夠科學合理,應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對突發事件的公共風險作出深入分析和正確評估,才能確定預備費的數額來應對公共風險;第二,預備費應實行基金是管理模式,可以進行跨年度調節,若當年有余額,應歸入預備費基金,不得它用,使之成為財政的“穩定器”。第三,增加預備費資金的來源,如建立應對突發事件的風險基金或者是國債償還基金,這些基金可以穩定的連續使用,同時借鑒國外的應對突發事件的經驗為己所用。
(三)建立我國突發事件財政補償機制
完善政府部門對公共突發事件的有效補償體制,應在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上,政府部門承擔起社會公共衛生事業責任,建立健全的衛生服務體系,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使財政資金得到合理的配置,當遇到公共衛生類的突發事件時,優化財政資金的使用,促進公共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
政府應加大在公共衛生事業方面的資金投入,并逐步提高財政資金有效使用率。2003年的“非典”和2003年的禽流感,是對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一次嚴峻的挑戰,從這次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對公共衛生突發性事件的波及范圍之廣和危害程度之重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在這場戰役中也暴露了我國的現行醫療體制在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存在的不足,所以應加大在在公共衛生服務方面的自己投入,完善衛生醫療制度,加強部門監督職能提高資金管理水平,降低衛生服務成本。
三、結論
突發事件的公共財政的研究是世界性的研究課題,本文在突發事件公共財政的意義基礎上,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的特色發展道路,構建我國在應對突發事件公共財政的主要途徑,財政部門應重構財政支出結構,重視突發事件公共財政,建立并完善我國突發事件的財政保障機制和財政補償機制,提高國家應對面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的能力建設,從而有力的保障國家的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參考文獻:
[1]陳小麗.政府危機管理,誰來為你“加油”[ J].人民論壇,200s, ( 12).
[2]張俊.試論政府公共財政應急反應機制【J].河南社會科學,Zoos, } s}.
[3]唐朱昌.新編公共財政學:理論與實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