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躍寧
【摘 要】從物流業的健康發展、調整和振興規劃看,我國現有的物流法律規范,還不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所要求建立統一開放的物流市場體系,需進一步完善和構建。
【關鍵詞】物流;法律規范;構建
物流業作為重要的服務產業,實施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不僅是促進物流業自身平穩較快發展和產業調整升級的需要,也是服務和支撐其他產業的調整與發展、擴大消費和吸收就業的需要,對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物流業的快速調整與發展,物流法律規范的不完善已嚴重制約著我國物流業的健康發展。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構建一個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規體系,規范物流業發展中的無序現象,已成為我國物流產業調整發展的迫切問題。
一、我國物流法律規范的現狀
我國現行的物流法律規范散見于法律、法規、規章、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及各種技術規范,涉及貿易、運輸、倉儲、流通加工、包裝、配送、搬運、信息管理等方面。從法律效力角度來看,主要有:一是法律。即由最高國家立法機關頒布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如合同法、公司法、鐵路法、海商法等。這類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最高,是物流領域的基本法。二是行政法規。即有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頒布實施的規范性文件。有公路、水路、鐵路、航空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海港管理暫行條例、公路管理條例、航道管理條例等。該類規范性文件數量眾多,在我國的物流法律規范中占重要的地位。三是由中央各部委頒布的部頒規章。包括有關于商品包裝的暫行規定、商業運輸管理辦法、鐵路貨物運輸規程、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關于加強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運輸企業發展綜合物流服務的若干意見等等。該類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次于法律、行政法規,主要有與物流有關的管理部門頒布實施,帶有強烈的部門特色。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國際條約、國際慣例以及地方性法規以及物流技術規范和標準等形式。這些法律規范對我國物流業的高速、有序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在物流領域的基本方面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也還存在不少問題。
二、我國物流法律規范存在的問題
從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看,我國現有的物流法律規范,還不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所要求建立統一開放的物流市場體系。物流法制建設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是:
(一)物流法律規范系統性差
目前,我國物流法律規范主要散見于貿易、運輸、倉儲、流通加工等環節中。而這些法律法規又由不同的政府行政部門根據各自的行業特殊情況和部門利益制定,形成多頭而分散的局面,缺乏物流行業系統而專門的法律規定,各法規之間缺乏統一性,甚至出現相互沖突的現象等,不利于建立一個統一和開放的大物流系統,也不利于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物流法律規范層次較低,效力差
在某些具體領域,法規多有各部委、地方制訂,甚至是內部規定等,這些法規和規章層次低,效力差,規范性不強,其中不少內容和國際慣例相博,不利于調整各物流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缺乏對物流主體行為的制約作用。這種狀況不能適應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趨勢和特點。
(三)物流法律規范滯后
從我國現存的物流法律規范來看,大部分物流法律制度是在過去計劃經濟體制或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過度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制定并被沿用下來的,已難以適應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更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下物流業的發展。尤其是我國已經加入WTO,從物流業調整振興和經濟全球化要求等,須對與WTO不相適應的法律規范做相應的調整。
三、加強與完善我國物流法律規范的建議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指出,實現傳統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的轉變,不僅是物流業自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需要,也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迫切需要,是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客觀要求,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必要保證。為適應規劃提出的“市場配置資源,政府營造環境、加強規劃指導,注重協調聯動、打破分割封鎖,整合現有資源、建立技術標準,推進一體化運作”等原則要求,針對我國物流法律規范存在的問題,應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完善:
(一)制訂統一的物流產業發展規劃,建立統一開放的物流市場體系
物流業涵蓋貿易、運輸、倉儲、流通加工、包裝、配送、搬運、信息管理等多方面,與此相適應,物流法律法規應界定為由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與物流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法律法規文件組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要制訂統一的物流法律規范,理順不同單行法規的層次結構與邏輯脈絡,確立現代市場經濟下物流運行應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則。從而避免跨部門的物流法律法規體系內部出現重復和矛盾,建立統一開放的大物流市場體系。
(二)建立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物流法律規范體系
從物流業調整振興發展要求出發,適應我國加入WTO的需要,對現有物流法律規范進行清理,修訂內容過時影響物流產業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物流法律法規體系,保證我國物流業在不斷完善的法律環境中健康發展。
(三)建立與完善適應物流國際化發展的技術標準法律規范體系
物流國際化發展要求必須制定相應的統一標準。目前,我國物流業的標準化程度較低,在部分流通領域,如包裝、運輸、裝卸等環節中,不統一或沒有相應的行業規范和技術標準,導致物流成本上升,嚴重影響了物流業快速發展。因此,必須盡快制定與完善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國家標準,實現物流活動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提高物流業效率,適應物流業國際化發展的要求。
(四)加強和完善地方物流立法
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物流業發展的規模和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在建立完善全國性的物流法律法規體系的同時,各地區也應結合地區基礎和條件,制定出某些符合本地區物流業發展的物流法律規范。既為逐步建立全國性的物流法律規范提供依據和經驗,也有利于各地區的物流企業根據地區特點加快發展。
(五)完善物流行業協會的組織協調作用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履行行業服務、自律、協調的職能,發揮在物流規劃制訂、政策建議、規范市場行為、統計與信息、技術合作、人才培訓、咨詢服務等方面的中介作用,成為政府與企業聯系的橋梁和紐帶。逐步建立全國及地方的物流行業協會組織,將以往政府過多的管理職能逐步過渡,交給行業協會行使。加強物流業發展中的行業協調和行業自律,并從法律法規上加以支持,對物流行業協會組織的功能、作用、職權及與政府相關部門的聯絡和溝通做出必要法律規定,使對物流的管理逐步與國際慣例對接,發揮民間組織所固有的協調功能和專業知識。
總之,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與調整振興依賴于統一、開放、公平和高效率的法律制度環境,加強和完善我國物流法律規范,對促進我國物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高泉. 加強與完善我國物流法制的思路.中國儲運.2006.3.
[2]于定勇.試論我國物流法律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企業經濟.2004.3
[3]孫秋高 劉亞梅.《物流法規》.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