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有著迫切而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于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高政府公信力、提升國家的信譽和形象。然而,我國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面臨著企業零庫存生產、無證生產網上銷售、技術支撐體系不完善等現實難題。因此,加強我國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應嚴格產品召回制度、提高違規企業再次進入市場門檻以提高企業違規生產成本,嚴格網上銷售監管,整合資源建設高水平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支撐體系,營造維護產品質量安全的社會氛圍。
[關鍵詞]產品質量;監管;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C9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12 — 0026 — 02
近年來,我國質量安全事件頻繁發生,呈現出種類多、影響大、連發性強、損失重、處置難度大等特點〔1〕,對公共安全、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及財產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的影響,尋求適合我國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有效路徑迫在眉睫。
一、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現實意義
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有利于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高政府公信力、提升國家信譽和形象。
(一)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加強質量安全工作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迫切需要。質量安全涉及大眾、關系民生,與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息息相關,與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緊密相連。多年來,我國的質量水平日益提高,基本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但同時涉及質量問題的道德失準、行為失范現象屢屢出現,產品質量不高、假冒偽劣屢禁不止,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危害,社會反響影響強烈。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大力提高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只有關注質量、狠抓質量,確保人民群眾吃得放心、用得放心、住得安心,才能切實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二)提高政府公信力
質量是經濟發展的主題,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是當前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維護質量安全是科學發展的主要內容,是構建社會和諧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是促進節約資源、減少浪費的重要途徑。政府在整個宏觀質量管理中發揮著主導性的作用,不僅決定著市場規則的制定,并進而影響市場主體的質量行為,而且制約著社會質量監管組織功能的發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分工日益深化,產品內在的質量狀況愈以復雜,客觀上要求強化產品質量的安全監管;而人民群眾由于收入水平和安全意識的提高,更加關注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所以,提高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提升國家信譽和形象
我國已經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的邁進,成為世界加工場。然而,中國制造不僅僅給我們帶來的是美譽,一些企業逃避監管,質量水平低下,導致某些國家或地區把“中國制造”的標簽視作假冒偽劣產品的警示,進口商、零售商不愿意經營中國商品,消費者拒絕購買中國產品。這不僅影響了我國企業的利益,更在客觀上影響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因此,切實提高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促進產品質量提高,有利于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有利于樹立一個產品質量卓越的工業大國和強國形象,有利于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信譽和形象。
二、我國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面臨的新挑戰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實踐面臨著新的挑戰。
(一)企業零庫存生產
零庫存的含義是倉庫儲存的某種或某些種物品的數量很低的一個概念,甚至可以為“零”,即不保持庫存。但不少違規企業利用法律監管的空子,已經生產出來的產品不貼合格證,由于沒貼合格證的產品不能作為成品,造成了“假零庫存”現象,監管部門不能進行抽查,當產品即將在市場進行銷售才貼上相關合格證,導致大量假冒偽劣甚至存在安全隱患的產品流通于市場上。這種現象的一種擴展形式就是“廠外設廠”,在正常生產經營地另設窩點,生產不合格產品。上海某食品公司就是采取在廠區外暗設窩點的方式非法生產“回爐”月餅。〔2〕這也增加了監管的難度,而政府監管部門力量有限,使假冒偽劣和不合格產品無法在生產源頭進行查處,無法真正遏制違法行為。
(二)無證生產網上銷售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不斷發展,全球信息化已成為人類發展的大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選擇網絡銷售、實體店和網絡銷售相結合的銷售模式。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網絡購物”的興起,部分由委托貼牌并通過網絡渠道銷售的單位或個人隨著銷售網絡的擴大,為謀取更大的不法利益,在未辦理任何合法證照的情況下,在隱蔽的生產加工場所非法生產各類產品,然后通過快遞渠道直接將其非法生產的產品銷售給網絡購物消費者。〔3〕由于其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給網絡購物消費者的人身健康和財產安全帶來極大的危害。網絡銷售具有聯結形式多樣性、終端分布不均勻性、開放性、互連性等特征,不僅僅局限于地域銷售,而是分布于全國甚至全球。在監管方面,網上銷售存在著網絡信息不對稱、各部門監管權力的交錯等問題,給執法部門追究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帶來較高的難度。
(三)技術支撐體系不完善
由于科技日新月異,產品更新換代頻繁,質量違法犯罪行為花樣翻新,假冒偽劣產品“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這增加了質量監管的難度,加重了維護產品質量安全的壓力。特別是近段時間我國食品消費品質量安全事件不斷,各種輿論矛頭直對質監部門,已經成為質量監管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過程中,由于檢驗檢測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不完善,技術機構低水平重復建設〔4〕,對區域產業覆蓋面不足,產品質量安全性能分析測試能力較弱,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存在著檢不出、檢不準等問題,監測網點數量、監測范圍、監測技術機構數量和能力等與實際需要仍有較大差距,影響了產量質量安全監管有效性的提高。
三、我國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路徑選擇建議
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就要提高企業違規生產的成本,嚴格網上銷售監管,建設高水平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支撐體系,進一步營造維護產品質量安全的社會氛圍。
(一)提高企業違規生產成本
作為理性經濟人的企業,其行為是從成本收益角度考慮的,因此,必須加大其違法違規生產的成本。一是嚴格產品召回制度。完善缺陷產品召回制度的設置,把立法、監管、責任保險、預警查處等一系列體系共同構筑起制度,要確立強制召回制度的實施主體,做好產品管理的部門分工,主管部門及監督部門對缺陷產品召回情況實行監督,督促生產商做好召回工作,設置處罰性賠償條款,使企業由于不實施召回制度承擔法律責任而付出的成本大于實施召回措施,使消費者在受到或未受到存在危險的缺陷產品的傷害時,得到更好的保護,改變“中外有別”的不平等待遇;也使生產者為了避免大范圍的損失,也會在設計、生產等過程中注重產品的質量,從源頭上減少侵犯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危險發生的可能性。于此同時,為了保證公平與科學,有必要采取公開審判的方式做出是否采用召回措施的決定,給予生產者為自己辯護的機會。二是提高違規企業再次進入門檻。進一步完善違規企業的市場準入審查制度,以嚴格的技術法規和標準作為重要執法依據,推進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在產品質量監管過程中,對有違法記錄的生產者、經營者,如果不能持續滿足準入條件、不能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和整改后仍然達不到要求的企業,要列入質量失信企業名錄,并向社會公布。對誠信企業給予優惠和扶持,對經查實違規企業予以嚴厲查處,問題嚴重的必須重罰,除進行必要處罰外,列入質量誠信黑名單,直至吊銷生產許可證和規定年限禁止再進入相關行業。
(二)嚴格網上銷售監管
針對無證生產的產品在網上銷售行為,要進一步加大對網上銷售的監管力度。一是完善網上銷售許可制度。嚴格準入,推行網售產品經營者實名制管理機制。應明確市場準入的門檻,明確網絡產品銷售平臺為第一責任人,通過法律對網絡產品銷售模式進行明確界定,加強工商、衛生、食藥監、稅務、質監、電子信息管理等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對網上交易的商品信息、銷售信息進行審查和監督管理,通過建立健全網上銷售許可制度,要求網絡產品經營者均應先辦理執照,再上網經營,從準入源頭環節引導經營者自律,對于網絡平臺疏于監管而引發的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特別是食品安全事故,應及時采取措施并向監管部門報告,并由網絡平臺提供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二是嚴格網上銷售備案制度。建立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支撐的網上注冊平臺,針對網絡經營的開放性、特殊性,在登記信息中增加網站網址、網站服務器地址等重要監管信息。引導經營者做好網上備案工作,并要求經營者在網絡店鋪主頁公布經營主體信息、許可證證明、服務規則流程等信息,在每個產品鏈節頁面詳細標注生產日期、生產廠家、所含成分等信息,使購買者能透明化消費,備案的資料要報監管部門。
(三)整合資源建設高水平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支撐體系
針對不同的產品分類,根據國情,制定、完善產品標準體系,而不是照抄照搬國外的產品質量標準,提高標準的科學性。創新建設管理機制,采用網絡化治理模式,由負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的某一部門牽頭,優化整合資源,合理規劃公共服務平臺的分布,統籌建設設備優良、技術領先的高水平檢驗檢測平臺。同時,加強優秀中青年技術骨干的培養,特別是加強實用性、既懂技術標準又懂法律法規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為政府監管產品質量,進而為提高產品質量監管能力提供有力支撐。
(四)強化維護產品質量安全的社會氛圍
我國中小微企業數目眾多,生產的產品種類繁多,僅僅依靠政府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管,是根本沒有辦法滿足人民群眾對質量提高的要求的,必須營造維護產品質量安全的社會氛圍,激勵企業和社會公眾一同為提高產品質量而采取積極行動。一是落實舉報獎勵制度激勵社會公眾。充分發揮現有舉報投訴機制的作用,要高度重視舉報受理工作,完善舉報獎勵機制,建立網絡、郵箱、微博等新型舉報渠道,公開舉報電話和信箱,進一步暢通舉報渠道,積極擴大線索案源,鼓勵生產經營單位內部人員舉報,落實對舉報人保密和獎勵措施,調動全社會參與打擊制假售假專項行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對質量卓越企業進行獎勵。推動政府組織開展政府質量獎評獎活動,推廣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加強技術改造和政策扶持,壯大一批在全國乃至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名牌企業,充分發揮政府質量獎作為質量最高獎的導向作用,引導生產要素向名牌企業集聚,激勵和引導全社會重視和參與質量提升活動。
〔參 考 文 獻〕
〔1〕周玲,沈華,宿潔,方菁.風險監管:全面提升我國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有效路徑〔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114-120.
〔2〕薛慧卿.“盼盼”食品廠被吊銷生產許可證〔N〕.新民晚報,2012-08-15:A06.
〔3〕何云福.網絡銷售帶來3C產品執法監管新挑戰〔J〕.中國質量報,2011-02-22:04.
〔4〕彭裕聰,李海東.深圳市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支撐體系的現狀及建議〔J〕.中國標準化,2010(09):992-995.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