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哈貝馬斯科學技術理論以海德格爾以及法蘭克福對科學技術理論的批判為建立的基礎,沿循著馬克思追求技術的美好未來愿望的軌跡,哈貝馬斯對科學技術理論展開了探究。哈貝馬斯認為,西方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好地將科學技術的生產力職能與意識形態職能進行了結合,從而對實現社會的全面整合作出了貢獻。科學技術在任何時代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的高低,科學越發達,那么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就會越強。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進行探究,明確了科學技術的意識形態功能,并且得出科學技術對意識形態的統治功能,形成“技術統治意識”這一理念,是哈貝馬斯科學理論的最主要的成就,也是哈貝馬斯理論的最大特點。哈貝馬斯的科學理論分析對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與現實意義,值得東西方所有國家借鑒,并將它作為指導,來促進自身科學技術的進步。
[關鍵詞]哈貝馬斯;科學技術;意識形態;技術統治意識
[中圖分類號]N0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12 — 0032 — 02
科學一直被看做是一種人類生產,并且具有其他生產所沒有的特殊性。科學技術的特殊性在于在機器大工業生產中,科學可以成為生產力,為創造剩余價值提供服務。而哈貝馬斯在馬克思理論的基礎上認為,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提高,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將會體現的越來越明顯,科學技術應該被放在最高的位置,哈貝馬斯更重要的成就是,他將所認識的科學技術與哲學的意識形態聯系到了一起,他認為科學技術具有意識形態的功能。
一、如何理解“意識形態”
將科學技術與意識形態聯系在一起雖然不是哈貝馬斯的首創但卻是他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我們要對哈貝馬斯理論進行探究,掌握哈貝馬斯理論,首先就是要理解“意識形態”的含義,以及什么是意識形態的功能。追溯“意識形態”的根源我們可以知道,它最開始是來自于法國,被一位叫做特拉西的哲學家首先提出,并且試圖用意識形態來描述一門關于觀念與感知的分析的新學科。馬克思所表達的意識形態,是一種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它代表著法律、政治以及統治階級利益,是情感表象與觀念的總和。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意識形態體現了在具體社會中人們通過實踐對于社會物質形態的理解,以及把握社會物質的程度,而這種對物質形態的理解不是真實的,它是虛幻的,它反映現實的方式是依賴主觀幻覺以及錯誤意識,這種意識形態成為統治階級進行統治的工具,使得統治階級的一切統治都變得合法起來,從而讓民眾服從于統治階級,達到社會穩定的目的。
我們可以通過對意識形態的認識來了解科學技術的意識形態功能。在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里,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從各個方面滿足了不同人的需求,這種滿足程度使人們認可了資本主義制度,認為資本主義制度能夠促進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民眾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滿意度逐漸增加,導致人們對社會基本職能的思考減少,對社會基本職能的議論程度也逐漸降低。科學技術為資本主義的晚期統治提供了一定的合法性,資本主義通過科學技術來得到完善,因此科學技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資本主義社會起著辯護作用。
哈貝馬斯認為,科學技術一旦成為第一生產力,那么就意味著它成為了一種意識形態,也將履行社會意識形態的功能。哈貝馬斯以科學技術為標準,分析了社會不斷合理化的原因,以及它與資本主義逐步制度化之間的關系,最后得出了科學技術有利于社會合理化與制度化的結論,有利于統治階級對民眾進行階級統治的結論。而如果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那么將有利于高度豐富社會財富,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如何理解技術對意識具有統治功能的思想
認為科學技術是意識形態其實并不只是哈貝馬斯的觀點,這也是法蘭克福學派熱衷關注的理論之一,他們在科學技術是意識形態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也得出了很多能夠促進后來的人們繼續深入研究的結論,為深入研究這一理論奠定了基礎。法蘭克福派的思想家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倡導合理性,并且將之作為社會的本體,通過科學技術來體現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并通過這一意識形態實現對人們的控制,讓廣大人民群眾服從統治階級的領導,以鞏固他們統治的長久治安,使整個社會實現形式意義上的一體化。
德國第一位社會哲學教授也是法蘭克福學派的創始人霍克海默認為意識形態會對人們真正認清社會矛盾與沖突造成阻礙,在他看來,意識形態具有模糊人們視線,阻礙人們看清現實的功用。將科學技術當做意識形態,通常會讓人們喪失他們本應該具有的對于社會整體性把握的能力,在對社會的認識上,失去他們自己的認知,而人們所看到的和所認識到的社會完全就是統治階級通過科學技術向人們展示的代表著統治階級利益的社會,不是人們真正通過理智認識到的社會。科學就像政治、法律及哲學一樣,在統治階級的意志下被賦予了意識形態的功能,它不僅在某種程度上會掩飾社會的本質,而且還會導致人們無法發現造成社會危機的原因,使得人們對社會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意識形態從本質上來說具有欺騙性,這也符合人們對意識形態的理解與認識。
德裔美籍的哲學家社會學家也是法蘭克福學派成員之一的赫伯特.馬爾庫塞更深入地對霍克海默的觀點進行了研究論證,他認為,隨著資本主義工業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正在改變并且逐漸取代意識形態的傳統意義,成為統治者辯護的工具,它的奴役性和工具性體現的日益明顯,被統治階級所利用,對人進行“奴役”和統治。科學技術讓人們認為它所帶來的一切改變就是人們所面對的現實,它的意識形態功能試圖讓人們對它頂禮膜拜,從而不斷鞏固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提高技術意識形態在社會中的地位。
關于科學技術的統治功能,哈貝馬斯與前面兩位法蘭克福學派的成員持有不同的意見,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哈貝馬斯認為科學技術并不是在誕生之初就附有意識形態的功能,這一功能在資本主義初期體現得并不是很明顯,而是到了資本主義晚期的時候,科學技術的意識形態功能才體現出日益明顯的特征,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直以來,人們相信科學是對于真理的追求,它不需要進行大量的政治教育和知識的灌輸,就能自然地進入人們的意識當中,讓人們自覺地承認科學技術統治的合理與合法性,從而承認資本主義社會晚期的統治方式。
三、“技術統治的意識”具有怎樣的特征
第一,技術統治意識已上升成為了一種新的意識形態,表現在減少了意識形態性,那種使人們感到迷惑的力量已消失,從而使得它對人們的欺騙性減少,變得更為客觀,合理,技術統治下的意識比以往的意識形態更為廣泛。技術統治的意識比舊的意識形態更能體現人民群眾的利益。
第二,科學技術的意識形態功能是在資本主義晚期才出現的。在資本主義晚期的社會中,資本主義的國家增加了國家干預,使得影響社會發展的經濟問題上升到政治的層面,成為了政治問題,改變了經濟發展的性質。與此同時,在資本主義晚期的時候,科學技術已經被當成第一生產力,在社會化大生產中占據重要地位,這也使得原本政治上的問題演變成為了技術上的問題。資本主義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基礎上使它的社會制度得到改進與完善,從這方面看來,科學技術充當了為資本主義辯護的角色,它也不自覺地成為了晚期資本主義的統治基礎,并構成了統治的合法性。
四、科學技術與社會整合的關系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具有很強的滲透力,并且這種滲透是無法抗拒的,它在人還未作出反應時便迅猛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它強大的控制性是它的雙重職能帶來的,隨著科學的進步,這種控制擴大到對整個社會的控制,從而實現對社會的整合。
(一)科學技術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促進了社會整合的實現
科學技術不斷向生產領域發展,并逐漸滲透其中,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對促進改革生產關系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它還能夠直接影響上層建筑,促進上層建筑的調整和變遷,以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但是,在這方面哈貝馬斯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他認為,日益滲透的科學技術有利于維護現行制度,它并不會使晚期的資本主義社會被顛覆,反而會促進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根據哈貝馬斯的研究可以看到,他認為在資本主義晚期社會,有兩種新趨勢:一是國家越來越頻繁對社會各項活動進行干預,國家的職能體現的日益明顯;二是技術與科學的聯系日益密切,并且依賴程度加深。有了這兩種新趨勢,之前馬克思所提出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就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在各種體系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國家通過采取多種多樣的手段,控制和領導經濟活動,達到調節經濟發展過程的目的,從而消除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阻礙。
所以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它對實現社會整合作出了重要貢獻。更重要的是,在后期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科學技術不僅作為生產力存在,而且還以意識形態的狀態存在,共同實現對社會的整合。
(二)科學技術通過整合文化和人心,加強社會整合
科學技術通過自身的社會職能對人心與文化都進行了整合。科學技術的廣泛傳播,使得人們意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從而使他們將自身利益放在次要的位置,對創造“利益一致”這一幻影深深著迷,喪失了自覺意識,不自覺地運用科學的意識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科學技術就這樣實現了對人心的整合,使得它對社會的整合作用表現的更為突出。
哈貝馬斯更加注重對資本主義文化這一板塊進行剖析,在科學技術的論述上具體地體現。他更強調科學技術對于人心和文化的控制因為他覺得文化領域能夠維護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實施提供依據,籠絡民心,淡化階級觀念,最終實現對社會的更大程度的整合。科技的進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人們從中獲取了利益,豐富了他們的物質財富,人們關注的視線逐漸轉移到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上來,淡化了對資本主義制度的關注,科學技術在這一點上很好地做到了對人的統治。
科學技術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文化現象,它通過自身極強的控制力來改變人們的觀念,來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速度,加強人們對科學技術的依賴與重視。科學技術通過對文化系統的強大影響力,達到通過文化的整合促進社會的整合的目的。
綜上所述,哈貝馬斯科學技術理論是有它一定的缺點和局限性的,但是我們更應該注重的是對它的優點的認識。哈貝馬斯在研究前人理論的基礎上得出了自己的結論,通過科學技術的雙重職能得出了科學技術對社會的整合作出的貢獻,這是哈貝馬斯的不可忽視的成就,這些成就對于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發展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倪偉波,任雪萍.論哈貝馬斯的科學技術生產力觀〔J〕.江淮論壇, 2007,(01).
〔2〕 劉京.哈貝馬斯“科學技術即意識形態”思想探源〔J〕.求索, 2006,(02).
〔3〕(德)哈貝馬斯原著.哈貝馬斯精粹〔M〕.曹衛東,選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4〕苗品佳.論科學與意識形態的辯證關系〔D〕.吉林大學,2007 .
〔5〕楊鏡.淺析哈貝馬斯的科學技術思想及當代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10.
〔責任編輯:史煥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