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育人,是培養高技能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高等學校促進本科教學質量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不斷豐富和創新實踐育人載體與途徑,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實踐育人;模式;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11 — 0154 — 02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1〕4號)的文件中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指出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文科學生要按專業要求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因此,外語院校如何實踐育人以及如何推進實踐育人是我們必須思考的現實問題。
一、 何謂實踐育人
所謂實踐育人是指通過有目的的實踐活動建立起學生與客觀世界的聯系,在實踐過程中提高知識水平、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活動。對于高等教育而言,其最根本的使命和最本質的要求就是培養人才〔1〕。實踐育人,是培養高技能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積極開展實踐育人,充分利用實踐環節,這也是高等學校促進本科教學質量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對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育人體系的有效補充。
二、 構建外語院校實踐育人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外語院校主要是培養外語人才的場所,培養了一大批質量較高的外語專門人才,適應了一定的社會需要。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外交流的逐步擴大和21世紀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全國諸多大城市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城市發展對多語言服務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現有的外語院校專業的教育在培養人才方面暴露出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現在重智力輕德育、重專業教育輕人文素養、重知識輕能力、重課堂教學輕實踐教育,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從外語專業畢業生來看,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知識掌握地不夠靈活,文化底蘊積累不足,社會適應能力不足和創新能力不夠。基于以上出現的問題可見,外語院校構建實踐育人模式勢在必行。
2010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充分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專業人才優勢與廣州亞組委簽約共建了廣州亞運會多語言服務中心。利用熱線電話為OCA大家庭貴賓、各國和地區的運動員、技術官員、媒體人員等各類注冊人員在無法獲得面對面口譯服務時提供多語種的口譯服務。可見,高校的外語類人才能夠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提供必要的語言服務,也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得到國內外相關部門的認可,所以其他各外語院校也應該就自身的地理優勢與政治形勢,抓住各類大型國際會議、展覽會和重大活動的機會,不斷為自身城市國際化發展貢獻力量,在建設國際化進程中,多語種服務也是國家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城市綜合競爭實力的重要軟指標之一,因此,建立多語言服務中心對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 外語院校實踐育人模式的途徑
高校實踐育人體系的構建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理論學習、創新思維與社會實踐相統一,堅持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2〕,高校的人才目標是使大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3〕。因此,不斷創新實踐育人載體與途徑,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
(一)將志愿服務作為實踐育人的重要環節
要切實加強大學生志愿服務,將此作為實踐育人的重要環節,使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中去,不斷增強政治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推進學校內涵式發展。將志愿服務作為實踐育人的重要環節是大學生了解國情,認識社會,砥礪品行,培養創新精神、綜合素質和增強實踐能力的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徑。通過參與重大志愿服務活動,可以進一步強化黨團組織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特色,完善“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在志愿服務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專業素養和綜合素養。
(二)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考核評價體系
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考核評價體系。改革傳統的“重理論知識考試,輕實踐能力考核”的弊端,學校把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4〕學校要打破原有的單一理論考試形式,變為理論與技能相結合的方式,將書面考試與調研報告、實驗考核、科研論文等相結合,根據外語類課程技能部分所占比重來看,一些應用強的課程可以以對外交流、外事服務、實踐應用等形式進行考核,盡量減少學生死記硬背的書面考試環節,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平時的學習實踐中去,這樣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探索性。
(三)積極推行與語言服務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
外語院校需要培養具有較強語言應用性的人才,這有別于其他大學的辦學風格,積極推行與語言服務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才能夠提高外語院校在長期辦學、服務社會和與社會互動過程中的核心競爭力。2011年5月,北京正式發布首都國際語言環境建設工作五年規劃,將率先打造語言無障礙的世界城市,為進一步開展多語言志愿服務、高校社會服務及學生社會實踐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經過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西安世園會等一系列國家大型賽事賽會的參與實踐,全國外語外貿院校也逐漸意識到多語言志愿行動和社會服務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創新載體作用。〔5〕
(四)建立“六位一體”的運行機制
“六位一體”的運行機制就是要做到實踐育人的全程化、系統化、社會化、基地化、項目化和多元化。對于外語院校而言,全程化機制就是實現大學生全過程參與實踐活動,將實踐育人貫徹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全過程,針對大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分年級、分步驟進行。系統化機制要求不斷完善實踐育人工作的體系,構建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在實踐育人環節,明確實踐育人組織協調機構的地位,學校其他部門也能夠科學地創建實踐活動的運作模式。社會化機制要求校方積極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加強合作,廣泛尋求支持和支援,從而實現學校和社會在實踐育人工作的合力。基地化機制有助于加強實踐育人工作的延續性,建立實踐活動基地,大大提高了實踐育人工作的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項目化機制,現有很多高校都認識到設立大學生實踐活動的專題項目對學生的益處,由學校聘請相關專家對學生項目進行評審和指導,對重點項目進行資助,這樣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多元化機制,在活動內容上,強調實踐與服務相結合,科技與文化相結合,宣傳與調研相結合,發揮學生的專業優勢,利用所學專業為社會服務,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在實踐經費籌備方面,專項經費與團隊自籌相結合,社會捐助與服務收益相結合,打破了經費不足的瓶頸,建立起一種多渠道籌措實踐教育活動經費,實現投入主體與受益主體統一的經費投入和籌措機制;在組織形式上,實現長期與短期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學生與教師相結合。
(五)建立實踐育人的保障體系
外語院校加強實踐育人,需要堅強的組織保障, 要建立由校黨委統一領導, 宣傳部、學工部、教務處、就業指導處、工會、團委等職能部門積極參與、齊抓共管, 團委和各教學單位具體落實的實踐育人組織保障體系。學校黨委要科學地、全面地、系統地分析大學生思想動態和學習狀況, 制訂實踐育人的總體規劃, 做出全面而周全的部署和安排。利用大學生綜合素質考評系統統籌學生實踐活動, 把各類實踐活動納入學校教學的總體規劃, 納入學時和學分管理系統。建立評優獎勵制度, 定期評比表彰實踐育人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 樹立、宣傳和推廣一批先進典型。〔6〕
綜上所述,外語院校加強實踐育人體系推動了高校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的有機結合,促進了外語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找到了實踐教育活動與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點,人才培養彰顯特色,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 考 文 獻〕
〔1〕宋珺.論實踐育人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實施.思想教育研究〔J〕. 2012,(07): 84-87.
〔2〕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EB /OL〕.http: / / www.moe.gov.cn / publicfiles / business/ htmlfiles /moe / s255 / 201202 / xxgk_129911. html. 2012-01-10/2013-08-01.
〔3〕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EB /OL〕.http: / / www.moe. gov. cn / publicfiles / business / htmlfiles / moe /moe_1413 /200703 / 20558.html.2005-02-01/2013-08-01.
〔4〕李延忠.強化創新與實踐能力推進學校內涵式發展〔N〕.中國教育報, 2013-05-15(4).
〔5〕北京外國語大學倡議并成立“全國多語言服務聯盟”http://www.jyb.cn/high/zjzz/201112/t20111201_466994.html.2011-12-01/2013-08-05.
〔6〕康明已.高職院校實踐育人模式構建途徑淺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07,(12) :70-71.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