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語文教學問題與質量提升策略是在教材的職業教育特點不突出,忽視了培養學生語文技能的目標;教學方法不適應職業教育需要;職業院校學生對語文課不感興趣,語文素養不高,以及是教師對語文教學缺乏創新意識,教學能力有待提高背景上提出的。其主要內容包括:進一步提高職業院校學生對學習語文重要性的認識;營造濃厚的語文教學氛圍,增強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語文教學;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解決對策、辦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11 — 0160 — 02
職業教育是培養與社會要求相適應、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直接在生產第一線工作的中高等應用型專門人才的特殊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學生掌握專業職業技能。在職業教育中,雖然使學生掌握職業技能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最主要的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接受能力。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依賴于語文素質和水平的提升。語文素質和水平對于職業院校學生掌握職業技能如同過河時要借助橋和船一樣重要,否則就不能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雖然語文教學在職業教育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但語文教學在一些職業院校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擬對此進行一定的論述和說明,以期給高等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施予影響和作用。
一、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在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大抵體現為以下幾方面:一是教材的職業教育特點不突出,忽視了培養學生語文技能的目標。語文素質不但包括文學素養,還包括語言文學知識和相應的表達能力。職業院校的語文教材應把培養學生語言文字技能作為重點。二是教學方法不適應職業教育需要。在教學中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理論、輕實踐;重課本、輕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不到充分的釋放,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三是職業院校學生對語文課不感興趣,語文素養不高。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特別是語文基礎差、語文素質不高的學生對語文課不重視,似乎在職業教育中語文教學是可以被弱化甚至可以取消的教學內容,有的甚至認為讀職業院校就是為了學門技術,將來可以就業,與學不學語文無關。四是教師對語文教學缺乏創新意識,教學能力有待提高。在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缺乏創新意識,沒能對職業教育的語文教學給予新的定位和認識,致使語文教學不能很好地為專業學習服務。特別是在教學中存在滿堂灌問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率低下。
二、高職院校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在職業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將是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認為,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進一步提高職業院校學生對學習語文重要性的認識。要向學生講述語文作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載體和延續民族精神文化的橋梁,在傳承民族文化、張揚人文精神、陶冶審美情操等方面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揮了重要作用,增強學生對學習語文重要性的認識。當然,更要讓學生懂得學習語文對于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想象能力、思辨能力、感悟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向學生講解語文在傳承民族文化、張揚人文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學習語文重要性的認識,使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意義升華到一個更高層次,堅定學生學好語文的信心。
(二)營造濃厚的語文教學氛圍,增強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自覺性。語文課不受重視,學生語文素養欠佳是職業院校語文教學面臨的一個通病和一大頑癥,必須采取得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一是千方百計營造學習語言文字的氛圍。職業院校要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采取宣傳欄、宣傳板等形式宣傳學習語文對學習專業課的積極作用。同時,要把語文課成績作為考核學生素質的重要指標,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的重視程度。通過各種有效形式,提升學生對語文課的重視程度,為形成濃厚的語文學習氛圍起到強勁的推進作用。二是在全院范圍內定期或不定期地采取講演、賽詩、作文展等有效形式引導和激勵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三是提升語文教師素質,為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提升教學質量,關鍵的環節是提高教師素質,沒有高素質的教師,想提升教學質量就是紙上談兵。要定期把語文教師送到專業性強的文科大學進修、深造,更新知識,增加教師的知識儲備。同時,采取走出去的辦法,學習其他院校語文教學經驗,改進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進而提升教師素質。教師素質提升后,將改進教方法,增強教師在課堂上的風趣。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力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語文教學。職業院校設置語文課,其目的之一是發揮語文的工具性功能,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字去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為達到上述目的,必須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第一,結合專業進行教學。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必須為學生專業發展服務。語文教師應當了解所教班級專業課的內容,在教學中要結合專業需要傳授相關內容,將語文教學與專業課或其他課程結合起來組織教學,形成職教語文的特色。要杜絕語文教學與專業課各自為政,相互脫節的問題發生。語文教學要努力做到既要體現語文課的固有特色,又要緊密圍繞學生所學專業課的內容開展語文教學,使語文教學更能體現為專業課服務的宗旨。
第二,要從職業院校學生實際出發,堅持因材施教。客觀地評估職業院校的學生總體素質特別是語文水平是有針對性地選擇語文教學方法的前提。最近幾年,通過高考的統一錄取,提升了職業院校學生特別是高職院校學生的質量。但相比之下仍有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成績平平,中職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是參差不齊,語文素質普遍不高,有的甚至讀報紙、寫信的能力都沒有。因此,在職業院校開展語文教學,必須在摸清學生語文水平的基礎上,按照絕大多數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切不可就高不就低的按照好學生的水平開展教學,堅持做到因材施教,否則就會形成學習成績的兩級分化,達不到教學目的。
(四)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語文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決定教學成敗。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可使教學效果大幅提升。在職業教育的語文教學中創造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來提升教學效率呢?筆者認為,應側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教學方法。
一是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師要改變因循守舊的教育觀念,增強創新意識,要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貫穿于語文教學始終。教師要大膽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的具體實踐中,要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圍繞教師轉的傳統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是堅持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方法。要通過啟發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由淺入深的理解,進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所謂的啟發式教學,就是變老師的滿堂灌為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開動腦筋與教師同步研究問題,形成教師和學生良性互動和有機配合的生動活潑和諧有序的課堂氛圍。啟發式教學是師生和諧共創的學習過程,是師生間教與學的統一,是師生間的交流、溝通、融合和發展。教師在課堂上啟發學生研究的問題要貼近實際,有指向性、拓展性,達到幫助學生思考的作用。
三是優化教學手段。要運用多媒體教學,加速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要通過采用教學光盤和優秀的教學課件,豐富多媒體教學。在利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實際需要自制課件,以便突出重點,分散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是提升教師授課的藝術性。教學過程是教師自編自導自演的藝術創作和實踐過程。若使教師在課堂上的“演出”達到預想效果,備課或課堂設計固然重要,但課堂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教師授課的藝術性。授課藝術性的核心是語言的藝術性或曰語言表達能力。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必須達到語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動,準確精煉,音調抑揚頓挫,速度快慢適中的程度。語文教師授課能力重點體現在嘴的功夫上,必須做到發音準確,吐字清楚,措詞得當,條理清楚,言之有物,周密全面,真摯感人,邏輯性強。講課時除采取啟發式教學方式外,還要充分展現教學藝術,要通過借助手勢、穿插事例,營造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教學氛圍。
最后,改革考核辦法,鞏固教學成果。要創建一套科學的評價、考核體系,全面、客觀地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準確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研究制定改進措施和彌補辦法,更好地鞏固教學成果。
三、建立大語文觀,強化興趣引導
語文是人文交際的重要工具,是在人生中其重大作用的文化形式。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非常突出的。這決定我們在在語文教學中必須突出其人文性,并以此保證其工具性。與之相關聯的是,在理論上,思想道德教育與學科教育不是結合的關系,而是共存于一個事物中,是一個事物中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所學的是一篇篇文章,這些文章本身的思想內容與語言形式是辯證統一的,如漢字、語法、修辭等語言文字知識必須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訓練以培養能力。這決定了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因此建立“大語文”觀念很有必要。這一點在中國古代已經實現,只是因為近代以來學科劃分趨于細致,才使人們逐漸淡化了大語文觀。古今中外的一切都要用語言文字來敘述記錄,“語文”包羅萬象,“語文”的時空廣闊,只要人生在世,就要接觸語文,就要運用語文,也就是在學習語文。基于這樣的大語文觀,我們認為:只要學生對語文有了興趣,有了對它的關注,有了對它自覺學習探討的意識,那么就等于無時無刻不在學習語文。這才是語文課程的大目標,是關于素質教育(語文是最重要的人生素質)的大目標。如果能做到了這樣,那么就是語文課的成功與收獲。根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的定理,讓興趣去引導學生語文學習,這實在是明智之舉。事實證明,凡是語文學得好、語文能力強的學生都是如此;只是在語文課內用心用功學習,沒有課外的關注和努力,沒有對語文的興趣,是不可能學好語文的。因此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也應該努力做到讓受教育者在無意識狀態中達到受教育的目的,這樣的效果才引人注目。此正如古詩所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受教育者在潛意識、半潛意識狀態中達到深層心理上的受納與變化。也正是這樣的以突出人文性的東西喚醒激發學生情趣,在一種精神愉悅中,以人所具有的天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學習語文,掌握了語文知識,從而使語文工具作用得到體現和保證。
總之,高等職業院校開展語文教學,必須在了解學生語文水平的基礎上,按絕大多數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堅持做到因材施教,以達到教學目的。
〔參 考 文 獻〕
〔1〕林建華.從構建和諧社會出發創新大學語文教學〔J〕.教書育人,2005,(29).
〔2〕黃保安.淺析大學語文課程中的人文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5,(06).〔責任編輯:卜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