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常州市悠悠早教培訓中心在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和經驗基礎上積極探索具有區域特色的嬰幼兒社區早期教育公共服務基地建設的實踐模式。實踐過程中遵守法律法規,堅持依法辦園;健全組織機構,科學管理機制;統籌規劃園所,優化辦園環境;搭建交流平臺,提升服務質量;加強課程建設,拓展教育視野;社區聯動服務,樹立品牌形象。
[關鍵詞]嬰幼兒社區早期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基地建設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11 — 0166 — 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要充分利用幼兒園、社區的優勢,面向家長開展多形式的早期教育、指導等服務,促進幼兒家庭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可見,只有幼兒園、社區、家庭三方有效互動,教育一致,才能促進早期教育提高質量,使嬰幼兒成為真正的受益者。我園作為常州市《0—3歲嬰幼兒社區早期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研究》的教育實驗基地,在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和經驗基礎上積極探索具有區域特色的嬰幼兒社區早期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實踐模式。
一、0—3歲嬰幼兒社區早期教育公共服務基地建設的背景
(一)常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常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常州“經濟社會深度變革,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的公共服務需求還不能得到較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多元化,社會矛盾和社會風險可能進入高發期,要求我市以民生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高全體市民的幸福感,以民生幸福保障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加大幼兒教育和醫療衛生投入,……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常州作為蘇南經濟發達地區,加快建立與常州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優質教育環境,較好地解決民生問題,更好地服務常州區域經濟,勢在必行。而學前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市民提供優質高效的社區早期教育服務是市政府關注民生工程的重要舉措。
(二)社區家長強烈的早期教育需要
早期教育是涉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家庭幸福與教育公平,關系到人口素質的優劣問題,隨著常州市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市民對優質早期教育的期盼日益增強。而常州市機關幼兒園是“中國人口早期教育暨獨生子女培養示范區實驗基地” 、“常州市早教示范基地”實驗點,積累了豐富的早教辦學經驗,形成了具有園本特色的早教課程。幼兒園有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和骨干教師隊伍,具有滿足常州市家長早期教育需求的優質人力資源。因此,常州市機關幼兒園于2012年9月創辦“常州悠悠早教培訓中心”,成為常州市機幼早教茶山辦學點。
二、0—3歲嬰幼兒社區早期教育公共服務基地建設策略
悠悠早教自開園來,受到各級政府領導和社會各界關心,秉承總園辦園思想,堅持“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爭創一流”的辦園宗旨,遵循“讓每一個孩子擁有最佳的人生開端”的教育理念〔1〕,開拓親子早教工作。在工作中,注重創新,打造科學早教,優質培訓。一年多來,全日制苗苗班、親子早教、社區活動等各項工作逐漸步入正軌,發展態勢良好,得到了領導、家長和社會各界的認可與信任。
(一)遵守法律法規,堅持依法辦園
常州悠悠早教培訓中心于2012年下半年向常州市教育局終身教育處,申請民辦非企業辦學,各項辦園手續齊全,由物價部門對收費項目進行重新核定并對外公示,堅持辦人民滿意幼兒園。中心組織專業人員對悠悠早教環境進行整體裝修設計,室內環境布置,對教學設施設備、教玩具等進行比價采購等事宜。溫馨、舒適、美觀充滿童趣的早教中心于2012年10月份全部完工到位。在園領導班子的統一部署下,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早教的搬遷工作,幫助家長和寶寶在較短時間內適應了新環境。
悠悠早教自辦園以來,以發展為目標,以服務質量為核心,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依法辦園,積極貫徹落實“江蘇省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根據自身優勢,對早教市場進行多方調研,科學分析,拓寬思路,對早教的辦園模式,辦園思路、教師隊伍建設、課程管理等各方面有更深入認識。在辦學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等法規、文件,正確把握教育方向,確保悠悠早教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健全組織機構,科學管理機制
悠悠早教培訓中心成立以總園行政領導為主要成員的理事會,作為最高決策機構。定期召開理事會,審議早教的計劃、執行及重大事情的討論決定。總園派駐優秀教師擔任中層以上管理人員,選派分管早教副園長到中心擔任校長,挑選優秀親子骨干教師任教,黨務、群團、人事、早教、師生飲食等由總園各條線負責兩園一體化管理,親子教師、培訓教師、后勤服務等人員由園部統一調配。班級管理采用一主、一助、一保的三位一體的班主任責任制,教師選擇優秀的、有特色課程教學經歷的親子骨干教師,不僅承擔班主任工作,還兼任親子課。助教由專業的育嬰師組成,以游戲為主要教學活動,寶寶的餐點采用廚工總園配送的方式,保育員做好安全衛生及配合工作;接待、招生、報名、開票由專人負責,收費采用銀行托收轉賬的方式,教學具的采購、保管也實行申請、審批、入庫等規范程序。
悠悠早教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如報名制度、幫教制度、安全制度、消毒制度、教研制度、早教收費制度等,細化每個工作環節,為家長和寶寶做好親子早教服務,逐步形成具有機幼特色的管理模式,為提升早教辦學力量和服務質量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統籌規劃園所,優化辦園環境
悠悠早教培訓中心總面積670平方米,中心借助原有場地布局進行了整體設計和裝飾布置,以親子俱樂部的形式呈現,環境色調溫馨舒適、設置功能齊全,不僅為寶寶們提供了聚會、游樂、交往的場所,也為家長們交流育兒經驗、提升教育素養搭建了平臺。
中心有接待大廳一個,班級活動室四個,創設了寶寶閱讀室、巧手坊美勞室、智慧星思維室、感統游樂廳寶寶專用活動室,寶寶盥洗室一個,消毒間一個,戶外有人造草坪寶寶活動區。分園投入開辦資金,為中心各個區域投入了適宜的設施、設備,精選了環保有趣的游戲材料,保證中心寶寶的健康成長。中心還裝備了全方位的安監系統,110報警系統,配備了投影儀1臺,按4個班的配置,每班配置筆記本電腦、液晶彩電、數碼相機、面包機等電教設備,配備電子琴、玩具柜、消毒燈等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以及教玩具,投入教育設施設備經費充足。
(四)搭建交流平臺,提升服務質量
“絕大多數家長在選擇早教機構時更重視早教人員的專業性”〔2〕,因此不斷加強社區早教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從根本上提高社區早教服務質量的重要途徑。為加快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園內定期組織親子大教研活動,擇優培養親子教師;安排教師定點定人一對一聽課,在悠悠早教培訓中心成立之際,采用教師自主申報的方式,讓更多持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和育嬰師資格證的雙證教師充實到親子隊伍中。
為提高教師能力,中心定期開展親子教師上崗培訓活動,聘請早教專家講座,轉變教師的早教理念,明確早教的意義和目的,掌握早教的內容和方法;定期開展親子教師素養培訓活動,親子組集體研究親子早教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提升教師開展早教活動的能力;定期由培訓組制定培訓計劃,架構培訓內容,探索園本培訓課程,開展教師“一課一游”交流活動,從設計電子圖書、智力游戲、美勞操作等方面進行課堂觀摩活動,讓教師在交流研討中提升業務水平;定期開展“機幼親子教玩具評比”活動,提高教師的創造力和對教玩具的研究開發能力,目前已為寶寶們設計制作了安全、有趣味的游戲材料約200余個;后勤組定期開展早教活動餐點服務項目研究,精心安排科學的寶寶營養膳食,促進0-3歲嬰幼兒身體健康發展;早教教師團隊分工明確,多措并舉,優勢互補,切實提高了親子早教指導水平和服務水平,打造出早教優質團隊。
(五)加強課程建設,拓展教育視野
早教中心堅持科學指導、專業引領、規范操作,把不斷完善園本課程作為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創新活動。目前已完成0—3歲嬰幼兒親子指導手冊的出版工作,并對家長免費發放指導手冊;與常州非常律動音樂工作室合作,組織編寫了早教指導手冊配套音樂教材。
在早教課程上,重點完成6—12月齡寶寶的的親子案例創編工作,同時關注親子游戲化、情景化的親子綜合課程,進一步改進提升課程質量。開展“漂流圖書”活動,運用分享閱讀課程滲透主題教育,建立寶寶成長檔案。為進一步提升0-3歲嬰幼兒社區早教服務質量,悠悠早教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科學研究與教學研究課題,以課題為載體,提升早教質量。目前,通過備案申報審批的培訓項目多達20多項,項目設置關注課程教學的動靜交替,嬰幼兒智力開發、體能運動、藝術修養等方面,致力于做好悠悠培訓項目的設置和課程的架構,依托培訓幫教組系統化設置教學計劃和課程。在專業性強的課程上,引進優質資源擇優選擇專業教師培訓任教。
(六)社區聯動服務,樹立品牌形象
0-3歲社區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是保障兒童接受學前教育權利、維護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證。因此,悠悠早教特別強調服務的公益性與公平性,力爭讓每一個0-3歲嬰幼兒與家庭,特別是散居兒童及其家庭,都得到基本的關懷、支持與服務。中心充分利用社區資源,采用多種方式免費為家長和寶寶做好親子活動、專家咨詢、熱線電話、資料宣傳、育兒沙龍等早教服務,成為面向社區的科學育兒指導基地。
本著服務大眾,惠及社區的教育服務理念,中心建立了由地方教育部門牽頭,聯合所在街道、醫療衛生、婦聯、計生委等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共同參與的早教服務指導模式。常州市計生委主任、市生協秘書等高度關注社區早教服務工作,親自到現場觀摩指導中心工作;中心還與所在茶山街道計生科、同濟橋社區聯合推出“悠悠早教幸福直通車”項目活動,邀請茶山街道五個社區120個嬰幼兒家庭來中心進行“健康寶寶”親子游藝體驗活動;定期邀請常州市兒科專家為社區家長做專題講座;教師組織豐富有趣的親子游樂、咨詢服務等活動,為社區寶寶和家長搭建了早教交流平臺,豐富了家長育兒經驗,促進了嬰幼兒健康和諧發展。
常州市悠悠早教培訓中心的創辦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和實踐,為常州市0-3歲嬰幼兒社區早教發展開啟了新旅程,對于完善常州市早期教育體系的發展機制,提升早期教育發展的整體水平,促進常州市教育和社會的公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 考 文 獻〕
〔1〕繆建東.教育社會學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家庭與社區,2009,(08):245.
〔2〕張建波,季沙.常州市家長對嬰幼兒社區早期教育需求的調查研究〔J〕.理論觀察,2013,(06):144.
〔責任編輯:卜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