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兩年前在北京參加全國勞模療休養時相比,潘蘭英顯得更加精神。用她自己的話說:“黨和廣大職工群眾對工會的重視和期待讓我使命感更強了,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忠實地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范工會干部、全國勞模、“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勞動模范”……潘蘭英幾乎囊括了全國總工會所設的各種最高榮譽獎項。她說:“全國總工會給我的每個榮譽我都十分珍視,多一份榮譽對于我來說就多一份責任。”40歲的潘蘭英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時,她已經當了5年的留守工會主席。
1999年,黃石這座老工業基地城市也踏著“下崗”的浪潮,接受著時代的洗禮。當年潘蘭英所在的絲綢廠685名職工有665人下崗,665個下崗職工背后是665個家庭陷入困境。企業面臨停產,潘蘭英也拿不到一分錢工資,但她卻自掏路費跑遍了黃石的100多家企業,走訪了散住于各個城區和大冶各地的下崗職工家庭340余戶,為170多名特困職工找到新工作,幫助200多戶特困家庭緩解困難。
有多少次被拒絕在各個企業工廠大門的門口,有多少次華燈初上的夜晚還奔波在大街小巷,又有多少次面對丈夫和孩子等待的目光卻無法同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她已經記不起清了。
她只記得自己曾經為走訪困難職工伸手找收入并不多的丈夫要路費,她只記得自己拒絕朋友一起做批發生意的念頭執意為職工討說法,她還記得自己舍不得給兒子買50元的牛仔褲卻能花268元給別的孩子交學費。
“小潘,你到底圖啥啊?”“不圖名,不圖利,我就圖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要讓職工們知道,企業雖然停產關閉了,但黨組織還在,工會還在,希望就還在!” “老”黨員潘蘭英這樣答道。
從當任留守工會主席到今天,潘蘭英一心要做一名忠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踐行者。她認為,“首先是要為職工群眾動真情。只有在感情上與職工群眾融為一體,思想上才能產生強烈的共鳴。只有對職工群眾懷有深厚的感情,工會工作中才會產生強大的動力;其次要知實情,知道職工在想什么,盼什么,我們才知道能為職工做什么;最后要解憂情。工會工作者要主動參與到與職工切身利益相關的大事、小事中去,盡最大力量確保維權政策措施能惠及廣大職工群眾。”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潘蘭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上找到工作的源動力?
“只有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會才能在實踐中越走越遠”,潘蘭英毫不猶豫地說到,“黨的影響力和職工群眾的創造力匯集到一起,就會產生一股推動中國社會主義工會事業闊步向前的巨大力量。”
創新維權方式,十年癡心不改
10多年前,潘蘭英調到鐵山區工會任副主席,工作服務的對象從600多名下崗職工變為6萬名職工群眾。而當年鐵山區下崗職工人數達到4631人,這意味著全區每13個人里面就有一個人沒有工作。
潘蘭英在午飯時間走訪過煤礦社區的4個困難職工家庭,有3個家庭無一例外地在餐桌上擺了兩道菜:一碗腌菜和一碗自家種的青菜。另一家因為上大學的兒子回家,加了個“貴菜”芹菜炒豆腐干。看到如此慘淡景象,潘蘭英心里沉甸甸的: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一個基層工會干部,有責任也有義務為他們盡可能地解決困難。
潘蘭英跑遍了鐵山大大小小的困難企業,先后多次走訪1000余戶職工家庭。嘴巴說干了,腿跑軟了,但她總感覺自己綿薄之力有限,步入不惑之年的潘蘭英開始思索著有沒有可能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為職工服務的隊伍中來。于是,她開始尋找為職工維權新的手段。
在鐵山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潘蘭英熱線”救助電話在2002年6月6日正式開通,成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每年接待群眾來信來訪1500余(件)次。幫扶中心為25家困難企業,1200戶特困職工建立了檔案,實施臨時性救助2萬余元,指導幫助368名下崗職工自主創業,為230名下崗工人及子女提供免費培訓并推薦就業和再就業;組織愛心捐款,助學捐款2萬余元,協助區委、區政府落實208名副科級以上干部結對幫扶,領導干部個人累計出資10萬元。
2萬、10萬看起來微不足道,解救的可能是一個游走在生存邊緣的職工家庭。“他們來找工會幫忙了,不能僅僅只給他們一杯茶就完事了,要真正幫他們解決問題,‘潘蘭英熱線’職工和我都迫切需要。”談起“潘蘭英熱線”創建的初衷,潘蘭英還記憶猶新。
8年發展,專業機構、專業團隊為職工維權更得心應手
2005年9月13日,黃石市總工會成立由市委領導掛帥,市總工會牽頭,15家市直部門參加的黃石市“創新維權機制,構建和諧黃石”領導小組,將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和職工維權中心合二為一,成立了“潘蘭英職工維權服務熱線”,潘蘭英多年的心愿達成了:“這樣幫助職工維權就有更廣闊更有力的平臺了。”同時,潘蘭英也從區工會主席升為市總工會生活保障部副部長。
“欠我們140名職工兩個半月近80萬的工資,老總現在已關機,現在還有人在廠里搬設備,您看我們怎么辦?把我們逼到這份上,我們只好去區政府門口上訪。”2011年8月15日,潘蘭英接到了這樣一個熱線。
“老工會”潘蘭英放下電話,心里頓時起了波瀾:“上百人的職工要是發生激烈沖突,最后吃虧的還是我們職工。”來不及細想,潘蘭英立即從辦公室趕到區政府展開疏導勸返工作,她明白,現在最重要的是先安撫職工情緒。
“我一定可以幫他們找到解決方法。”抱著這樣的信念,她到現場后耐心做職工思想工作,找職工代表協商,又找區政府幫忙協調,最后拿出報請區法院對尚未運走的設備進行封存等應急處理措施才平息職工憤怒的情緒。
她首先安撫職工,并不是給企業找托詞,而是她知道,職工維權要有法律依據才更有說服力。兩個月后,經潘蘭英和區政府多部門努力,湖北某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拖欠234名職工的76.2萬元工資,已經發放226人,共計75萬元,還有8名職工的1.2萬元因無法聯系上本人沒有發。
經過8年的發展,“潘蘭英維權服務熱線”已經成為一個專業的團隊,有了24小時能夠接通的現代化維權信息手段,還建起了維權網絡,并配備了專門的法律顧問。
現在,“潘蘭英職工維權熱線12351”這個招牌赫然顯示在黃石市總工會辦公大樓上已經八年了。每到夜幕降臨,“黃石潘蘭英維權服務熱線”的霓虹燈在這座擁有260萬人口的中部小城格外顯眼。這八年來,“潘蘭英職工維權熱線”共接待來訪8808人次,其中農民工兄弟占148人。截止到2013年6月26日,“12351”這個號碼已經為4944人解決各類職工維權資金總額高達34863154.89元。
這些數據背后,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忠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踐行者默默付出的辛勤和汗水。
這些年,潘蘭英一直在奮斗。讓她興奮的是,中國工會這十年來影響力是越來越大了,工會在企業和職工之間紐帶作用越來越強。她說:“十年來,工會工作更主動了,更加得到廣大職工群眾的認同。”潘蘭英說:“中國工會十六大的召開將是載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上的大事,更是廣大職工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的大事,我和我的工會同事還將繼續走在職工維權的第一線!”
潘蘭英職工維權熱線,永遠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