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他們需要的只是一間像樣的蝸居?!彼禽氜D北京的租客,當時她的夢想是當一名“包租婆”,再也不受房東的氣。
“那個時候的北京,給人感覺很破舊。”張曉的回憶從1994年開始。
從南方一個衣著光鮮亮麗的繁華都市來到北京的她,對這里的第一感覺就是“灰暗”。當時北三環外都還是農田,房屋低矮,如今人潮涌動的現代化商業中心尚不存在。
1998年她從大學畢業,北京的外觀仍然沒有本質上的變化,但張曉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租房。當時大學還包分配,她拒絕服從分配的代價是交給學校一筆不菲的賠償金,以換取在北京的自由生活。
“我覺得很值得,看看我那些服從分配的同學們,他們還不知道在哪條仕途上掙扎呢。身處這個變革的時代,自由才是最重要的財富”。如今的“包租婆”張曉手握多套住房,自住出租兩不誤,對自己的選擇從未后悔過。
處處都是唐家嶺
第一個棲身之所是同事介紹的。“就在現在水立方那里”,這種時空變化著實讓人著迷,現在每次路過水立方,她都會有滋有味回想起那個時候。
當時的水立方還是一片村莊,房東是個勤勞的北京爺們兒,將自家的房子東擴一塊,西擴一間,一個不大的小院子住進了好些人。張曉用400塊租下一個小單間,也就是五六平米,一張床,一個小小桌子,幾乎沒有轉身的地方。廁所在外面,洗漱在大庭廣眾之下,蹲在院子外面小陰溝旁邊的水龍頭邊,沒有廚房,每天在外面隨便買點什么就把晚餐對付了。
后來看到唐家嶺的報道,張曉感同身受:“基本上就是那種狀態”。
還好這里的日子只持續了三個月,換工作的同時,也需要更換住所。這時,張曉遇到了北京的房屋中介。
十年前的房屋中介
如果你覺得十幾年前的北京也能遍地找到連鎖的、裝潢精美的房屋中介,那就錯了。
估計中介當時也算第一撥北漂族,他們縮在小破樓的角落里,靠貼在外面的廣告招攬生意。走進去,滿墻貼著房屋信息,一部傳真機,不時有新的信息傳進來。
如果你同意通過他們尋找信息,那么先交300元的信息費,他們包你找到為止(至于真的能否找到,全憑運氣)。
其實,中介那里的信息并不多,因為張曉希望離新單位近一些,可選范圍不大,僅有的幾個信息,張曉比較了一下,挑了一個報價700元的看房。中介把電話給你,他們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比較而言,現在的中介人員不辭辛勞陪你看房,陪你簽合同,最后成交才收取中介費,已經規范多了。也是這個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一個體現。
跟房東一接觸,房東說,我報的是800元啊!——這就算是第一次被騙了。
這是很舊的樓房,很明顯在76年地震之后重新用鋼筋加固過。一套兩居室,分配給兩家人,房東一家可以將其中屬于自己的一間出租,廚房廁所公用。
因為有“水立方”的比較,張曉并不挑剔,起碼不用在一堆人面前洗漱,起碼可以自己做飯,起碼有帶馬桶的廁所!雖然廚房里四面都掛滿了油垢,但她很快跟房東敲定。800元有點貴,張曉努力尋找一個同伴,與自己分享房租。
后來張曉發現,其實當時北京絕大多數的市民,住的就是這樣的房子。
輾轉北京
此后張曉又換了幾處住所,原因五花八門。與房東共用電話,或因一些維修費用與房東牽扯不清;合租的女孩兒搬走……都逼迫年輕的租客不斷換房。“北京東西南北都住遍了?!彼嘈?。
這個時候的張曉,租房成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為租房的事情簡直是焦頭爛額。幾乎每年都要換一個地方。
租房市場一直沒什么變化,張曉看了不少房,越看心里越涼,用于出租的房屋質量都非常差?!坝谩肌忠稽c不過分?!睆垥哉f。曾經有一間又破又小的半地下出租,沒廚房衛生間,居然要1500元一個月(相當于張曉當時一個月的工資)。還有胡同里小平房簡易搭建的二樓小房間,四面漏風,冬天都不知道怎么過。有家庭出租一間屋子的,是要補貼家用,家中有生病的老人,要求租客不能晚回家或者洗漱聲音太大……
去朋友同事家她也發現,北京市的絕大多數市民居住的情況都差不多。樓房破舊,好點的單位,居住有點“社區”概念的,環境稍好點。就算是樓房,樓道的破舊與臟亂也都差不多。
租客能住在一間干凈整潔的房屋里,在北京曾經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租房的艱難成為了張曉心頭永難去除的陰影。她時不時想起來北京之前親朋好友的勸阻:“北京啊,三代人擠在20平米的房子里,就已經算不錯啦!”難道自己也要永遠在這種條件下生活嗎?
當時一個新的規定出臺并開始恐慌性地流傳:1998年以后單位不再為員工福利分房。這條消息在張曉看來,卻是一個新的信號,人總是需要住房的,自己輾轉北京的經歷就是現在所說的“剛需”。單位不分房,一定有其他的解決方案。張曉潛意識中感覺到,改變即將來到。
角色轉變
第一次聽說北京有房可賣,是位于西直門的今典花園開盤。這個消息極大振奮了張曉,改變的機遇之門已經開啟!她立刻開始盤算,借錢加貸款,就可以擁有自己的住房,還是新的!欣喜若狂之余,開始關注北京還有哪些在售樓盤。
那個時候網絡沒那么發達,不是每個樓盤信息都能在網上找到,應該說,樓盤信息在網上都找不到,只能靠自己打聽,靠跟朋友吃飯的時候搜集信息。還有就是自己四處瞎溜達,看到有新樓盤就進去看一眼。
由于手頭資金非常有限,張曉買房的原則就是總價低,自己能買得起。
一開始實際調查得來的信息很讓人沮喪,新開的樓盤全是大戶型,130平米以上,張曉手頭能籌集的錢根本不夠,她也很納悶,這么大的房子,這么高的總價,得多有錢的人才買得起?。?/p>
自己的租房經歷很說明問題,像自己這樣的年輕人,需要的不是大房子,只是需要一個安全、干凈、私密和環境良好的棲身之所,而這樣的需求肯定不在少數。就得照這個需求買。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曉堅持尋找小戶型,到2006年時她陸續購入了三套房子,面積分別是40、45和50平。這樣的房子不多,幾乎都是樓面設計時“多余”出來的一塊,普通家庭購房者一般都看不上。但是作為單身公寓,就非常實用,因為那個時候小戶型的概念還未普及。
她記得曾經看到一個樓盤打出“小戶型”的廣告,非常高興等著開盤,時不時去看一眼,幾個月后,樓盤廣告居然變成了“寫字樓”,讓她失望之余,也說明那個時候的小戶型真不是市場主力。
張曉的兩套房子,在拿到鑰匙的第二個月,就順利出租。租金不高,還貸款還需要自己再貼點錢,但是已經讓張曉非常滿意,因為更重要的是角色的轉變,終于自己可以從租客升級為房東。
一次購房交易
從租客升級為房東,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當然是買房。如果不是第一次成功購房經歷,恐怕以后的“包租婆”生活也很難達成。張曉想起那個時候非常歡樂,第一次二手房交易,是在沒有中介的情況下完成的。
2005年以前,互聯網上的BBS非?;钴S。張曉看好一個新樓盤,知道那里有小戶型,她就泡在樓盤的業主BBS上,看到有人出售,馬上跟人聯系。
出售的業主也是一個女孩,兩人都感覺對方比較可靠,決定交易。
交易的風險她們都清楚,于是定下如下流程:簽合同,將合同公證,交第一筆費用,以便賣方還貸,過戶,賣方取房本,交全款,房本歸買房,交易完成。
現在張曉說起來覺得自己當時很了不起,兩個二十多歲的小姑娘,一本正經地走法律程序,特別是公證。而這次交易的流程放到任何時候都經得起推敲,公證保證了法律效力,流程上也將風險逐步分解,不完成交易成為雙方最大的風險。
這次交易順利完成,“壯了我的膽”,張曉認為這是促使她此后再次出手買房的重要里程碑。與此同時,北京的房屋中介公司跟隨樓市日益壯大和規范,張曉就沒有再自己交易過,直接通過我愛我家這樣有品牌的中介公司進行交易,畢竟商業社會分工細化,有中介擔保更符合商業規律?!叭f一碰上違約的情況,有擔保當然就不怕?!?/p>
“絕大部分的房屋交易都是平生第一次,”張曉說,“又是人生中可能最大一筆數額的交易。很多業主會因為中介沒有說清楚流程和風險而感到不踏實,中介的業務員也未必特別熟練。好幾次我都和中介業務員一起,把整個交易的流程、每個環節的時間節點和風險梳理一份清單,給出售房屋的業主看。我其中一套二手房就是這樣才打消了業主的顧慮。”
做個善良的“包租婆”
從租客順利轉型為房東,張曉深知租客的不易。她在出租過程中盡可能為租客考慮。
比如盡可能直接發布租房消息,而不是通過中介。只要方法得當,租房這件事與買房不同,沒有大筆資金交易,其實是不需要中介的。這樣能為租客省下中介費,也降低租客上當受騙的概率。
交流和承諾的方式也很重要,一開始要把話說清楚,哪些需要租客承擔的,哪些是房東承擔的,清單要寫到合同里,保證對方能清楚理解和實施?!斑@些都是自己吃虧得來的經驗。”
房屋的設施盡可能齊全,為租客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張曉在出租前都會去社區BBS淘一些二手的家具家電,放在出租房里?!坝幸淮芜\氣好,350塊錢買到一個八成新的大洗衣機,直接從鄰居家里拉到我的出租房?!边€有一次搬家,她將家里用不上的衣柜和桌椅送給租戶,替換了他們當時使用的簡易塑料衣柜,租戶很高興。她覺得這些對自己是小錢,但是能為租房的年輕人解決大問題,很值得。
“我跟租戶的關系都處得不錯,有一對小夫妻還在我的房子里結的婚,他們搬走的時候都戀戀不舍。”張曉覺得當這樣的房東才有意義,才算是圓了自己在輾轉北京時的夢想。
是天時地利,更是人和
“我的幸運是趕上了這個變革的時代?!睆垥赃@樣說。
作為一個曾經的北漂,張曉對北京最深厚的感情來自于目睹北京的變化。親身參與其中并感受和爭取改變,是她成功轉型“包租婆”的原動力。
說起成功之道,張曉認為自身的經歷和感受最重要,因為有艱難的租房經歷,才想到要當房東,因為住過糟糕的房子,才知道好房子的價值,這是內在的動力;對外面的世界保持敏感,實際調研形成最為真實的感受,才有可能敏感地發現社會變革的先兆。
她常常這樣想,如果沒有曾經的痛苦搬家經歷,她也許不會發現北京租房市場的巨大潛力。
與同時代的同學朋友相比,張曉覺得自己更能理解艱難的人生?!坝袔讉€朋友,曾經跟我一起看房,比較,但他們對房屋的要求比較高,樓層、朝向、格局什么的,我覺得那都是成功的中年人才考慮的因素,但這些成為他們最后沒有出手買房的原因。”說起別人的故事,張曉覺得自己很幸運,“當時真沒想到后來房價飛漲那么快,只是覺得這就是剛需,像我一樣,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他們需要的只是一間像樣的蝸居?!?/p>
目前張曉擁有的房屋自住一套,其他都用于出租,租金行情逐年上漲,早就超過了房貸。
現在的北京與十五年前大不一樣。繁華的商業中心與林立的新樓盤徹底將北京變成了世界級的都市。張曉對“房地產”一詞從不反感,她親眼目睹身邊的新老市民從破舊的老樓搬進新房,目睹年輕的租客們擺脫了無房可租的局面,很多像她一樣參與這場變革的人們擁有了可供出租的房子,相信這些經歷過艱難租房的房東們,一定會善待他們的新租客。(應被訪者要求,文中張曉為化名)
“包租婆”訪談
Q:=《小康·財智》
A:=張曉
Q:有沒有一個特別的事件,讓你決定當“包租婆”?
A:應該說是周星馳的那部影片吧,《功夫》,包租婆的形象很可愛,武功高強又為一些貧苦的百姓提供住所和幫助,看完片子之后我就決定自己要成為那樣的人。
畢竟社會上有很大的群體是需要靠租房生活的,比如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或者在一個城市臨時生活的人。
Q:你對北京房價怎么看待?現在的年輕人已經買不起房了。
A:北京房價其實一直不低。從十年前我就開始考察樓盤,我始終只買得起50平米以下的房,還要貸款。地段稍微好點的房,對普通人而言都是天價,我的房也都在四環甚至五環以外?,F在很多年輕人動不動就要一百平,四環內,這樣的想法不現實。
我剛聽說一個朋友買了三環內近一百平米的房子,啃光了小夫妻雙方家長的全部積蓄,還負債累累,這種買房的方式我從來都不贊同。
我相信就算目前,五環外50平的房子,大多數的年輕人通過貸款,奮斗幾年,還是買得起的。而且現在小戶型的概念已經非常普及了。
Q:怎么看待現在北京的“限購”政策?
A:適當的限購是應該的。俗話說:“當菜籃族涌進來的時候,你就該離開了”。整個社會都已經為炒房瘋狂,我們必須保持冷靜。限購政策強制人們保持冷靜,是好的。五年繳稅也還算好,工作不滿5年,基本沒積蓄,也買不起。不提倡“啃老”也是對的。
當然這樣會有誤傷,比如很能干的年輕人可能三年就掙了很多錢,但是他不能買房,這就損害到他的權益了。
我認為政府限購和嚴厲的樓市政策是因為資源不夠,要平衡資源,讓更多的人能夠擁有房屋。但在實際操作中有可能讓房屋資源更加緊張,有可能造成進一步供不應求的局面,反而導致價格上漲。
可惜的是,我的“包租婆”理想不能進一步擴大了。(笑)
Q:你現在的財務狀況怎么樣?怎么投資理財?
A:每個月的租金相當于一份白領的工作,就是說我隨時可以過退休生活,但是我還是想要自己“武功高強”?。ㄐΓ耠娪袄锏陌馄乓粯?。第一次順利買房其實也得益于當時我從事的與合同管理有關的工作,所以工作很重要,修煉和開闊眼界,都要靠工作。
投資理財要跟隨社會的動態。原來打新股掙過錢,現在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搶購銀行理財產品上,但是這個似乎能做的時間也不太長了,原因就是太熱了,一個事情一旦過熱,就會過頭。做一點基金定投,但是收益都有限。
說實話,中國現在很缺乏適合百姓的投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