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是本屆政府經濟乃至金融改革的引線,由來以久的IPO、ABS及新三板擴容等金融問題一直停滯不前,終于在11月12日結束的“三中全會”上吹響了改革的號角,2013年11月15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并規范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目標。
由此,三板、四板市場的拓展,以披露為主的注冊制股票發行,基金子公司及證券子公司的直投PE與VC,以證券化為導向的債券創新市場已拉開四大改革的序幕,由此也為中國金融市場的混業經營埋下了伏筆。
改革之一:新三板及四板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截至目前,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了346家企業,據股轉公司董事長楊曉嘉表示,中小企業股份轉讓試點擴大到全國的條件已具備。11月14日召開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擴大試點主辦券商動員暨技術系統建設培訓會傳出的消息,新三板推出的協議平臺、做市商平臺和競價平臺交易細則將于近期公布。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適應不同層次企業的融資需求,擴大資本市場覆蓋面,提升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勢在必行。值得關注的是,除新三板外,目前還有包括地方產權交易中心在內諸如天交所、前海等場外市場正在推進,這被部分市場人士稱為四板的市場有望成為新三板市場的另一補充。目前天交所已掛牌企業達到了381家。前海股權交易中心也達到了一定規模。
改革之二:注冊制股票發行。A股IPO暫停一年多之后即將開閘。11月3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到明年1月,“已過會但尚未發行”的企業共有83家,會有50家能陸續上市。會里表示,監管部門對新股發行的審核重在合規性審查,企業價值和風險由投資者和市場自主判斷。突出了發行改革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理念,強化市場約束等措施,借殼上市條件與IPO標準等同、創業板嚴禁借殼上市等將推動A股市場走向成熟,對于中國資本市場影響深遠。
改革之三:企業資產證券化及信貸證券化重啟。截至目前十幾家券商已有27單企業資產證券化ABS產品報到會里,雖然BT項目證券化已經叫停,仍有不少券商或券商資管子公司報到會里。2012年5月,人民銀行、銀監會、財政部下發《關于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正式重啟信貸資產證券化MBS,額度為500億元,尚有額度,加上監管層已經確定新一輪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試點額度3000億,到明年6月底在信貸證券化市場就有接近4000億的規模。目前,已經發行信貸資產支持證券運營良好,發起機構和投資者范圍逐步多元化,從未出現違約或現金流中斷問題。發起機構包括了各類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和財務公司,投資者涵蓋了各類銀行、財務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等。“三中全會”將積極推動信貸資產證券化常態化發展。
改革之四:股權融資與債券并舉,增寬直接融資。2013年11月30日,國務院決定開展優先股試點,并發布了《關于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監管機構陸續開始推出優先股、私募債、可轉債等其他交易品種。包括保監會準許保險資金投入證券化、基金子公司直投等創新授信產品,各大銀行將針對新三板掛牌公司貸款資金用途不做嚴格限制,甚至可以用于并購,掛牌企業定向發行和接受PE投資,發行私募債等股權與債券并重,這將進一步滿足企業的融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