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田間定位試驗,設置不同施氮量處理,研究多用型甘薯濟薯21的產量及養分吸收規律。結果表明:不施氮肥處理的濟薯21鮮薯產量最高,各施氮處理的薯塊鮮重顯著下降,與不施氮處理相比,施氮處理鮮薯產量降低16.92%~20.92%,兩者呈極顯著負相關。增施氮肥提高了濟薯21的出干率,降低了甘薯收獲指數,提高了薯塊和莖葉含氮量與吸氮量。濟薯21的出干率、薯塊含氮量與吸氮量達最大值。在土壤肥力較高的條件下,施用氮肥雖然能促進濟薯21對氮的吸收,但對產量的增加沒有促進作用,反而會造成減產。
關鍵詞:氮肥;甘薯;產量;養分吸收
中圖分類號:S531.06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3)11-0070-04
甘薯是我國四大作物之一,具有耐旱、耐瘠薄和糧、經、飼兼用的特性,因而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甘薯適宜的施氮量對提高甘薯的產量具有重要意義。
氮肥是影響甘薯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Hartemink等[4]研究表明,甘薯產量與氮肥用量呈負相關關系。高氮促進了甘薯蔓的生長,降低了甘薯的收獲指數,非商品薯的吸氮量遠大于商品薯的吸氮量,但土壤基礎養分對甘薯施肥的影響很大,對于基礎養分含量高的褐土,施肥造成甘薯減產;對于基礎養分含量低的褐土,施肥增加甘薯產量[5]。
因此,研究不同質地土壤多用型甘薯濟薯21的適宜施氮量,可以為甘薯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自然條件
1.2 試驗設計
1.3 測定項目和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施氮量對甘薯產量的影響
2.2 不同施氮量對甘薯養分吸收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T1和T2處理的薯塊含氮量較低,分別為0.97%和0.91%,增施氮肥,薯塊含氮量明顯增加,以T4處理最高,為1.68%,分別是T1和T2的1.73倍和1.85倍。T1和T2處理的甘薯莖葉含氮量同樣較低,分別為1.68%和2.24%,增施氮肥使得甘薯莖葉含氮量明顯增加,以T5處理的甘薯莖葉含氮量最高,達到3.26%,分別是T1和T2的1.94倍和1.46倍。甘薯莖葉含氮量明顯高于薯塊的含氮量,相同處理莖葉含氮量為薯塊含氮量的1.34~2.46倍。可見,施氮肥能夠提高薯塊和莖葉的含氮量,施氮量為90 kg/hm2時薯塊含氮量最高。
(2)不施氮肥處理的薯塊出干率最低,隨著施氮量的增加,出干率呈現先增加后降低趨勢。本試驗條件下,達到最大出干率的施氮量為90 kg/hm2。增施氮肥降低濟薯21的收獲指數,不利于提高薯塊干物質量的比重。
(3)不施氮肥處理的薯塊含氮量和吸氮量較低,施氮處理條件下薯塊含氮量和吸氮量都明顯增加,甘薯莖葉含氮量和吸氮量同樣顯著增加。甘薯莖葉含氮量明顯高于薯塊的含氮量,相同處理莖葉含氮量為薯塊含氮量的1.34~2.46倍。在土壤肥力較高的條件下,施用氮肥雖然能促進氮的吸收,但對產量的增加沒有促進作用,反而會造成減產。
參 考 文 獻:
[1] 盛錦壽.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對甘薯的增產效果[J].土壤肥料,2005,5:29-31.
[2] 姚寶全.甘薯氮磷鉀肥效與適宜用量研究[J].福建農業學報,2007,22(2):136-140.
[3] 戴樹榮.南安縣域甘薯的土壤養分豐缺指標研究[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0,3:11-16.
[4] Hartemink A E, Johnson M,O’Sullivan, et al.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taro and sweet potato in the humid lowlands of Papua New Guinea [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0, 79: 271-280.
[5] 董曉霞,孫澤強,張立明,等.山東省主要土壤類型甘薯肥料利用率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10,11:51-54,59.
[6] 張立明,王慶美,張海燕,等.多用型甘薯新品種濟薯21號的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J].山東農業科學,2008,9:101-102.
[7] 魯如坤.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M] .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309-316.
[8] 徐 冰,桂巨德,張從慧,等.甘薯氮磷鉀平衡施肥試驗初報[J].雜糧作物,2009,29(1):49-50.
[9] 黃梅卿,蔡開地,姚寶全.不同氮磷鉀施用水平對甘薯經濟指標的影響[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4,26(2):254-258.
[10]王道中,張永春.安徽省甘薯生產及施肥現狀調查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9):10024-1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