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2002年擔任豐城市教育局教研室政治學科教研員至今已經十余年,多次輔導教師參加優質課競賽,取得了一些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
另外,2011年豐城三中羅金泉、2012年張巷初中黃勤勤的政治課參加宜春市校際領導優質課競賽榮獲一等獎。
在輔導教師參加優質課競賽的過程中,慢慢積累了優質課競賽如何評課的一些經驗。筆者認為,新課標是中學政治優質課競賽評課的核心與靈魂,是總關注。以下就是我在政治優質課競賽評課中落實新課標的一些關注點。
1 關注教師。
對于優質課競賽參賽教師的選擇,是教研員的職責范圍。公平公正、不走人情是筆者的做法。第三年舉行一次豐城市中學政治優質課競賽。參加宜春市政治優質課競賽,高中選豐城市競賽前四名、初中選前六名參加預賽,嚴格選拔第一名參加宜春市比賽。不走人情是核心。假如基層教研員如果把參加優質課競賽當作人情,則難以出成績。比如說,2007年熊才意、2009年徐春霞參加宜春市優質課競賽時,當時有幾個校長分別推薦其學校教師參加,但我卻頂住了壓力,自從2008年熊才意獲得全國一等獎以后,再沒校長打招呼了。
2 關注導入。
新奇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說,2008年熊才意老師參加全國政治優質課競賽,其導入以《千手觀音》的優美畫面,再配以激情解說,切入主題《伸出你的手》。導入的標準,一為新,一為奇。
3 關注自主、合作、探究。
我認為,自主、合作、探究是落實新課標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教師角色轉變的體現。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地得出科學結論、學生自主小結。在優質課競賽中,經常看到教師先給出結論,然后再詳細講解,我認為,這種做法與自主學習是背道而馳的。
優質課競賽要獲獎,合作學習是亮點。比如說,豐城二中饒星火參加宜春市優質課競賽,有一個環節是讓學生扮演記者、新聞發言人,由于合作學習布置及時、合理,效果明顯,獲得評委的一致好評。
探究學習的關鍵就是問題的設計。有的教師總說,學生的素質不行,課難上。我認為,優秀教師即使在平行班,也能夠上好課,讓學生喜歡政治。問題的設計,我評課時遵循以下原則:
⑴ 小而精。在現實教學中,有些教師的問題設計往往很大,學生難以回答,即使回答也不夠全面。
⑵ 活。在書上可以找到明確答案,則不活。問題的設計應當是學生經過思考才能夠回答的。
⑶ 邏輯性。問題的設計應當像中考、高考的問題的設計一樣,具有邏輯的關聯、步步深入。
⑷ 發散性。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許發散性思維。探究學習以問題教學為核心,以問題的設計科學合理有效為重點。
4 關注生活。
尤其要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比如說,豐城三中羅金泉參加宜春市校際領導優質課競賽,課題是《父母的愛》,他讓學生講父母對于自己的關愛的經歷,動情之處,學生流淚了,達到了應有教育目標。在實際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重視政治課與學生生活的關聯。越與學生的生活接近,越能激發學生的參與度。師生互動比較差的課,往往在聯系學生實際生活方面有所缺陷。
5 關注語言。
普通話標準是一個教師的基本素質。豐城二中饒星火盡管獲得了宜春市競賽第一名,但因為普通話不標準,而被拒絕參加江西省競賽。
另外,要盡量減少口頭語的應用,比如說,\"對吧?是不是?我這樣說。\"
語言要精練、富有感染力。熊才意為了參加全國優質課競賽,研究了中央臺專題片的語言,運用排比句,氣勢澎湃。
尤其要注意轉折語,轉折自然是優秀教師的共同點。轉折不自然,一是對于教材內容沒有全面把握,二是準備不充分。
6 關注品德滲透。
省教研室提出要在各學科中滲透品德教育,對于評課起到一個導向作用。政治課基于它的學科特色,尤其需要滲透品德教育。比如,講到環境問題,一定要滲透環保意識的培養。教育就是教書育人,滲透品德教育的教師起碼具有育人的意識,層次要高一檔。
7 關注小結。
盡管優質課競賽沒有小結要求,但我認為,沒有小結是個缺陷,是堂不完整的課。小結應當是由學生總結,學生補充,而不是由教師總結。它是對于教學效果最為直觀的檢驗。
8 關注作業布置。
作業布置的標準,與前面所講的問題設計的原則相同。豐城市教研室去年布置了兩個與作業布置相關的專題,《作業布置》,另外一個是\"說題活動\",對于提高全市政治教師的作業布置水平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沒有作業布置的優質課,仍然是缺少一環,是不完整的。
9 關注時事。
它是由政治課的學科特點決定的。關注時事,有兩個層次的理解:一是對于教材知識的時事拓展,比如說,《中國的大國地位》,講到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教材中只講到三次行使否決權,有些教師對于時事拓展,講到了最后一次對于敘利亞問題行使否決權。二是盡量使用最新的時事知識。再比如,黃勤勤的《我的夢、中國夢》的選題,選擇了習總書記的關于《中國夢》方面的講話,緊扣時政熱點。
10 關注感情升華。
在課堂結束時,用三到四句話,尤其是充滿激情的語言,點題,并使課堂的感情升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以上十個方面的關注,其中導入、內容講授、小結、作業布置、結局是一堂課的完整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關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要關注課程生活化、要關注品德滲透、要關注感情升華、要關注語言的技巧、要關注最新時事的挖掘。它們是我學習新課標的體會,應用新課標評課的具體實踐;也是從事評課活動的準則,在今后的評課活動中,需要不斷進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