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構建思想品德課的有效到高效教學,我通過多年的學習,實踐和探索,從導入、高效授課、有效激勵,小結等方面談了自己在新課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方面的思考。
【關鍵詞】導入
21世紀,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的變化發展對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要求。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指導。在教學中,我們應使學生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個人利益同國家社會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而要達到這一標,必須想方設法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和策略提高教學的效果使教學質量上一個新的臺階。為適應新的課程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要講究教學藝術,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參與中學習,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并理解和接受,內化為信念、意志、榮辱觀和價值觀,進行有效教學。下面從導入、高效授課、有效激勵、小結等方面來談談自己的探索和體會。
1激情有趣的導課,引人入勝,身臨其境,喚起學習動機。
21世紀,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的變化發展對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要求。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指導。在教學中,我們應使學生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個人利益同國家社會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而要達到這一標,必須想方設法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和策略提高教學的效果使教學質量上一個新的臺階。為適應新的課程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要講究教學藝術,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參與中學習,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并理解和接受,內化為信念、意志、榮辱觀和價值觀,進行有效教學。下面從導入、高效授課、有效激勵、小結等方面來談談自己的探索和體會。
1激情有趣的導課,引人入勝,身臨其境,喚起學習動機。
萬事開頭難。導入是一堂課的切入點,它如同橋梁,聯系著舊課和新課;如同序幕,預示著后面的高潮和結局;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和方向。成功的導課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引發學生思考,引起學生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欲望,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從課外轉移到課內,使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角色,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心理氛圍。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應設計出諸如故事導入、小品導入、詩歌導入、謎語導入、漫畫導入、音樂導入等導入課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改革開放的內容時,先讓學生欣賞歌曲《春天的故事》,在優美的樂曲聲中,老師及時提問:歌詞中兩次提到的“老人”指誰?1979年和1992年分別發生了哪兩個“春天的故事”?學生情緒激奮,躍躍欲試,很自然地導入了新課。通過導入,學生對本堂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興趣是動機產生的主觀原因。所以我們在導入新課時,要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情景,把學生的興趣和思維迅速地吸引到課堂教學中。為使導課激情有趣,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1教師的語言要講究藝術性。塑造教學新形象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個性,在德、智、體方面各有差異,產生的需求也不相同,而教師卻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因此,教師要想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必須要有相當深厚的功力。那如何才能達到此種境界呢?關鍵是處理好最基本的教育藝術。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實踐證明,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擁有豐富的言語藝術、體態言語藝術、教育幽默藝術,給學生的印象就會深刻,學生便會因喜歡這位老師的教學而喜歡這門課程。
1.2導課材料的選用應注意典型和真實性,要取材于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
1.3導課的信息材料與教學內容必須有內在聯系,能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教學內容上。
1.4導課的問題設計應在學生的生活體驗范圍內或學生現有知識儲備和思維能力所能達到的程度,不能太難太抽象。
1.5選用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就地取材,形象具體。
2高效授課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課程改革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課程改革要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為使課堂教學變成互動式教學,促使學生由被動聽課轉為主動參與、主動學習,教師應尊重和賞識學生的獨到見解,特別是對學生的一些“異想天開”、“奇談怪論”不要輕易否定,而是認真傾聽,一同遐想,正確引導,最大限度地保證每個學生的主體參與。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時空,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如,在講授“依法納稅”這一節時采取分組比賽的形式,分“才華才識展示”、“問題創意展示”、“金點子展示”等環節,讓學生在閱讀教材和小組討論的基礎上自己解決問題,提出在稅收問題上存在的疑慮,并為當前在稅收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等,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創”的精神得到激發,也在自己的積極參與中理解了稅收的重要性。這種教學不求講深講透,而是講七分留三分,讓學生有時間去思考,去探求,自求其果,充分享受含英咀華的樂趣。
第二,課堂教學要營造合作互動式氛圍,營造多向交互的空間。
現代社會心理學表明,教學中學生之間的互動能改善人際關系,同時有助于拓寬思路,擴大視野,促使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去認識理解事物。小組活動中大家各抒己見,取長補短,相互協作完成主題作品,促使學生動腦想、動手做、動嘴問,從而使教學內容入耳入腦,內化為正確的觀念。有位老師在復習“資源問題”時,在向學生展示了課堂教學目標以后,由學生選出主持人,把全班同學分長江隊、黃河隊等幾組進行創設問題、解答問題的比賽。以游戲的形式把資源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由學生自己在游戲中圓滿解決了,在每一位學生的積極參與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3有效激勵學生
有效教師不只是教知識,而是傳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師是受學生喜歡的教師,而且因喜歡而信任。而教師能否成為這樣的人,取決于教師是否具備三個品質:熱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師是一個熱情的教師;一個對學生滿懷期望的教師;一個值得信任的教師。
4小結重視導行,促進學生道德觀念內化和行為外現,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
課堂小結是對一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概括,使學生對所學基礎知識及其技能更好地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既要讓學生知道整堂課主要講什么,給一堂課教學劃上句號,又要給學生提出書本上的基礎知識與社會實踐或學生生活實際有何聯系,添上問號,可以說是整堂課的“點睛之筆”。課堂小結要改變過去側重于知識點的歸納掌握的做法,改變過去教師“包辦代替”的形式。如小結“依法納稅”一節教學時,一位任課教師結合今年四月份第十三個稅法宣傳月,讓學生以“我要當一名小小稅法宣傳員”展開活題:“你打算如何去搞好這次宣傳活動?請你設計幾個活動,并為這次宣傳活動擬幾條標語等”。這樣的課堂小結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既注意了行為的落實,又避免了空洞的說教,把課內知識的學習延伸到課堂外,使學生感覺到通過一堂課的學習既學到了新知識又懂得了這些新知識與自己身邊社會生活的聯系,還學會了用新知識簡單分析身邊的事例,培養了學生應用所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揮。
總之,只要我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努力實踐、相互交流,共同總結,一起反思,就能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起來,就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