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的歷史潮流。保護環境,教育為本,《中小學環境教育實施指南》指出:“環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引導學生全面看待環境問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環境素養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和教師可以依據自身條件,通過多種途徑和多種方式,創造性地達成環境教育的目標。”根據指南精神,利用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不失為一條最佳途徑。本文試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談幾點做法及體會。
挖掘課程資源、確立目標指向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中(以人教課標版為例)有相當數量的課文、課后練習、口語交際等與環境教育的主題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挖掘、利用,并確定出相應的教育目標指向。縱覽小語教材,其課程資源大致可分為下列幾種:
1.1愛護環境、講究公共衛生
這類課文在環境教育方面的目標指向不只是教育學生搞好個人衛生,還應該滲透個人衛生和他人衛生的關系、個人衛生與環境衛生的關系,使他們從小就能夠初步懂得講不講衛生決不是個人的小事,以此培養他們的環境意識,促使他們養成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做有害于公共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這類課文有:《美麗的小路》(一年級下冊)、《失物招領》(一年級下冊)、《清澈的湖水》(二年級下冊)等。
1.2珍惜資源、維持生態平衡
1.2.1保護動植物
動、植物是自然界中的一個龐大的家族,它們種類的多與寡和繁衍興衰都對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保護了動植物,就等于保護了環境,就等于保護了我們自己,這是此類課文教育目標主要指向。這類課文有:《兩只鳥蛋》(一年級下冊)、《紅領巾真好》(二年級上冊)、《活化石》(二年級下冊)、《燕子專列》(三年級下冊)《老人與海鷗》(六年級上冊)等。
1.2.2保護地球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星體,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也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保護地球,保護環境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學習此類課文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學生感悟人類的生存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密切關系,懂得人類應珍惜資源,保護地球。這類課文有:《只有一個地球》(六年級上冊)、《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六年級上冊)等。
1.2.3改造環境、建設美麗家園
環境教育不僅要對學生進行保護有利環境的教育,而且還要進行敢于改造不利環境的教育。教育目標的主要指向是告訴學生隨著人類無休止地開發和利用自然,大自然已受到人為的破壞,人類居住的環境已不容樂觀。改造環境、保護壞境,建設好美麗的家園已成為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此類課文有:《鄧小平爺爺植樹》(一年級下冊)、《青山不老》(六年級上冊)等。
1.2.4牢記教訓、增強環保意識
由于人們的愚昧無知,使自然環境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從而使人類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大自然亦為人類上演了一幕幕“悲劇”。通過此類課文的學習,要教育學生拋掉愚昧及破壞生態平衡的落后觀念,改掉破壞生態平衡的不良行為。這類課文有:《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三年級下冊)、《大瀑布的葬禮》(六年級上冊)等。
1.2.5遵循規律、合理保護環境
潮起潮落、寒來暑往、春耕夏鋤,秋收冬藏,這是大自然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是不可逆轉的。因此,人類必須遵循這些基本規律,按規律辦事,合理保護環境。學習這類課文要教育學生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關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對自然的觀察、了解、發現中合理保護自然。這類課文有:《自然之道》(四年級下冊)、《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四年級下冊)、《大自然的啟示》(四年級下冊)等。
2探索教學思路、選用教學方法
2.1利用插圖、感知環保意義
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文質兼美,那些涉及自然風光、風景名勝、珍禽異獸、花草樹木等課文,不僅有著優美的文字,還配有優美的插圖。如,《黃山奇石》、《富饒的西沙群島》、《北京亮起來了》《桂林山水》、《長城》、《頤和園》、《老人與海鷗》等等教材中的插圖,這些插圖或表現大自然的壯美、或展示古老建筑的壯觀、或描繪現代都市的繁華、或揭示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教學中,教者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引導學生用心觀察,感觸大自然的美麗壯觀、感受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系、感知保護自然的重大意義。
2.2深入教材、形成環保意識
教材中,那些描寫大自然美麗風光的短文與詩歌,瑯瑯上口,語句優美,富有童趣,讀之,仿佛使人置身于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之中。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創設一種情景,盡可能使學生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優美環境之中,去細心體會大自然所帶給人的美感,并且讓這種美感逐漸在學生的心靈中沉淀下來。這樣,久而久之,學生便會產生對自然的熱愛之情。此外,大自然并非到處都是鳥語花香、流水潺潺、鶯歌燕舞、風光無限,由于種種原因,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空氣被污染、森林被砍伐、生態被破壞,使自然環境被人為地改變,人類的生存受到威脅,這些,教材中也為我們提供了反面的例子。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三年級下冊)、《大瀑布的葬禮》(六年級上冊)等。教學中,要使學生明白,由于人類的無知,急功近利等行為使人類成了破壞環境的元兇,從而帶來了令人心痛的后果,教育學生要汲取歷史教訓,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
2.3親歷實踐、參與環保行動
環保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牢固地樹立環保意識,自覺抵制破壞環境的不良行為,參與到保護環境的實踐中去。因此,在教學中,教者要善于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的開展,把語文實踐活動與環境教育巧妙結合,讓學生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也提高環保實踐能力。例如,在植樹節組織學生參加植樹活動、帶領學生去污染嚴重的河流、社區做實地考察采訪、在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向野外、走進山林,讓學生實地觀察植被覆蓋與水土流失的不同景象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既使學生的環保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又將環保教育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