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困難是學校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特別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習困難已經成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難題,本文將對小學階段數學學習困難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以期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困生 成因 策略
1學困生的定義
所謂學困生并非是心理學界的“學習障礙”、“學習失能”、“學習無能”;也非醫學界的“輕微腦功能障礙”、“大腦功能失調”;而是在普通教育領域,由非智力或其他殘疾引起的學習成績明顯落后、學習適應明顯不良等影響。
對學習困難生的定義,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學者根據當時的教育水平給出了不同的定義。我國學者錢學森給學習困難學生的定義是:“智力正常而學習效果低下,未能達到學校規定的基本要求的學生。”[1]樸永馨主編的特殊教育學中把學習困難兒童定義為:“除殘疾兒童外,由于生理、心理、行為、環境等原因致使其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學習成績明顯達不到義務教育教學大綱要求水平而需要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學齡兒童和個體心理發展水平嚴重落后兒童年齡特征水平的學齡兒童。”[2]方俊明對學習困難生的定義是指:“在學習上存在一定的障礙,遇到不同的困難,缺乏通的競爭能力,學習成績明顯落后于其他兒童的之一現象[3]
本文中的小學數學學困生是指在普通教育領域中,由非智力或殘疾因素引起的小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落后于同年級兒童的學生。
2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落后、在學習上存在學習障礙這樣的情況在普通教育領域是屢見不鮮的,在每個學?;蛘呤敲總€班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這樣的情況,何以出現這樣的情形,本文將從教師、學生以及班級學生人數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2.1教師方面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的言行是影響學生成績的因素之一。
2.1.1教師的角色尚未完全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師由課堂的主體變成了課堂的主導者、組織者、實施者。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是將自己視為學生的主體,而非主導,實施的教學也是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而忽略了學生的作用,導致課堂教學不能照顧到所有學生,長期以往,使得學生在學習方面產生障礙。
2.1.2教師的教學理念滯后
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教師對很多教育學理論上的觀點持否定和拒絕的態度,不能在自己的課堂實踐中探索理論實現的可能性,拒絕探索,拒絕實驗,導致教師認為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出差異是正?,F象,是沒有能力去改變的,這是每個教師無法回避和逾越的。
2.1.3注重知識點忽略方法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注重對知識點的傳授,而忽略了方法的傳授,從而出現了知識猶如散落的珍珠,學生只有撿起珍珠的能力,并沒有把珍珠串成項鏈的能力,隨著知識點的增多,學生邊連散落的珍珠都拾不起來了。
2.2學生方面
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夠遵循教師的指導進行學習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產生密切的關聯。
2.2.1對數學的興趣度不高,上課的注意力不集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一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占了很大的比例,在小學階段,學生呈現的特點是一開始對一個新生事物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并能夠投入熱情,但是時間長了以后,學生的興趣便會逐漸淡化,不能夠很好的進行學習,注意力和集中度便會下降。
2.2.2缺乏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習慣不良
美國的一位教育部部長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教育上要記住三件事:第一是動機,第二是動機,第三還是動機?!痹诂F代的社會里,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學生把學習看成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主觀上不努力,缺乏學習動機,缺乏勤奮學習的精神以及好的學習習慣。
2.2.3缺乏學習技巧和方法
除了主觀努力和學習習慣不良的因素,學生也沒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好的方法可以使事情事半功倍,但是好的方法正是學生所缺乏的,學生上課不能跟隨教師的指令以及思路進行學習,下課不能認真復習,遇到難題不主動請教教師,不能很好地使用學習策略,逐漸淪為學習困難生。
2.3班級人數的因素
自捷克的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提出班級授課制以來,班級授課成為教學的常態,班級是學生學習的共同場所,但是班級人數將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重要的影響。學生由于社會地位、家庭背景、以及性格方面的原因會存在不同,班級內的學生是多樣的,這種差異在世界范圍的教育都是存在的。但是芬蘭的教育可以使學生之間的差異縮到最小,因為他們實行的是小班教學,教師可以照顧到這種差異,可以創造出適合學生發展至教育,而現在許多學校的學生數量過多,導致教師無暇照顧到每個學生,致使學生發生學習上的困難。
3解決小學數學學困生的策略
在對教師、學生以及班級人數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為了消除學生的學習障礙,解決學生學習的困難,本文從教師、學生以及課堂三方面提出解決的對策。
3.1教師的改進策略
作為課堂的管理者,教學的實施者,教師要不斷的充實自己的教育學、心理學理論,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從源頭上解決自己教學實踐的困惑。教師應創設支持性的教學環境、實施積極的教學策略、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主動為學生移除學習上的障礙,提升學習困難學生的信心,改善師生關系,讓學生的學習充滿動力,充滿信心。
3.2學生改進策略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充分發揮其主動性、激發其學習動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克服不良的學習情緒以及學習習慣,上課認真聽講,聽從教師的指令、下課認真完成作業,同時給自己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堅信自己能夠學好,逐步改變自己的學習狀況。
3.3實行小組學習學習
根據現有的學習情況以及教育情況,因我國目前人口基數大,而教育資源有限,想實施小班教學的可能性很小,教師應根據班級的學習情況,實行班級內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學習,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實行兵帶兵、兵幫兵、兵練兵、利用學生自愿,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和互相幫持,逐步移除學生的學習障礙!
只有通過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采取積極的教學策略以及營造公平、民主的課堂氛圍;學生發揮主動學習的精神、構建積極的學習策略;才能夠逐步移除學生的學習障礙,消除學生的學習困難,讓學生成為成功的學習者,體驗到成功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1]錢學森.學習困難學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樸永馨.特殊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05.
[3]方俊明.當代教育特殊導論[M].先: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