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高中新課程的重要內容。通過生物實驗教學,不但可以使學生直接的,感性的接受新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而實現新課程的理念。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能力提高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生物學的發展離不開實驗,幾乎所有的生物學知識都跟實驗有關系。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探究、實踐和創新等實驗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這些能力的途徑很多,其中通過生物實驗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能力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途徑。在新課標下,如何通過生物實驗教學來提升學生的能力,則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1改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實驗素養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的模式和類型。所以,要想該變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和方法,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實驗教學是以理論教學為中心,其主要任務是為課堂教學提供條件幫助,驗證課堂上所講的理論知識。把探究活動、實驗過程看成學習科學知識的手段和工具,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1]。所以在新課程的標準下,教師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要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學生科學素質出發,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樹立“勤動手、多動腦”和“延伸、開放”的教學理念,把實驗教學真正轉移到以探究活動和實踐為基礎的軌道上來。
2 培養學生的實驗思維能力和參與實驗的積極性
要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第一步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驗思維能力是在實驗過程中一點點形成的。這就要求:要改變學生在傳統實驗教學過程中被動的地位和角色,提高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
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教師課前準備好一切實驗材料,實驗時,學生完全按照課本上寫好的步驟操作即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機械操、被動的,主動性和思考的獨立性得不到發揮[2]。而新課標中明確要求:要培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動手能力,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實驗,鼓勵學生自己去查找一些教材以外的實驗方法。例如:必修課本中有好幾個實驗都要用到洋蔥的根,這樣洋蔥根的培養可以由學生自己來完成。除了課本上的方法培養外,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等途徑查找其它的培養方法,并鼓勵他們去大膽的嘗試。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實驗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3 重視實驗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構成科學素養的重要因素。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新課標的重要內容[3]。所以,在平時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學生在做《植物細胞的吸水與失水》實驗時,引導學生“設計一組溶液濃度檢測細胞液的濃度”;在學習了“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后,可以讓學生設計一個能使植物彎向一側生長的實驗方案(不包括人工修剪和使用藥劑)。通過自己設計實驗,不但能夠培養學的創新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觀察、思維和自學的能力。
4 重視實驗結果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平時的實驗過程中,很多實驗會因為時間、地點和實驗材料的選取,以及學生不規范的操作等諸多原因,可能會導致實驗結果的不理想,甚至失敗。
對于不好的實驗結果,在傳統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不會引導學生去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而是選擇讓學生把實驗重新做一遍。其實對不好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并找出其失敗的原因,也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4]。例如: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根尖有絲分裂的裝片,一部分學生可能會看到有的細胞重疊在一起,看不清每個細胞的形態,讓他們分析一下,可能是哪一步驟出現錯誤?在《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中,結果4條色素帶部分或全部不明顯,問題可能出現在哪些方面?然后誘導學生對這些問題思考和分析,找出實驗結果不理想的根源。通過這一過程,不但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還培養了自己綜合處理生物學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生物實驗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點內容和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實踐教學的核心。特別是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必須從素質教育的實質出發,從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入手,改革生物實驗教學模式,創造學生參與實驗的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實驗探究和實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全面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殷勤勇.新課程對科學課教師實驗素養的新要求[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6(3):10-11.
[2]何嘉莉.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新理念[J].中學生物教學參考,2010(4):16-18.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吳克勤.生物實驗教學探究[J].現代教育裝備,2009,( 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