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型課的基本特點
微型課就是從一節課的導入、新授、練習、小結等諸多環節中精選出一部分來上,它雖不在乎教學環節的完整性,但必須清晰地展示教學的關鍵過程,包括問題的提出、探究和解決等。因此,微型課是一堂常態課教學過程的優化濃縮,不同之處只是所用時間比較短,執教者要力求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打破常態課教學環節的機械限制,刪除可有可無的教學程序,這樣才能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從內容上說,一般只安排一個知識點的教學;從時間上說,一般要求在15分鐘以內完成。
2微型課的基本要求
要上好課,首先就得備好課。要上好一節微型課,就必須在備課上下功夫,即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關鍵難點上下功夫,同時還要在執教者的課堂表現上下功夫。經長期實踐,我認為數學微型課應體現以下基本要求:
2.1教學過程要精煉
2.1.1切入課題要迅速到位
由于微型課所用時間短,所以切入課題一定要迅速到位,尤其在切入課題的方法上要多動腦筋。比如,可從已學的舊知識點上引入課題,可從現實生活的某一實際問題引入課題,可設置一個題目引入課題,可設置一個疑問、懸念進入課題,可開門見山直接進入課題,等等。切入課題的方法是靈活的、途徑是多樣的,但不管采用哪種方法、哪種途徑,都要做到新穎有趣、引人注意。在力求新穎的同時,更要做到與課題的關系密切、簡捷到位,這是切入課題首先要遵循的原則。因為,我們要把較多的時間分配在新知識的講授上。
2.1.2教學過程要清晰明確
盡管說所有的課都要求講授線索的清晰明目,但在微型課的講授中,更要求盡可能使用一條線索。在這條線索上,要突出重點內容和疑難點的突破,凸顯出的應是教學內容的主干和精髓,剪掉的是那些可有可無的舉例、證明等有關側枝旁葉。而且教學過程要清晰,不累贅,不走彎路,爭取一次過去就有效果,甚至是高效。為了講清疑難點,往往需要羅列一些論據,但在羅列論據時要做到精而簡。因此,備課時要力求在較多的論據中進行精選,而且所選的論據要切中要害,有很強的說服力,更不會引發新的疑問。當然,采用的教學方法就更要恰到好處,甚至是妙不可言、拍手叫絕。
2.1.3課堂收尾要干凈利落
一節課的小結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節課內容要點的概括與強調,目的是讓所學內容進一步凸現。好的小結可以對學習內容起到提綱攜領的作用,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好的小結往往能給一節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可以使一節課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給人一種完美舒坦的感覺。好的小結能讓人回味無窮,課后記憶猶新。在微型課的小結中,由于前面重點內容的教學占用了較多時間,所以這一環節必須在小結內容要點的同時,盡量做到收尾快捷、干凈利落。
2.2執教表現要干練
2.2.1口頭語要精煉準確
語言的精煉準確是教學基本功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微型課中,由于時間上的限制,語言的精準顯得尤為重要。但它并不是語速的快捷,相反就如盛夏美麗的澗泉,流淌中有舒緩和急,表現為抑揚頓挫、口齒清晰、談吐利落。給學生一次贊美要激勵,給學生一次批評要善意,給學生一次點撥要到位。盡管這在于平時的磨課訓練,但在備課當中就應把要講的內容結合要表達的話語,特別是要注意的那些關鍵字、關鍵詞等,都能在自己的大腦里過上一遍,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在語言的表述上要做到清晰、嚴密、富有邏輯性。該說一遍的不說兩遍,該說一句的不說兩句。
2.2.2體態語要自然大方
教師的體態語主要指表情語、手勢語和身勢語三個方面。就表情而言,喜怒哀樂要自然,給學生一個微笑要溫暖,給學生一個眼神要鼓勵,給學生一個暗示要易懂;就手勢而言,伸手指名要諾諾大方,指示板書(或屏幕)要迅速到位,表達意向要直接明了,展示數據要形象直觀。就身勢而言,穿著要整潔大方、有朝氣,顯得有修養、有職業感,站立講臺時精神百佳,教學對話時有禮有節,板書寫字時迅速規范,彎腰點撥時平易近人。無論是表情、手勢、身勢,都要在課堂中與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應用有效地結合起來,并力求做到適時、適度、適人,最終為教學效果服務。
2.2.3板書要簡明美觀
板書的作用是展示執教者所授內容的要點,也是幫助學生梳理所學內容的要點。板書不宜太多、太繁,否則就顯得累贅,會沖淡對內容要點的提示作用;也不宜太少,太少往往會使板書的內容顯示不清。在微型課中,部分板書可以提前準備到紙板上,也可利用掛圖展示在板前恰當位置,這樣可以節省時間。無論怎樣,板書要以線索清晰、突出要點為原則,并以媒體電教手段呈現為最佳。當然,板書設計是要講求藝術的。好的板書猶如一幅精致明麗的山水畫,讓人賞心悅目。大多板書用文字和符號形式,可有些板書需要將文字與簡筆畫有機地結合起來,這都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效果的需要。
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表現手法又是多樣的。對學生而言,由于微型課內容少、時間短,因此可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當堂練習,發現問題并當堂糾正,從而實現“當堂訓練,當堂達標”的目的。對教師而言,和40分鐘的常態課相比,上好微型課更能體現一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授課水平,因此對一個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有極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