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評價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語文課堂 評價語言 多元性 民主化 生動 適時
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機制,把評價活動和過程當作是為被評價者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和機會,鼓勵被評價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績,讓學生獲得一種成功的滿足和喜悅。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激勵性評價是一種積極、有效的評價手段,對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長與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本人的研究發現,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的激勵性評價,不僅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因為激勵性評價是激起學生思維的\"一劑良藥\",正確運用激勵性評價必將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和無限的生機。下面就將自己的幾點不成熟的看法淺談一下。
1多元化的評價
傳統教學中,對學生的發言,教師雖評價較多,但主體較為單一,被評價者處于相對被動的狀態,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認為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針對學生的發言,要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1.1教師評價,以溫情感染
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同一類型的評價語言不是很滿意,于是我因人而異,對評價對象的不同需求,從學習效果、學習態度、學生信心等各方面進行評價。對優秀學生,我多給予啟迪。因為這部分學生已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對他們的評價,不能停留在所學課本知識的層次上,要選擇獨特視角,開闊學生視野,激發深入探究的欲望。在教學《將相和》中\"負荊請罪\"這一片斷時,我組織學生用表演的形式來理解課文內容。但由于本班的張龍宇同學經常上臺表演,臺風自然,再加上這孩子個性開朗,表演時出人意料的是片開課文內容限制,用自己的方式表演,迎來得了同學們的自發鼓勵。我當堂就說:\"像張龍宇這樣學,特別好,他不但理解課文,還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科學家小時候就是這樣認真、努力、積極思考的。對班上差生,我熱切地激勵。這部分學生通常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及主動學習意識等各方面存在問題,他們共同特點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勵。因此我細心地從他們身上發現他們自身的優點,進行評價;發現閃光點,打消他們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如很佩服你的勇氣,讓我們再聽聽其他同學的回答,好嗎?今天你讀課文沒有錯字、別字,一定是認真預習了。你可能因為緊張答錯了,平靜一下心緒,你一定會答對的,對嗎?課堂上我關注每一個學生,把愛心、耐心、信心貫穿于每一個環節,用溫情的評價語言,適時給一個嘗試成功的學生以鼓舞,使每個學生都體會到喜悅,產生樂于求知,積極向上的情感。
1.2生生互評,以補充延伸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的有生命力的群體。他們有思想、有意識。在課堂上,我們千萬不能忽視了同伴之間的互相評價。因為從學生的角度看事物會有不同于我們成人的看法和見解。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我很注重同學間的互相評價。 學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后,同學們分角色的朗讀課文,讀后有學生評價到:\"雷蓉蓉的聲音洪亮,吐字清楚。\"\"張剛同學能把德國民族的奇特讀出來了,很好。\"\"陳壯壯同學沒有讀出德國人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這樣的評價能找出別人朗讀的優點,可以學習借鑒別人好的朗讀方法,同時對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心理都起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匯報交流前的小組評價,提出一個問題后,進行小組討論,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在推選代表前,小組同學會很認真的進行一下互相評價。經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評價,他們會推選出本組最優秀的學生。那些回答問題聲音洪亮,語言表達能力好的學生,會自然入選。在評價過程中,每個同學都會看到自己的不足,汲取別人的優點,使自己有更大的進步。
1.3生評老師,以教學相長
傳統教學中老師的地位高高在上,即使老師錯了,學生也不敢出聲。而新課改首先要求師生平等,在和諧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和老師沒有距離,沒有居高臨下。課堂上,我經常讀一篇課文或闡述一個問題后,問學生:你覺得老師讀(講)得怎樣?這時候孩子們會說出許多我想不到的話。
生1:老師,你讀得太美了,讓我有身臨其境之感!
師:謝謝你的夸獎,老師相信你會讀得更美。
生2:老師,我覺得你還要大點聲,我有幾個地方沒聽清楚。
師:對不起,老師以后一定注意,現在再聽老師大聲讀一遍,好嗎?
生3:(學生也不怕得罪我,尖銳地指出)老師,我覺得剛才這個問題,你講得不是很全面,我想補充一下……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以生為銳,經常了解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有助于教與學的同步提高。
學生在課堂上被尊重,有了安全感后才會產生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等高層次需要。因此課堂上的評價語言要注重對學生三維目標的建構,不僅要關心智育方面的發展,問題的對錯,學習技巧性等,還要幫助學生豐富評價信息,整合現象的評價和實質的評價,讓學生更客觀地認識問題,認識自我,接納和認同正確的評價結果,促進其不斷改進以及和諧的發展。
2課堂評價民主化。
民主化的前提條件是要有標準。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標準制定的方式可以由老師和學生一同制定,標準制定的基本原則應該是著眼于師生的共同發展。而做法可以有多種:可以根據課的內容、課前制定;可以在生成的新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地制定;也可以在所有問題解決后,根據解決過程出現的情況,調整、修改、增減有關標準。標準可以有針對的單一型,也可以有方向的多元化。讓評價、反饋來促進課堂良好教學秩序風范的形成。
如:我校催振軍在教《黃山奇石》一課時,運用表演讓學生加深課文理解,清楚作者的寫作順序。一開始學生出現了一些小錯誤,這時老師先讓學生進行評價,然后老師再加以總結,并在此基礎上說\"老師也來試試看,同學們有沒有要修改的地方\"。這一環節學生聽得很仔細,參與也很積極,這樣,通過師生共同進行評價、點評,真正做到了課堂上的師生平等,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現在的課堂上由學生評價老師還不多見,我在教學上正嘗試著推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墻\",讓學生大膽提問老師,大膽質疑老師,大膽評價教學,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師生平等、和諧,也許,這也正式我們所期盼的課堂民主式教學。
3評價語言的生動性
課堂評價要注意語言的生動形象。恰當的使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方法,能使評價更富感染力。
在學生獲得成功時:\"讀得好,好在聲音響亮,這是自信的表現。\"\"你有一雙慧眼,火眼金睛,把藏在背后的東西也讀出來了。\"\"寫得精彩,讀得振奮,老師聽得也振奮。\"\"真好,你們都有發現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