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注重學生全面發展, 作業設計是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要體現\"以人為本, 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是實施素質教育進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是促使學生認知、能力、情感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了自己對小學數學作業分層次布置的看法。
[關鍵詞]數學作業 問題的提出 具體做法
數學作業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徑,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方法。可見,數學作業的設計與布置,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首先,我們要承認人的個性差異。受遺傳因素、家庭教育及社會環境因素影響,每個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能力、學習興趣、感悟能力有著很大的差異,以及受其基礎知識掌握的影響。學生在學習數學和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當中就自然而然的出現優劣。據調查,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70%左右的學生因為作業而傷腦筋,有36%左右的學生將\"不要布置太多的數學作業\"作為對數學老師最大的希望。教學中教師總想讓學生多學一點東西,往往有一種莫名的擔心——怕學生因為少做題而影響成績,因此就喜歡用一個標準或一個尺碼去衡量學生。然而,這樣做的效果恰好適得其反。通常我們設計的作業,都是統一題目,好、中、差生一個樣,這種作業形式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成了學生的負擔,這不利于學生通過作業練習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得到充分發展,根本不能調動全體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因此可見,教學中的\"題海戰術\"、\"吃大鍋飯\"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學生在學習上產生惡性循環。鑒于這種情形,我大膽改革,努力創新,為了使作業設計切合各類學生的實際,為了使作業設計更有實效,從作業形式、內容著手,嘗試使用\"分層設計\"學生作業的方法,使好、中、差各類學生都能形成積極進取的學習風氣,有利于各類學生通過作業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下面將分層布置作業的做法做一簡單介紹。
1問題的提出
我現在所任的年級是在2012年下期三年級接手的,接手后,感覺學生的數學基礎比較差,認為應該補一補。怎么補?一開始,就讓學生在書店買了一本口算練習冊和一本應用題練習冊,以圖加強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另外還有一本綜合性的練習冊。覺得只要認真督促學生完成這些資料,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可是一段時間下來,收效甚微。靜下來仔細分析原因,發現這種辦法過于簡單,因為學生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知識基礎、能力發展,智力因素存在著區別。買來的作業資料內容統一,不具針對性,作業量也比較大。很多學生不能夠及時完成,結果就造成拖欠作業、抄襲作業等現象,而教師就無法了解學生課堂知識掌握的情況。作業失去了檢查反饋、培優扶弱的作用。有老師就說,現在的教學資料實在太多了,質量又差,價格又貴,還不如我自已出題。
2具體的作法
2.1作業的布置與設計
我就以周為單位,每周周末針對各層次學生不同的需求來布置作業,將設計的作業分為A、B兩組。讓學困生鞏固基礎知識,中等生強化基本技能,學有余力的學生優化知識結構,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在完成基礎題的基礎上還能有所提高,增強學習興趣。
2..1.1A組作業
A組為基礎性題,是為實現基本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的體現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作業,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形成基本技能,它是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的,包括了所有的基礎知識題,要求每生必做,人人過關。重點布置與教材有關的最基礎知識和最基本技能的訓練。在作業布置中,我們力求做到:一要有精品意識,教師對所設計的作業中的每一項能達到怎樣的目的要有清楚認識,避免出題的盲目性、隨意性,確保一題對應一個教學目標、一項對準一個訓練重點,真正從微觀上控制作業的\"質\";二不要求全,一次只落實一項訓練,從宏觀上控制作業\"量\"。
2.1.2B組作業
B組為綜合性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將所學知識進行必要的延伸和發展而設計的作業,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觀察、比較、綜合、推理等數學思維能力,是面向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的,學生可選擇性完成,屬機動性作業。學生可隨意選擇一些力所能及的綜合題。這樣既讓優生\"吃得飽\",滿足了更高的求知欲,感到了學習有味道,又讓學困生\"吃得好\", 減輕了心理壓力,有了跳一跳也能摘桃子的機會。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嘗試到成功的愉悅,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2作業的測評與評講
當然,光是布置作業還不夠,作業設計好了,學生完成了,還要收上來及時檢查,及時反饋。每周一,我們將學生周末完成的作業收起來統一檢查、評價。對學生的作業評價我們也采用分類評價的方法,就是對學生的作業的評價不按一個標準。對學困生判分適當放松,對優生判分適當從嚴。對于學困生,做對A組作業,就可以給滿分;做對B組作業,翻倍加分。有時,學困生就是在訂正后還不能全懂,我便針對他們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再設計點題目讓他們補做,練一次,進一步,再練一次,再進一步,不斷給他們加分。這樣,他們通過反復作業,從日益增多的分數上,切身體會到經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成績在提高。對于優生,則是讓他們比作業的速度,比作業的準確性,比方法的簡便,比作業的思維質量,改變那種書寫認真,答案正確就判滿分的做法。這樣評價優生的作業,在優生中形成了競爭的氛圍,使他們永不滿足。同時老師還可針對學生作業中大面積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及時調整本周的教學活動。
3反思
我們認為差生的得來,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就是無數次的學習打擊而造成。他們很難有成功的體驗和嘗試,使他們對數學學習失去了信心和興趣,從心理上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這樣的心理根本不利于他們數學成績的提高。
采用分層布置作業方式,體現了教學中的因材施教原則,從作業安排上給學生以鼓勵和信心,消除他們心理上對數學的緊張情緒,輕松地參加數學學習,能夠培養他們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品質,最終收到較好的教學的效果。\"處處是創造之處,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才\"。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努力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學方式,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自主選擇、實踐運用中展開智慧的翅膀,使數學作業成為他們創作的天空,成為他們思考、快樂的樂園!
總之,作業的布置與設計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把素質教育的思想寓于作業之中,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并在完成好作業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我們正是想通過作業的分層次布置這一方式,來促進自己的教學行為的改變,實現為了學生的更好的發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葉季明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原理和方法》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1月
[2]徐斌艷 《數學教育展望》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年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著《數學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年7月
[4]《陜西教育》(教研版)2013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