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紐斯曾這么說過:“孩子們求學的欲望是由老師激發起來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的辦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去吸引他們;假如他們和善地對待他們的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愿進學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由此可見,教師教育學生的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如果教師熱愛學生、善待學生,那么就會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學生、激勵著學生去積極思維,用心學習,克服困難,走向成功。
恰當的發自內心的語言評價能直接告訴學生自己做得好的是什么,還需改進的還有什么。哨子是目前體育課常用的教學工具,被稱之為教師的“第二語言”,其實,有時候,非語言的評價學生更樂于接受。非語言評價包括肯定的眼神、鼓勵的微笑、贊美的手勢,這些動作,無不激勵學生幼小的心。 如:上課時,一個學生完成了一個漂亮的動作,就豎起了大拇指給予肯定;學生克服重重困難堅持跑完規定的距離,鼓掌給予祝賀……而對于低年級的孩子,教師還可以用小貼花紙來獎勵他們,他們更能接受。
《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體育學習的綜合評價。所謂綜合性評價,就是指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不能只關注學生學會了什么,而要在學生掌握技能、鍛煉體能的同時,更加重視評價學生的態度、情意等方面的發展。教師要積極鼓勵他們,讓他們在評價中體驗成功的滋味。
語言評價,是體育課堂上最主要的評價方式。如果老師常常帶著鼓勵的語氣與學生說話,就會使學生對自己充滿自信,并能提高他們積極性,才能激勵他們投身到體育鍛煉中來。有的學生雖然在體能以及技巧方面比較差,但是要對學生進行縱向比較,也就是說,當學生和過去比有進步就要及時鼓勵:“你看,你比上次進步了,相信,你再來一次,會更加棒的!”有的學生在進行技術技能練習時,有著畏難情緒,我就笑著對他們說:“老師相信你,肯定能完成這個動作!”對于那些比較優秀的孩子,我們也不要吝嗇自己的評價,如對于做得別出色的孩子,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漂亮!”我想,這一句句鼓勵性得評價,如同春風滋潤著他們的心田,從而在學生心田產生強大的內驅力,提高了他們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無論采取什么樣的評價方式,因為是來自于教師內心最真正的評價,因此,它總能撥動了學生的心弦,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課堂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