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面、準確、具體地了解和掌握當前農村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發展的現狀,深入探討提高農村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研究》(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課題)課題組就“當前農村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發展的現狀”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就調查情況作如下分析。
1農村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發展現狀的調查
1.1調查對象:本人執教的會寧縣枝陽中學九年級全體學生
1.2調查方式:問卷調查、課堂透析、師生訪談
1.3調查內容:①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的情感態度;②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的方法;③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的主要障礙;④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對教師的需求。
2農村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發展現狀的調查結果分析
2.1調查發現,有62.3%的學生不滿意自己的閱讀成績;74.7%的學生怕做閱讀理解,對于英文閱讀還是有一定的畏難情緒;但有趣的是仍然有66.1%的學生對英語閱讀理解不反感,能認識到學習英語的意義,保持學習英語的愿望和興趣,主動參與有助于提高英語能力的活動。
2.2調查表明,49.7%的學生對不同題材的文章用不同的策略;有41.1%的學生在閱讀中碰到生詞盡量猜測詞義,這反映高中生在英語閱讀理解中懂得應用一些閱讀策略,但對于英語閱讀的技巧與策略還是欠缺系統的指導;僅有25.9的學生能通篇把握,到上下文聯系,把握文章主旨,能運用一定的閱讀技巧,迅速準確理解與課文相當的英文文章,廣泛閱讀。
2.3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的最大障礙是生詞的障礙,42.9%的學生認為閱讀過程中最難是生詞,因生詞較多,影響了理解文章的主旨及細節;甚至有27.4%的同學遇到生詞就心煩。其次是語法障礙、句法的障礙,31.6%的學生遇復合句時容易造成理解偏差,很難理解句意。28.3%的學生遇長句時往往搞不清句子結構,很難理解句意。這些閱讀障礙反映了學生需要夯實基礎知識:記憶單詞;掌握基本語法知識,才能在此基礎上對文章進行理解,并做深層的歸納、推理與判斷。
2.4在學習策略與方法上,學生希望老師在指導閱讀策略與技巧,在猜詞技巧,構詞法知識給予指導;61.4%的同學希望通過課堂限時閱讀訓練來檢測閱讀理解收效。在基礎知識方面,60.3%的同學希望教師的授課方式以講解翻譯難句、講解常用詞、詞組的用法。從以上分析中,我們驚喜的發現:我們的學生已經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并且積極地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學生的學習能力正在不斷地提高。
3提高農村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策略思考
3.1良好的閱讀心理機制是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前提條件。
閱讀不只是簡單地文字辨認,閱讀過程并不是簡單的信息傳遞和讀者被動接受信息的過程,而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心理變化過程,在整個過程中讀者自始自終應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即:有閱讀的欲望,有信心獲得準確的文字信息,一句話,有濃厚的閱讀興趣。為此,大力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首要任務就是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重建學生英語閱讀的心理機制:一是重視學生學習情感因素的培養。根據喬姆斯基的觀點,“人先天就有‘語言智能’,后天獲得激勵,使其得到發展,其關鍵是情感因素。”因此,重視學生的情感因素的培養,就是開發學生智能的重要手段;二是重視學生的自信心的培養。語言專家認為英語閱讀的過程是不停地對視覺信息進行解碼、加工和處理的過程,除了讀者的語言能力之外,學生的情緒因素直接影響到閱讀效果,因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就顯得十分重要,它是推動學生努力學習,獲取知識的動力源,學生有了自信心,他們就能克服學習上的障礙,堅持到底,直到成功。三是重視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獲得閱讀能力的基礎首先是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為此,教師要善于把握機遇,了解學生,分析學生的情緒狀態,采取不同年級用不同方法捕捉學生的學習興奮點,以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
3.2積累足夠量的詞匯是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堅實基礎。
英語閱讀能力提升非一日之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技巧的掌握固然重要,但都必須建立在一定的詞匯量的基礎上的。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詞匯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也成了一句空話。但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大量的單詞對教師和學生來說仍然是一個難題。詞匯量的積累確實應該在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就作為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來抓,并持之以恒。
3.3掌握科學的閱讀策略是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關鍵之所在。
科學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是學生獲取語言信息的鑰匙。為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要突出一個“導”字(instruction),在“導”學上做大文章。針對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方法指導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操之過急。突破閱讀教學就是語言知識教學的舊框框,把好文章整體關,將語言、語言知識和文化溝通融為一體;二要落實一個“練”字(Practice),足夠量的閱讀練習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為此,教師要特別注重閱讀材料的選擇:注意文章的長度和難度;文章的長度和難度要適合自己的學生,過長且生詞過多,學生讀不懂,易失去閱讀信心;文章過短,達不到閱讀訓練的目的。同時,教師還要把握好訓練的方法和形式,郎讀訓練尤為必要,通過大聲朗讀可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感悟,即:語音、語調、音調的節奏。這對文章的閱讀理解大有好處,朗讀可分為整體訓練、小組訓練和分別訓練,課內訓練和課外訓練,其要求是朗讀時要大聲讀,速度要快,耳朵要聽,腦子要想。默讀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速度,要限時間閱讀,可開展比賽活動,看誰在有限的時間內捕捉到準確的信息;也可開展小組活動,采用自主的互動的形式,討論和研究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便于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三要圍繞一個“擴”字( Development )。現有的英語教學大綱把閱讀能力作為中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提出來。筆者認為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聽和說的能力之后,要想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必須牢牢抓住閱讀這一“牛鼻子”。所以,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展望未來,利用各種資源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如:訂閱英文報和英語雜志;學會在英特網上吸取所需知識等等。
3.4培養學生愛讀英語書報的良好習慣是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保證。
閱讀理解是一項含有多種技巧的思維過程,涉及到大量的語言知識。學生對文章背景的了解、個人文化素養和語感等會對閱讀理解產生一定的影響。不經過大量的閱讀和長期的閱讀訓練,僅靠短期突擊而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只能暫時在解題取得一定的進步,不可能真正的提高一個人的閱讀素養。因此,鼓勵學生課外多讀書看報是很有必要的,適合高中生閱讀的資料,比如《英語周報》、《英語輔導報》、《中學生英語》等比較受歡迎。長期堅持讀下去,一定大有所獲。
總之,閱讀能力的提高有賴于在閱讀中運用所學的方法進行大量的實踐,日積月累。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一定詞匯量和語法知識,使他們能理解字面意義、具備識別技能;讓學生提高文化意識,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傳授語篇結構知識,訓練抓住文章主題和要旨的技能;培養邏輯推理、評價和判斷等技能,提高識別詞語、理解文章和評價作品的能力;訓練快速閱讀技能,增加獲取信息的量,擴大知識面,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和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