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自身在教學第一線的經驗積累與學習交流, ,發現在數學教學過程開展數學日記應注意幾個問題, 還經過進一步的不斷實踐探索,發現讓學生記數學日記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良好的途徑.,筆者認為:一、記好數學日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培養了學生與人交往、與人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關心與熱愛生活。
【關鍵詞】新課標 數學日記 培養能力
在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在21世紀“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感召下,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怎么樣認識這個充滿挑戰的學科,我們怎么樣去開發學生的潛質與能力,這些確實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基礎上。”“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數學教學中要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新課程,加強了各學科的整合;新課程,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新課程,突出了數學的文化價值,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著眼于人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
為此,我嘗試讓學生寫數學日記,讓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親身體驗“數學就在身邊,身邊存在著數學”,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強烈欲望,親自參與探索、發現、解決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可以說數學日記是以“寫作活動”帶動數學學習的一種新型數學學習方式,是小學數學作業的一種新形式。
我通過自身在教學第一線的經驗積累與學習交流,結合課堂上的不斷嘗試、修改、應用,發現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數學日記應該注意幾個問題 :
⑴ 注意結合數學教學和教材內容,做到切實可行。
小學生所學數學知識有限,精力和時間也有限,數學日記應注意結合數學教學和教材內容。因為從數學教學中引出的問題學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有利于寫作。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循序漸進。 教師在安排和設計數學日記計劃時,起點不要過高,寫作文章的內容、形式的選擇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水平,還要考慮學生是否具備觀察、測試、實驗的能力和條件。沒有經過實踐,沒有可靠的材料和數據,是不可能寫出有科學價值的文章的。
⑵ 選題宜小不宜大。
數學日記的價值與題目的大小沒有多大關系,小題目照樣可寫出大文章來。初學者最好是一題一議。題目大了費時費力,不容易說清楚,往往寫不下去。題目縮小,論據材料容易收集,也降低了文章的寫作難度,有利于學生的參與。
⑶ 注意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日記活動中。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將數學日記變成自己自覺的行動,這個活動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開展寫作的目的也在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由于小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限制,大多數學生不太可能寫出水平很高的日記。數學日記活動,對學生有意義的是參與。在參與寫作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能力會得到提高,學生的才能會得到展現,通過數學日記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這才是活動的重要目的。
筆者還通過自身經驗積累與學習交流,結合課堂上的不斷實踐探索, 發現讓學生記數學日記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良好的途徑。
1 記好數學日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運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的確,從遠古時代起,原始人類為了生活不斷在勞動中積累經驗,又用知識經驗改進勞動過程,循環往復,人類不斷進化,生活日趨完善,知識與生活密不可分。延續至今,新世紀人材的培養方向是,不但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還要運用知識參與社會實踐,并對生活有所創新。數學日記記錄的是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過程,體現出知識與生活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
例: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晴
今年夏天,我們這里遭受高溫的侵襲。大地像火爐一樣。這么熱的天氣,電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一天我想天氣這么熱到底我家一天的用電量是多少?于是我在爸爸的幫助下知道我們家一天要用15度電,照這樣計算,7月份需要多少度電?花多少電費呢?我算一下:7月有31天,15×31=465(度),每度為0.7元,465×0.7=325.5(元)。啊,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我把計算的結果告訴爸媽,我們三人商量決定,盡量用一臺空調,并把空調溫度調高些;多開日光燈,不開大吊燈;把家里的其中一個冷柜關掉。第二天我觀察后發現我家居然只用8度電。再一算(15-8)×31×0.7=151.9(元)。看來只要我們平時多留心觀察就可節約能源。
這段數學日記,使人體會到數學本身并不只是“數學符號”,它有著更豐富的內涵,學生從中體會出數學的一種社會價值,從生活中體會數學思想。長期堅持記數學日記,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人人用數學。利用數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逐步提高。
2 記好數學日記,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是人類交流的語言,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數學日記用語言文字連接而成,學生從中受到文學感染,體會到語言的魅力,情感受到熏陶,從而使思維變得更敏捷。數學日記使數學由知識骨架變得有血有肉,飽滿豐富,而又生機盎然。反過來,數學嚴密性、邏輯性特點,促使學生的文字表達向條理性、通暢性方向發展。這種完美的交融與整合,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數學知識,語言表達能力也逐步提高,體現新世紀人材的特點。
例:2010年12月8日 星期六 晴
“花城廣場”到了晚上景色很美,霓虹燈閃閃亮亮,草坪就象一塊寬大無比的地毯,各種各樣的花朵散發著清香,飯后的人們來到這里,真熱鬧。我和媽媽來到廣場中央的平臺上,平臺用各種形狀的石板磚拼成,有三角形的,有圓形的,其它的形狀我叫不出名字了,媽媽給我介紹了長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原來圖形有這么多種。今天我又學到了很多知識。
學生們堅持記數學日記半年來,說話和寫話的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思維也變得積極活躍,素質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3 記好數學日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數學日記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了解一些與所學知識相關的內容,并根據自己的理解以數學日記的形式表現出來,不僅拓寬學生學習數學視野,而且能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數學日記可以不拘泥于課本限制,也不受束縛于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綜合運用自己的基礎知識,大膽進行嘗試,能夠獨立對問題進行探究所完成的。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發展他們的個性。如:在學習“利息”時讓學生課前針對儲蓄知識做一些調查并寫成數學日記,于是每個學生都查找資料,有的上網、有的查閱書報、有的詢問家長、還有的到銀行做調查。交流時的日記五花八門,有下載打印的、有剪報的、也有手寫的等等。相信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了解了相關儲蓄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獲取信息,拓寬了獲取數學知識的渠道。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4 記好數學日記,培養了學生與人交往、與人合作的能力。
相容與合作是現代社會的需要。21世紀的人才,不但要具備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具備較強的競爭能力、合作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小組學習。我要求學生合作學習后,及時寫數學日記,不但記錄下同學間愉快交流、相互配合、共同學習的過程,而且及時總結經驗,今后不斷完善合作學習的過程。學生通過這樣的數學日記,評價數學交流的情況,可以發展自己的數學思想、評價別人的數學思想、增強整體合作意識,使學生逐步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
例:2010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晴
學校要開運動會,老師要求各組統計全班同學的報名情況,每組繪制一個統計圖。我們二年級學生參加四個比賽項目,有60米跑、立定跳遠、投沙包和接力。每組有四個人統計。開始時,每組都是一人統計一項,每人拿著筆記本去問同學,還要向別人回答自己的項目。教室里秩序很亂,有的同學被漏掉了。后來,二組組長魏越把其它組長叫到一起商量新辦法。新辦法是:各小組做好統計分工,同學們全回到座位上,按順序報名。有人報跳遠,各組記錄跳遠項目的同學記錄;有人報60米跑,各組負責這個項目的同學記錄……這樣很快就統計完了,而且數據很準確。我覺得這樣做好,小組學習的時候,還要和其他小組的同學合作,這樣才能把大家的事都做好。老師說這叫全班合作。
這段日記,記錄了孩子們自己合作學習的過程,體現出了成功的喜悅和歡欣。而且,通過評價這次學習活動體會出,許多問題只通過一個人、一個組的力量是不能很好完成的,還要通過全班人甚至更多人的團結協作、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通過這樣的評價與總結,班內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日趨完善,合作學習效果越來越好。學生們組織協調能力逐步提高。
5 記好數學日記,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關心與熱愛生活。
由于知識的獲得是學生自己努力探求的結果,因此,它能充分使學生體驗成功,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通過記數學日記,學生更多地從生活中獲取了數學知識、增長了數學才能,又有把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應用于生活機會,所以在體會到數學的來源的同時,肯定會更加熱愛數學與生活。
翻開學生的數學日記本,會給人一種新奇、一種震撼,與其說它是數學的天地,不如說它是藝術的殿堂,是新世紀人材的必經之路。它使數學由一個單獨的學科不斷向周圍擴展,體現了數學的人文價值。如果一個人長期堅持記好數學日記,那么他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他的思維、他的改造生活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會成為什么樣呢?不難想象。新世紀教育改革目標的實現,要求學生學好人文數學,而記好數學日可以充分的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記好數學,不正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劑良方嗎?
【參考文獻】
[1] 《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鄭毓信,《國際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