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學藝術。但是,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提問作用發揮的遠遠不夠。有些教師的提問得不到學生的配合,學生要么答非所問,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課堂教學的冷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如提問數量過多使學生忙于應付,根本就無暇深思;重結論輕過程,提問流于形式,用優生的思維代替全班學生的思維,等等。總之課堂教學中嚴重存在低效提問、無效提問的現象,甚至出現不良提問和失誤提問。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值得我們每位教師認真研究和探討。本文是我對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1 消除畏懼心理,讓學生“敢回答”
設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學生實現智力和知識中的“現有水平”向“未來的發展水平”的遷移,因此,問題總有一點難度,這就造成部分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思維,首先要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哲學指出:外因的作用能使內因發生變化。消除學生畏難情緒,培養答問積極性,教師至少有兩種策略:一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跳一跳,摘果子”的求勝心。心理學上稱好奇為直接興趣,求勝則是兒童的天性,二者都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思維的正誘因。二是熱情鼓勵。在提問時適當運用“說說看”、“勇敢地談談自己的看法”、“說錯了沒關系”等鼓勵性語詞,消除學生回答問題的一些心理障礙,諸如害羞、畏難等。對于后進生,還可用一些淺顯問題,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信心,推動積極思維。
2 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別差異
提問活動是全體學生同教師的信息交流,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答問的機會。課堂提問,不能出現“遺忘的角落”,要讓所有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期待,培養所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和強烈競爭意識,從而營造出一個主動積極的集體思維氛圍,轉而推動每個學生更主觀能動地進行思維活動。選擇恰當的提問對象,有助于培養全體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和能力。要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喜悅。例如,對優等生提問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如理解性的、發散性的、綜合性的問題,激勵其鉆研;中等生則以一般性問題,助其掌握、鞏固知識、提高學趣,培養良好的思維情緒;而后進生宜問一些淺顯的,如簡單判斷性、敘述性的,比較直觀的問題,并設法創造條件啟發其思考,使其在成功中勃發思維的激情。
3 切忌集體式、單一式提問
有的教師喜好集體問答,“好不好?”“好!”“對不對?”“對!”“是不是?”“是!”等一問一答,表面轟轟烈烈,實則效果甚差。好多同學條件反射,隨聲附和。更何況集體問答,打斷他人思維,影響旁人思考,這是邏輯思維學中最忌諱之事。何不提出問題后,讓同學們靜心熟慮、待到弦緊弓張時,指名問答,這樣更可使學生的思維推向更高一層、更深一步。
有人害怕課堂提問出現冷場,耽誤課堂時間,總是單向地向少部分學生發問,希望課堂提問順利進行。豈不知,這樣做,熱了少數,冷了多數。長此以往,多數學生發現了奧妙,知道提問與己無關,積極性受挫,主動性淡漠,人為地造成兩極分化。課堂提問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內容要有梯度,要有層次;入選要不拘一格。引路性提問,要多問優等生;鍛煉性提問,照顧中等生;鼓勵性提問,穿插點問差等生。總的說,課堂提問要讓每個同學都有啟迪,要使人人主動進取,使課堂變成學生施展才華、相互競爭的場所。
4 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教師在提問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總希望學生能對答如流,如果學生不能很快作出回答,教師就會重復這個問題、或重新加以解釋、或提出別的問題、或叫其他的同學來回答,根本不考慮學生是否要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應。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師提問后能等候一段時間,那么他們的課堂將出現許多有意義的顯著變化:學生會給出更詳細的答案;學生會自愿地給出更好的答案,拒絕或隨意回答的情況就會減少;學生在分析和綜合的水平上的評論就會增加,他們會做出更多的以證據為基礎和更具有預見性的回答;學生會提出更多的問題學生的評論會顯示更大的自信;學生的成就感明顯增強。
5 要及時評價,切忌無尾式
無論什么樣的課堂,評價幾乎成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理解,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回答的評價,在評價時應帶者濃濃的情感,從不頭腦感角度給予肯定。如答對了:“你可真了不起!”讓小朋友也鼓勵:“棒,棒,你真棒!”
課堂提問是落實知識的一種手段,也是即時反饋的一種方式。如果只管提問,不管效果如何,那么設計地再好的問題都會大打折扣。我們既要勤勤懇懇搞耕耘,還要扎扎實實管收獲。
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知識王國里遨游;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問題要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就能極大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問”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要掌握好這門藝術,教師就應勤思考、多分析、努力優化課堂發“問”,“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創造。